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艺术市场的新趋势

2022-06-14朱恪孝于跃波

新西部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术品艺术疫情

朱恪孝 于跃波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持续发酵,对艺术市场的冲击与挑战亦在不断刷新。面对后疫情时代涌现的诸多现状,学者们普遍认可的结论是有“危”亦有“机”。艺术市场在后疫情时代有五大新趋势:线上美育普及持续扩大艺术市场需求、艺术产业联盟成立推动艺术市场进化、艺术品线上交易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备、艺术助赈促进物质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国家政策倾向对市场扶持的积极影響。

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调整,艺术市场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深受其影响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样貌。艺术市场的未来走向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是,伴随着这一重大事件的冲击,艺术市场也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从中可大致窥探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方向,是国内艺术市场在后疫情时代转型的契机。

据《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艺术行业的影响调查》显示,艺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难度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艺术展览、艺术教育等公众活动搁置、机构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机构运营成本高、融资难度加大、艺博会、拍卖会延期举行导致的销售损失和艺术品销售需求减少等。而艺术行业从业者也采取了诸多自助与互助的措施,如81.5%的机构选择延迟复工时间或延长闭馆时间、53.3%的机构对工作经营场所消毒和人员筛查、而广受争议的线下经营活动及内容向线上转移仅是45.5%机构的选择。正如诸多学者在这一疫情中得到的结论一样:破坏性的结果与构建性的机遇是同时并存的,在后疫情时代把握发展新趋势,才可避免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被淘汰,并创造崭新的未来。

线上美育普及持续扩大艺术市场需求

无接触的在线服务受疫情影响推动,已经渗透到大众的生活。而广泛应用的“云展览”,直接解决了艺术展览、艺术教育等公众活动搁置的问题,满足人们在疫情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其展示方式完全突破了场馆人数和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享受文化艺术,拓展了艺术传播的范围且速度快。在线展览的实时互动虽不能在实体空间中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缺少现场体验感,但能在社交平台上更持续深入地交流,将疫情期间的美术教育推向全新的发展方向。因其及时性的特点,紧跟社会时势以及时代潮流,可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参与其中,扩大了在线美育的受众群体。

马思伟在《艺术市场的“云传播”发展研究》中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云传播将为艺术市场持续发力。”[1]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云传播”带来的非凡美育体验。其使用便捷、更加智能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线上展览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传播艺术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一推广方式的不断探索,对艺术普及尚在初步阶段的国内,是一个普惠全民艺术知识的良机。而公众通过高质量的线上美育学习以及体悟,逐步培养大众的审美感知力,对于未来艺术市场的繁荣具有长远的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线上艺术平台的搭建使后疫情时代网络艺术品市场勃兴,其受众面更广促进参与拍卖的人员基数大大增加,加之美育的潜移默化影响,艺术市场在疫情休整后必然迎来新一轮的繁荣。

艺术产业联盟成立推动艺术市场进化

此次突发的紧急疫情折射出艺术行业潜藏已久的问题是:艺术市场整体仍无专项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因而许多艺术机构在此次疫情中损失惨重甚至直接淘汰。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到8月,共计103家拍卖公司举办了195场线下拍卖,数据同比分别减少了52.75%和38.29%。一半以上的资深从业者认为,国内画廊项目、博览会数量以及成交额都将达到50%以上程度的减少。在此生存危机下,诸多艺术机构除却推出线上与线下交易同步进行的积极应对措施外,另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加强艺术产业合作,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跳脱现今的生存困境。

在艺术一级市场的艺术博览会行业,在2020年3月25日,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与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达成战略协作,共同致力于打造全年不间断的艺术品及交易平台。在此期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交易额直线下降,以及因准备仓促而技术不过关直接影响交易体验等结果,也可以窥探出在危机下结成艺术产业联盟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在后疫情时代被残酷淘汰。除艺术博览会积极协作共克时艰外,画廊之间的合作也在同步进行。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开放期间,天线空间、里森画廊、马刺画廊以及耿画廊为其提供线上导览,通过各自专业视角对展品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为活跃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氛围以及促进艺术市场的交易额均具有积极作用,是画廊之间线上协作的新尝试。随后的5月份,B站上的“如何收藏年轻艺术家”的直播活动也同样是画廊合作的创新尝试,其由天线空间、拾万空间、千高原艺术空间、空白空间、麦勒画廊以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联合发起,这一合作关注到国内艺术市场参与者渐趋年轻化,希望可以充分利用大众平台,推广消费级别艺术品,建立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在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立足。与此同步,拍卖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也在进行,通过各自的资源整合以及上海区域市场的地理优势,共同联手吸引更多藏家参与其中,为各自拍卖成交额在后疫情时代创收。

以上艺术行业内的机构进行联合以外,清华大学章锐教授指出:“近几年来,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另一个危险趋势是金融资本的不断进入。资本在艺术行业的投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入股顶级画廊并参与其运营,有的成立各种形式的基金进行艺术品投资,有的直接参与高价艺术品的公开交易。”[2]这一通过投资艺术品来管理资金以谋求更高利润的融资方式,违反了艺术品交易保值周期的基本规律,一旦资本市场受限,艺术市场便会遭受严重冲击。因而需警惕这一趋势造成艺术品收益呈现的倒三角结构,不仅导致艺术从业群体的不稳定,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的面貌。从这一国际趋势中可得,金融资本的进入需谨慎对待。

艺术产业联盟的成立目标是积极应对疫情洗牌后不可预知的艺术市场风险,而各个艺术机构自省后的转型以及自我颠覆,一方面可以促进艺术市场中各个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艺术市场的进化。如多元化交易方式的探索、艺术市场规则的再制定、艺术从业者的素养提升、线上展示和线下拍卖结合的营销方法等,均可为进入调整期的中国艺术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跳脱艺术市场行业的瓶颈期逐渐进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艺术品线上交易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备

2020年3月4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持文物拍卖企业依法开展网上拍卖的意见》其内容主要围绕“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间”,[3]简化了网上申报拍卖会的流程,使疫情期间的线上拍卖会得以迅速照常开展。目前,我国艺术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建立,但发现针对疫情后兴起的大量艺术线上交易平台,仍无专门的行政管理措施。简化申报流程可加快线上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搭建,但也可能伴随着非法艺术机构从中作梗,导致艺术品线上交易乱象层出不穷的现象。而原有的传统艺术市场管理制度又不能完全套进线上交易流程中使用,因此原有的艺术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需继续改革以及深化,专门针对艺术品线上交易的法律制度需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

线上艺术品交易最关键的问题是画作真伪的鉴别,如何让屏幕对面的买家可全然信赖除却需要考量该艺术机构的信誉和品牌等因素外,更多还需要国家法律对其发挥的强制力。国家应收集后疫情时代艺术品线上交易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归纳整理,参照互联网交易的规则,出台专门针对艺术品这一特殊商品可行的线上交易规章制度,以防不法分子钻进法律的漏洞之中,避免造成线上交易混乱的局面。同时,适合艺术品线上交易的新诚信机制构建,新鉴定机制构建均迫在眉睫。

艺术助赈促进物质和文化资源的整合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牵动万千人心,而比疫情蔓延更快的是爱与希望。面对灾难,全球各地的人联合抗疫,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精神消费的艺术品也参与到其中,许多艺术家们主动为多场线上慈善拍卖会捐赠自己的作品,所集善款用作赈资以表明心意。艺术慈善这一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顾恺之,他所绘制的“维摩诘居士像”通过最后一步点睛来收取慕名而来人的门票,帮助瓦官寺募集修缮的经费。而探究艺术赈灾在我国的历史可知,其出发点均是为了募集资金来解决燃眉之急,也是我国商业性书画展览会的先声。此类的义举很多,如擅画兰花的金慎继1878年在上海卖画助赈;1909年上海徐园的“书画助赈会”发动了吴昌硕在内的百余位艺术家参与,募集了大笔善款;漫画家何剑士在1908年为帮助广东地区洪涝灾后重建发起了“美术赈灾展览会”;1902年的“京师第二次书画展览会”;还有河南美术赈灾展览会、平泉书屋第二次书画助赈会以及广仓学会等颇具影响力的慈善艺术展览。疫情期间的艺术助赈不比以上义举逊色,疫情肆虐下,艺术创作致敬最美逆行者,艺术慈善也参与其中,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国际上,否画廊、前波画廊、Helwaser画廊等与Artspace合作举办的“天涯若比邻”线上慈善拍卖会,包括国际知名艺术家巴斯奎特、村上隆、蔡国强以及徐冰等艺术家参与,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在国内,由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收藏·拍卖》杂志社、广东省拍卖协会、广州市工商联书画艺术协会等共同举办的“唯艺术,唯有信”抗疫慈善线上拍卖会,通过艺术的联动之力,铺设战胜疫情的希望之路。除此之外,现代传播集团、昊美术馆、一条和Art021也联合发起“风雨同舟”艺术抗疫慈善拍卖,主要资金定向捐助给疫情区的60-80所学校。由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主办、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承办、易拍科贸有限公司协办的“美善不息·全国书画名家抗击疫情主题创作慈善拍卖”持续开展多期,通过网络慈善拍卖的形式汇聚力量,传递温暖。其中持续多期由上海嘉禾推出的系列网络拍卖“每周艺拍”与艺术家直播带货,充分发挥网拍节奏快以及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结合抗疫慈善的主题,将改变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结构。

作为艺术社区的一员,艺术家积极参与慈善拍卖会,希望通过艺术强大的力量以及教育功能,尽自己的责任和力量抗击瘟疫。对于艺术助赈这一形式,其在物质和文化资源方面整合的重要影响力逐渐被重视,更加多元的形式以及更多机构的参与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而它的规模化、序列化以及专业化仍在探索。

国家政策倾向对市场扶持的积极影响

不可否认,国家政策是艺术市场发展新趋势的导向。作为二战后最大挑战的新冠疫情,各国纷纷出台经济援助政策,缓解疫情带给文明的创伤。德国于2020年3月27日刊登在联邦法律公报上的1560亿欧元经济纾困计划,向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发放政府补助款,其中即囊括艺术家以及艺术机构等艺术市场参与者;法国与德国举措一致,直接拨款2200万欧元支持文化艺术产业,同时放宽艺术从业人员的失业补助领取条件;英国艺术理事会则设立1.6亿英镑作为专项的艺术救济基金,将其款项具体划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直接资助艺术家、工作室和自由职业者;第二部分用于表彰为英国艺术与文化做出贡献的组织和机构;最后一部分用于援助“国家代表作机构”之外的艺术机构;美国的新艺术经销商联盟则呼吁政府为其提供减免租金、暂缓抵押贷款支付、公共事业账单减免等救助;阿联酋的外交部直接斥资购买本国艺术家作品,并将其放在阿联酋驻世界各地的大使馆中,帮助艺术家走出困境并凝聚国家力量。国外出台的政策除却在经济上继续艺术机构援助以外,如英国表彰的设置可以直接促进后疫情时代艺术行业的转型和突破;另外,阿联酋对本国艺术创作的支持以及推广,对后疫情时代阿联酋艺术的发展可谓一箭双雕,既给予艺术家资助又可提升国家文化艺术的影响力,相关积极举措值得学习。

面对疫情的持续冲击,我国艺术行业也迎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如在拍卖行业,国家税务局签发的2020年第9号公告第三条指出:“对拍卖行受托拍卖的文物艺术品,委托方按规定享受免收增值税的政策,并允许拍卖行为收取的货物价款开具增值税普通發票,而对应的货物价款不计入拍卖行的增值税收入。”[4]这一举措的发布,可缓解拍卖公司的税务压力,而对于参与交易的买家以及卖家同样也是双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颖博士介绍《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这一标准的提出,为艺术品交易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这是从国家层面对艺术品线上交易的规范,其与全球GS1通用标准的身份识别信息和信息交换标准规范相符合,大大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与全球艺术品市场一体化进程。其对艺术品科学、公开以及透明的评级和预估,把我国艺术品交易推向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政策举措外,针对私营部门的举措也至关重要。无论是经济上的直接纾困亦或是国家对于艺术税收的减免等政策,均给予后疫情时代艺术市场以新的发展动向,在危机中重生以及积极应对的艺术市场参与者在政策的扶持下可将积攒的潜能待机释放。

小 结

国际艺术市场一直作为艺术行业的先锋,引领着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向。而面对持续未下降的感染人数以及稀缺医疗资源等,相对国内控制快、感染人数逐渐减少以及医疗资源较充足的情况,国内早已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同期,国外陆续出台针对文化事业的经济援助政策,3月份的中国已有15个省的博物馆已经开始向公众开放。即使在管控最森严的帝都北京,许多艺博会先后宣布了于今年夏季的开幕时间。相对于国外肆虐的疫情,国内的艺术市场在后疫情时代更快回归正常运行。

雖然据《Hi艺术》调研结果显示:疫情过后47.37%的资深从业者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地位将被更边缘化。面对艺博会洗牌、画廊数量锐减以及艺术家市场份额剧烈分化等后疫情艺术市场格局的变化,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的积极应对以及国外疲软的长期抗疫,未来国内艺术市场格局有可能与国际化格局基本持平。

被认为是除二战外对艺术市场影响最大的新冠疫情,对处于调整期的中国艺术市场而言是一次重置。线上美育的潜移默化孕育了未来增长的市场需求;艺术产业的强强联合促进了停滞不前的市场进化;艺术品线上交易如火如荼的同时,其配套法律制度也得到广泛关注;艺术助赈除却为疫情助力还高效整合社会的文化资源,是美育在社会推广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陆续国家政策的出台不仅提供了资金的支持,又促进了行业内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对于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新趋势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其具备的潜能在不断洗牌中将有可能被一触即发,甚至影响整个国际艺术市场的新格局。

注释

[1][2]马思伟.艺术市场“云传播”发展研究[J].艺术市场,2020(08).

[3]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持文物拍卖企业依法开展网上拍卖的意见》(京文物〔2020〕139号)2020-03-04.

[4]马学东.疫情下的国内艺术市场何去何从[J].中国美术,2020(03).

参考文献

[1]马学东.疫情下的国内艺术市场何去何从[J].中国美术,2020(03).

[2]章锐.疫情下的国际艺术市场[J].中国美术,2020(03).

[3]马思伟.艺术市场“云传播”发展研究[J].艺术市场,2020(08).

[4]甘学军.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需颠覆和重塑[J].中国美术,2020(03).

[5]关月.全球抗疫下的艺术市场[J].艺术品鉴,2020(13).

[6]张朱宇.何以存在——后2020时代的艺术市场[J]艺术市场,2020(08).

作者简介

朱恪孝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艺术教育与管理(经济)

于跃波 通讯作者,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与管理(经济)

猜你喜欢

艺术品艺术疫情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纸的艺术
食物也是艺术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艺术品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