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材精准,论证充分

2022-06-14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心生男儿家境

选材精准,忌思路跑偏

[原作雏形]

高尔基有着近乎灾难的童年。歧视、嘲笑、鞭打充斥着他的生活,但磨难和重压并未挫败他心中的“贵气”,也没有摧垮他对未来的希望。意志坚强的他如海燕般引吭高歌,用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文字激励着无数与命运抗争的灵魂。最终,高尔基成为文坛巨人。在崇尚婉约词风的北宋时期,大词人苏轼首创豪放派词风,他大江东去般的慷慨豪情遭到大肆诋毁与无端指责,同朝仕人讥讽他的词为“铁板铜琶”“荒腔走板”。在一片嬉笑嘲骂中,苏轼凭着不媚世俗、坚守本心,使豪放词派发扬光大,那些流传千年的词句今日读来仍撼人心魄。(前一个例子很典型,证明了“寒门”亦可出“贵子”;后一则例子则明显偏离了主题,苏轼的事迹与“家庭环境与人的成长”这一主题无甚关联,建议换一个例子与高尔基成长的例子形成并列或构成对比。)

由此可见,拥有高贵品格的人,不会随波逐流、媚俗邀宠,他们无论面临何种境遇,都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人才。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雍容闲逸,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气度,亦是对“贵”由心生的极佳诠释。(这一段中,前一句总结上文,议论切题;后面两则例子则偏离了主题,应当更换。)

杰出的人物,既可成于“寒门”,亦可出自“豪门”,因为“贵”非源于“境造”,而是由心生。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在于心志。优越的环境,也许可以成为送君扶摇而上的长风,但九万里的高空,终究要靠自己的翅膀来飞!(最后一段的总结性议论,强调了“心志”的重要。但对“寒门”造就人才未加论述,结论有欠全面。)

——一考生《“贵”由心生》

[问题剖析]

作文强调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心境”重于“家境”,“努力”重于“外力”。所举的高尔基的例子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但是,作文对“家境”与成才的关系分析滑向了对“环境”与成功的关系的论述,列举了苏轼、王维和李白的事例展开议论,偏离了主题。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多回头看看自己的中心议题,注意防范和及时纠正自己思路上的偏差。

[微雕成文]

高尔基有着近乎灾难的童年。歧视、嘲笑、体罚充斥着他的生活,但是磨难和重压并未挫败他心中的“贵气”,也没有摧垮他对未来的希望。意志坚强的他如海燕一般勇斗狂风恶浪,用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文字激励着无数与命运抗争的灵魂。最终,高尔基成为文坛巨人。而俄罗斯文坛泰斗托尔斯泰出身贵族,虽身在贵族之家却有着追求公正公平的情怀,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把全部身心献给了农奴制改革和文学创作,最终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修改之后,两个例子对举,证明了成功并非决定于家境,而是看人的主观努力的道理。)

由此可见,拥有高贵品格的人,不會因家庭贫寒而堕落,也不会因家境优越而放纵,他们无论面临何种境遇,都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杰出人才。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都是门寒心不寒的典型,祖逖闻鸡起舞、羲之洗黑池水、纳兰性德饱读诗书……皆为门豪心不傲的典范,他们的成功便是对“贵”由心生的最好诠释。(修改之后,举例更切题,论述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杰出的人物,既可出自“寒门”,亦可出自“豪门”,皆因“贵”并非源于“境造”,而是由心生。寒门走出的英豪和出自豪门的俊杰,其共同点是都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也许可以成为送君扶摇直上的长风,但九万里的高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翅膀来飞!(修改之后的这段总结性议论,通过对寒门与豪门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境皆可造就人才的阐述,强调了“心志”的重要,总结全面,主题突出。)

论证充分,忌泛泛而谈

[原作雏形]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推崇的便是刚柔并济,但这“柔”仅限于形,仅限于表,仅限于手段和方式,而其神、其里、其实质和核心则是刚毅坚忍的精神。(缺少对“刚柔相济”中的刚与柔的内涵与关系的论述,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缺少过渡)就像李贺,有“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缱绻柔肠,更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勃勃雄心;就像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愁思,更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壮志。即便是多情公子纳兰性德,既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柔情与惆怅,亦有“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的见识与胸襟……刚与柔,就像骨与肉,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柔,能使人丰满;刚,能令人强健。

一句话:人可柔,不能媚;形可柔,神须刚!

——一考生《刚柔相济》

[问题剖析]

这篇议论文最大问题就是泛泛而谈,对于“刚柔并济”“刚毅坚忍的精神”等,论述的角度太“大”,而“大”的结果就是“空”,只是泛泛地讲一些面上的套话,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这就需要我们选择一个小而专的论述角度,从具体事例中抽取共同特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厘清“刚柔相济”中的刚与柔的内涵与关系,力求在刚健的精神、行动或境界等方面的某一点上有深入的挖掘或突破。

[微雕成文]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也说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刚健之气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华文明之河五千年未曾断流,四大文明古国中仅中国永葆青春,靠的正是一种至大至刚、奋斗不息的刚毅果敢、刚健有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任何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口,不屈不挠的刚健自强的精神都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如万里长城岿然不倒。

在人的品格修炼中,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崇尚“刚柔相济”,老子甚至强调“以柔克刚”。这个“柔”是指“柔韧”,是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刚健加坚韧,方使我们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说,“克刚”的不是“柔”,而是“韧”。而“韧”的本质正是一种刚毅坚忍的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庄子是一位追求“顺势而为”的柔者,但在面对楚王“愿以境内累矣”的邀请时却果断拒绝,可见其是一位内心刚健的刚者。庄子这种刚柔并济,其实是一个人处世的方法、人生的准则。(阐述“刚健有为”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同时通过对“刚柔相济”的细致解读,突出“刚柔相济”中的“柔”的特殊含义,并自然转入下文的论述。)

刚柔相济才是一个人应有的姿态。就像李贺,有“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缱绻柔肠,更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勃勃雄心;就像多情公子纳兰性德,既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一腔柔情与惆怅,亦有“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的见识与胸襟;即便是女儿身的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满腹愁思,更有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雄心壮志……刚与柔,就像骨与肉,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柔,能使人丰满;刚,能令人强健。

一句话:人可柔,不能媚;形可柔,神须刚。刚柔相济,方能成就健康人生!(结尾部分稍作改动,使表达完善到位。)9BC0C12A-9C81-43F8-961A-5C49AFA42537

猜你喜欢

心生男儿家境
心生爱目——让这个世界心生爱目
有我,让距离更近些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军中铁男儿
男儿勇担当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释道安日背卷书
新派老男人全球大搜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