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法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设计*
——以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

2022-06-13江西财经大学宋京津

绿色财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案例

○江西财经大学 邹 斌 宋京津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财务造假、道德失范频发,给投资者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交易的规范运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会计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信任危机。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较高,会计人面对利益诱惑和道德规范时,能够约束其作出正确抉择的力量就是其内心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

2016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1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坚持立德树人”列为基本原则第一条,要求加强会计法治教育、诚信自律教育、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能力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因此,如何有效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是新时期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实践,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路径。

二、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简介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业务吐故纳新,会计处理纷繁复杂,对会计人的挑战也纷至沓来。因此,抵挡新时期糖衣炮弹的攻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MPAcc参考性培养方案》明确列示了包括《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在内的九门专业核心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恪守诚信的职业品格与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三、会计专业课程加入思政元素的迫切性

高端会计人才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专业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宏观视野等方面,更要体现在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因此,加强对高端会计人才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1]。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会计人才发展主要政策措施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强化会计诚信建设,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诚信素养。

高校是培育会计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征求意见稿》的具体行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有效路径是将丰富的思政元素无声地渗透于专业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正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观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价值导向为核心;以知识教育来支撑价值引导,以价值引导来引领知识传授。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处理好知识讲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教学成效,促进课程思政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与无缝对接,达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境界,使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更生动、更立体[2]。同时,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仅要通过笔试来评价,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价值观的表现[3]。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融入了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更鲜活、更生动,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专业知识传授的角度看,教学目标中价值引领部分的加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增加了专业厚度[4]。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具体的教学手段,给传统授课模式提出了极大挑战[5]。

四、PBL法与“课程思政”的契合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次提出。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思维,主张在复杂的、具体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成为培养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途径[6]。PBL法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辨、决策与协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使学生养成言行一致、学以致用的优良品质。那么,如何让思政元素无声地渗透于专业课堂,并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专业化、专题化教学。PBL法通过生动的课堂形式、精选的案例内容以及典型的问题设计,能够较为完美地契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要求,力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渗透与灌输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5]。因此,将PBL法应用到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对“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PBL法下思政元素融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设计

(一)把握“两个转换”

1.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改变教师是课堂主角的教学氛围,改变教师自说自话、无人理会的消极现象,实现课堂由单一权威向平等主体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我真实思想的舞台、实现思想交锋与纠错的竞技场,从而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寻”转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态度转换。以问题为基础,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不断地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逐步获得知识,进而形成合理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这样,学习就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盲目转变为有明确目的的探寻。

“两个转换”是PBL法在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大显身手的前提。

(二)问题引领内容

PBL法下,问题是课堂设计的核心。专业教师应当按照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目标,挑选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讨论问题,尤其是选择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出授课内容[3]。以问题为切入点,将教材内容转换为相互联系的、系统性的专题模块,不仅与教材紧密联系,而且回应了学生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笔者根据授课经验,将教材内容按照问题设计归纳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等专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会计工作中坚守道德底线,如何保持会计人的职业操守,进而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客观诚信、勤勉尽责、勇于担当的良好职业操守。“问题设计”是PBL法在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大显身手的关键。

(三)挑选经典案例

在 PBL 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载体。选择一个适合专业教学且贴近经济现实、学生易于接受的真实案例,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适时切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1. 导入性案例

导入性案例可以从生活实例、热点话题、公益事件以及名人事迹等出发,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选择导入性案例时融入思政元素能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笔者根据授课经验,总结出相关的导入案例,具体如表1所示。

2. 课堂分析性案例

课堂分析性案例一般在上课前一周分发给学生。组长将组织团队成员查阅数据、分析案例、讨论问题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每组将派团队成员进行汇报,时间一般控制在15-25分钟内。汇报后,教师将对案例的内容、逻辑、观点、论据等进行点评,并对案例进行进一步剖析,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深化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为小组打分(一般说来,团队成员的分数是一样的),计入平时成绩。

笔者根据授课经验,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与中国梦教育以及江西精神教育等四个维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同时,尽可能运用本土典型案例,如以洪都航空(600316)为例,分析其财务指标、战略规划及社会责任等问题,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亲切感,进而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PBL法下思政元素融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设计表

续表1

3. 课后综合性案例

课前,根据课堂目标将思政点及其相应的知识点相结合,依托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中,及时、恰当、适量地渗透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价值引领,具有波翻浪涌的声势和成效,达到育人的预期目的[4];课后,布置综合性作业,将专业元素与思政元素均纳入课程考核之中,并赋予分数权重,具体如表2所示。恰当的案例是PBL法在MPAcc《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大显身手的基础。

表2 大作业/小论文评分标准

续表2

六、结语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标准,突出职业道德评价,推动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与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该课程既是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对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本文以PBL法为突破口,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以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推动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不落窠臼,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