APP下载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总平面布局分析

2022-06-14刘皓菊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刘皓菊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地地形下旅馆建筑的布局设计成为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山地地形存在的特殊性,旅馆建筑设计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基于此,本文对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的总平面布局工作进行了分析阐述,并重点探讨了当前常用的几种布局模式,以期为今后的山地旅馆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关键词】山地旅馆;建筑设计;平面布局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1.016

引言:

山地旅馆通常是各种山地度假风景区的主要建筑,在山地旅馆的建筑设计中,如何将山地环境与文化元素与旅馆建筑设计相融合,一直是设计领域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在设计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则是山地旅馆的总平面布局,相对于平原地区的旅馆建筑设计而言,山地旅馆设计的三维关系较为突出,因此,需要基于山地旅馆建筑设计的特点,对其总平面布局做进一步研究。

1、山地旅馆建筑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

1.1地形分析

山地旅馆与平原地区旅馆相比在建筑设计上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地形分析是首要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主要是对山地旅馆设计涉及到的区域内所包含的不同特征的山地进行归类整理,为建筑形式方面的设计提供初步参考。在此基础上,则需要应用GIS技术(图1),对目标区域的高程情况、坡度情况和坡向情况数据做进一步的采集和分析,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信息,确保设计工作能够最大化利用区域内的平缓低段,尽量避开山坡投影对建筑采光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

1.2空间序列的选择

在以往的设计工作中,通常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采用基于轴线控制、地形学信息或是折中性质的空间序列,这些空间序列设计各有特点,但其缺点也都较为突出。为尽量规避上述问题,在空间序列的选择上,建议优先采用以回形单元为主的空间序列,这种空间序列具有“二象性”的特点,能够充分适应山地复杂的走势,且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消除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问题。

1.3场地概念的生成

为确保山地旅馆建筑设计能够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形成有效融合,在场地概念的生成上,可借鉴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思想,采用半开放的设计方式,让环境吐纳在建筑的空隙之间,这种模式相当于对原有环境的“邀请”的姿态,能够确保后续的山地旅馆建筑处于反客为主的地位。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是对不同层级的建筑结构进行分形处理,以达到有机融合的目的。

1.4空间基本单元的建立

考虑到不同的平面布局模式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山地旅馆建筑过程中需要进行空间分析,以優选最为合适的平面布局模式,或是多种模式的组合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其首要任务则是对具体的设计要素进行细化,将设计要素化为基本相似的“基本单元”,再结合“基本单元”的模数和尺度,整合各个专业学科的知识,对其进行论证和推敲。具体来看,论证和推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从山地旅馆的整体规模与规格考虑。山地旅馆的整体规模和规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造型体量、空间形态、乃至整体的平面布局。一般来说,考虑山地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应当优先选用小而轻薄的体量进行布局。

二是从基本单元的使用效率情况予以考虑,为提高使用效率,可优先选用板式或“回”字形平面形式进行设计布局,同时,考虑到安全的需要,建议在平面的对角处设置疏散楼梯。

三是从户外空间尺度进行分析考虑。户外空间尺度实际上是基本单元体量的最小要求,山地旅馆必须具有足够的户外空间尺度,才能充分满足游客户外活动的实际需求,避免造成视觉上的压迫感。在实际的布局过程中,通常会引入“黄金矩形”的理念,对空间尺度进行优化设计,以符合人的审美要求[2]。

2、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建筑与总平面布局的组织关系

2.1线网联系型

在线网联系型的组织关系中,基本框架结构通常由垂直于等高线的大踏步和道路所组成,这些道路发挥着联系的作用,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建筑和功能区相连接。在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各类建筑通常是分散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将建筑“化整为零”而掩映于山林之中,充分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协调,但在这种设计模式之下,通常需要大量的管线铺设工作,造成造价成本居高不下,且交通路线的迂回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2.2空间主从型

这种组织关系以一个主体空间作为核心部分,其他部分则环绕该主体空间,并与主体空间保持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向心结构。在这种组织关系之下,山地旅馆建筑的层数与山地环境的尺度成正比,主体空间通常用于山地旅馆的客房部分、公共场所和后勤服务部分。整体来看,这种组织关系的使用效率相对更高,所占用的土地资源也相对较少。

2.3踏步层台型

踏步层台型的组织关系与空间主从型相类似,但相对而言,这种组织关系的细化程度更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通常由设计人员根据地形建立若干个平台,打造一个在高度上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在该体系下,山地旅馆建筑的各个功能区也就分别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组团,各个组团之间以连廊、庭院等过渡空间相连,形成疏密有致、形态丰富的整体形态。相对而言,这种布局组织关系的优势更为突出,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也较高[3]。

2.4空间序轴型

在这种布局组织关系下,设计人员通常按照山地的地形,组织若干个空间,将建筑串联成序列,形成明显的空间序轴,而后在空间序轴上布置若干个建筑。事实上,空间序轴型的布局组织关系也可称之为前几种方式的灵活整合,在整体的设计理念上还是更加侧重于建筑与环境、人之间的关系,确保建筑、环境、人三方面之间的有机融合。

3、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总平面布局方式

3.1分散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图2)是起源较早的一种山地旅馆建筑布局方法。由于山地地形下适合建筑旅馆的土地面积较小,且分布较为零散,因此分散式布局的理念和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在这种布局方式下能够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可用土地,将山地旅馆建筑分散于自然山体环境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分散式布局中各个建筑和功能区的分散度过高时,会造成室外交通、排水、暖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和成本陡增,给项目可行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考虑到这种情况,分散式布局方式的应用范围实际上相对较为有限,一般来说,采用分散式布局进行山地旅馆设计时,通常应当在具备以下几个前置条件时进行:(1)山地区域地形较为破碎;(2)山地区域存在大量的杂生灌木和高大乔木等植物;(3)山地区域存在自然水系。

在具体的工作中,通常根据所测量得到的标高,将旅馆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分别平行布置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再根据地形走向,确保旅馆建筑的各个功能区能够沿着山体坡线展开,确保旅馆建筑与山地环境的有机融合,且在坡向和风向上亦不存在矛盾。

3.2集中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虽然使旅馆建筑与环境之间实现了高度融合,但带来的工程量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受此影响,设计人员开始考虑采用集中式布局方法(图3)。集中式布局方法主要是将旅馆的客房部分、公共部分和后勤服务部分等多个功能区集成在少数体量较大的建筑当中。一般来说,这种布局模式下,如因功能上的需要而扩充建筑层数,则重点需要控制建筑与山体背景的视觉比例,以避免对山地景观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为充分整合山地旅馆建筑的各项功能,通常采用水平方向上的廊道将各个功能区相连接,并使用庭院穿插其间,通过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使用有限的土地面积营造了相对较为舒展的山地旅馆建筑布局。

3.3组联式布局

组联式布局实际上也可视作细化后的集中式布局,在这种布局模式之下,山地旅馆中的多个功能区各自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组团,组团形式多样,既可以相对集中,又可以围绕庭院曲折延展,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则依靠连廊和庭院等加以实现。这种布局方式疏密有致,且形态丰富,整体性较为突出。整体来看,组联式布局的可行性更高,其实现了各个功能区的充分整合,且有效克服了单一采用分散式布局或集中式布局的不足。

在实际的设计环节中,组联式布局的应用需要结合山地区域的地形进行巧妙构思,根据建筑平面及旅馆建筑的几个主要功能,每个功能对应一个组团,按照山地区域的地势进行布置,在连接各个组团时,不应局限于连廊的单一模式,而是要融入更多的亭台等要素,打造多元化的内部空间,提高山地旅馆建筑的观赏性。同时,如山地的坡度较为明显,则可采用不同组团高度依次逐级升高的方式进行布局,以取得最优的采光效果,同时也能够与山地背景的充分融合[4]。

3.4混合式布局

严格来说,混合式布局并非一种独立的布局方式,而是将分散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和组联式布局进行灵活地组合应用,从而充分发挥出这三种布局的优点,并规避其局限,使建筑形态更为丰富。一般来说,混合式布局更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受到山地区域可用土地面积较小的影响,混合式布局的应用比例还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于小规模的混合式布局应用也展开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来看,这种布局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结合目标区域的环境特点进行考量,确保旅馆建筑的各个功能区都能够很好地“借用”周围的自然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以标高较高的一块区域作为设计的中心点,并顺应山体等高线的变化,从中心点开始,逐步布置其他的建筑和功能区。对于一些地形过于复杂的区域,适当提高分散式布局的应用比例,对于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则可适当进行整体布局,以满足实际需要。

4、山地旅馆建筑总平面布局和设计中的其他工作

4.1形式与风格的选择

由于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思想在设计山地建筑中更具优势,因此在形式与风格的选择上,也要以这种理念为核心展开布局设计,当然,这种理念也需要与现代建筑技术相适应,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具体来看,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进行传统元素的抽象提炼,可参考已有的建筑如何进行布局,并结合目标区域的地形情况,对所需的传统建筑布局元素按照类型进行整理抽象,再对这些要素的应用进行规划。其次,基于我国古代园林的布局手法,对建筑与山地景观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处理,这种布局的精髓在于,追求“步移景异”的体验,将山地旅馆的景观作为整体的最佳观赏点,并以其他景观相衬托,形成灵活多变的布局[5]。

4.2平面布局的优化

在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由于因地形因素限制而难免导致建筑功能区相对较为分散,因此在整体布局中各个功能区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就不容忽视。为最大程度上化解这种矛盾冲突问题,基于复合空间组构的理念和方法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在这种理念下,设计人员通常引入一套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的组构研究方法,来指导山地旅馆的建筑设计。一般来说,为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加以实现。

一方面是对部分功能区的属性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对于主干交通“侵入”到分支系统当中的情况,可将被“侵入”的空间部分的属性进行转变,将其划归到主干系统中,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当然,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较为突出,容易影响客房区域的面积。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复合中心”的理念,将主干系统进行分解细化,这种方法对于客房面积较大的区域更加有效,当然,也容易造成资源利用率偏低的情况,進而增加设计和建造的成本。鉴于以上两方面工作的特点,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也需要根据需要加以取舍。

结语:

总而言之,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对平面进行布局时,也要本着创新思维加以进行。在实际的布局设计工作中,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多种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最为适宜的总平面布局模式,确保能够充分利用山地地形的特点,切实提高设计和布局水平,打造更为优质的山地旅馆。

参考文献:

[1]王滢,杨帆.建筑设计与节能环保[J].房地产世界,2021(24):31-32.

[2]徐含成.生态建筑设计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23):28-30.

[3]梁浪.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J].河南建材,2019(05):265.

[4]许浩天,石团团,沈念俊.基于自然采光模拟的建筑平面设计优化分析[J].安徽建筑,2018,24(06):35-37+60.

[5]殷奇楠,胡裕琦,吕越.居住建筑平面户型设计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107.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构成艺术之美探讨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研究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
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英国国家科特斯洛剧场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