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南县2020—2021年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2022-06-13张亚楠张亚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灌南县农学贡献率

吴 云,张亚楠,张亚丽

(1.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灌南 222500;2.灌南县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灌南 222500)

0 引言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直接影响到灌南县粮食产业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提高小麦产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肥料的配比不是很合理,不能够激发小麦植株的生产潜能,经常会出现肥料利用率低、耕地环境受污染等现象。近年来,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农民科学施肥意识不够,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氮、磷、钾肥施肥配比不科学,致使小麦作物产量得不到提高。

灌南县于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当前,测土配方施肥在灌南县农业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在稻麦种植上,科学合理地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不仅可以提高稻麦抗倒伏的能力,优化植株的发育,促进稻麦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更能达到粮食高质、高效增产的目的[1]。因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可以提高稻麦产量,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又能改善生态环境[2]。本文对小麦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进行比较,微观调节肥料的用量和比例,以便发挥配方肥料施用的最优效果,旨在验证配方肥的田间试验效果,为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点

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灌南县北陈集镇邵庄村进行田间试验。灌南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处北纬34.198691°N,东经119.404733°E,年平均日照数为1 666 h,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 034.3 mm,年降水量达到102天,年平均气温达到15℃。试验田块为稻麦轮作地块,一年两熟制,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的土壤类型为潮土,土质为淤土。经理化试验检测,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如下:pH值为7.80,有机质含量为41.7 g/kg,有效磷含量为22.1 mg/kg,速效钾含量为168 mg/kg,全氮含量为1.70 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三个处理:配方施肥区(主推配方);常规施肥区;不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处理小区面积200 m2,不施肥区面积66.7 m2。试验不设重复,单独排灌,试验区周围留1 m以上不施肥保护行。试验小区之间采用水泥池将各个小区全部隔离开来,避免小区之间出现相互渗漏、串肥串水的现象,降低本次试验的误差,提高本次试验中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1.3 小麦试验品种与肥料

本次试验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播种日期在10月底。供试的肥料品种如下:氮肥为含量46%的尿素(N46%),磷肥是含量为12%的过磷酸钙(P2O512%),钾肥是含量为60%的氯化钾(K2O 60%)。施肥方式为分3次撒施:即底肥、追肥、拔节孕穗肥3次。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区分3次施用,即在小麦播种前10月28日结合耙田、整地等深施方式撒入底肥,用量为7.5 kg;在播种后25天左右施用苗肥,用量为 10.5 kg;在来年3月底左右施用穗肥,用量为9.5 kg;常规施肥区为我县近几年来的农户习惯施肥方式;不施肥区即小麦全生育期不施任何肥料。其它的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施肥方式一致,并由专人在同一天内完成。各试验小区的具体施肥情况(表1)。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小区施肥情况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对小麦茎蘖动态等的影响

根据数据(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田间茎蘖动态情况如下:配方施肥区苗期18.58万/667m2,越冬期26.44万/667m2,返青期69.48万/667m2,成穗数 33.64万/667m2;常规施肥区苗期18.25万/667m2,越冬期25.45万/667m2,返青期63.25万/667m2,成穗数32.30万/667m2;不施肥区苗期18.10万/667m2,越冬期24.38万/667m2,返青期41.83万/667m2,成穗数 19.3万/667m2。在苗期至越冬期,三种处理茎蘖增长速度基本一致;越冬期至返青期,施肥区茎蘖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不施肥区。成穗数配方施肥区略高于常规施肥区,两者均高于不施肥区。

表2 各处理田间茎蘖动态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处理区和常规施肥处理区的有效穗数分别为33.64万/667m2和32.30万/667m2,不施肥处理区的有效穗数为19.3万/667m2;配方施肥处理区和常规施肥处理区的每穗实粒数分别为32.02粒和32.37粒,不施肥处理区的实粒数为22.17粒/穗;配方施肥处理区和常规施肥处理区的小麦产量分别为 422 kg/667m2和405 kg/667m2,不施肥处理区的小麦产量为185 kg/667m2。常规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产量数值均低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区。

从以上数值分析得出,不施肥区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产量都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处理方式,千粒重则区别不大;配方施肥处理区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区产量高17 kg/667m2,增产4.19%;常规施肥区比不施肥区产量高220 kg/667m2,增产119%。可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氮、磷、钾肥料按科学的配比,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施肥的方法,增产效果突出。对于不施肥处理,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产量,均低于其它两种处理方式。

2.3 不同施肥处理间氮肥农学效率及施氮产投比

氮肥农学效率及施氮产投比依据以下公式计算。氮肥农学效率公式如下:(配方施肥区产量-不施氮区产量)/配方施肥区氮肥用量。配方施氮产投比公式如下:[(配方施肥区产量-不施氮区产量)×籽粒价格-配方施肥区氮肥成本]/配方施肥氮肥成本。根据数据(表1、表3),利用氮肥农学效率及施氮产投比公式计算可知:配方施肥氮肥农学效率为12.47%,配方施氮产投比为4.35;常规施肥氮肥农学效率为10.48%,常规施氮产投比为3.49。配方施肥氮肥农学效率比常规施肥高1.99%,施氮产投比高0.86。配方施肥氮肥农学效率及施氮产投比明显比常规施肥高。

表3 各处理产量结构表

2.4 土壤基础地力

土壤基础地力包含地力贡献率与基础产量,地力贡献率是指不施肥的产量与施肥的产量的比,两者差值与施肥产量之比就是肥料的贡献率,这是土壤养分供给力的一种相对评价方式[3]。地力贡献率越低,说明肥沃性越差,对肥料依赖性越强,反之,则地力贡献率越高。

配方施肥区产量422 kg/667m2,常规施肥区产量405 kg/667m2,不施肥区产量185 kg/667m2。从上述数据(表4)可以得出,配方施肥区地力贡献率平均为43.84%,肥料贡献率平均为56.16%;常规施肥区地力贡献率45.68%,肥料贡献率54.32%。结果显示,配方区和常规施肥区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悬殊不大,试验小区总体土壤肥沃性较差,对肥料的依赖性较强。

表4 小麦产量及地力贡献率(kg/667m2、%)

2.5 不同施肥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试验中不施肥、常规施肥、配方施肥肥料投入及小麦产量、价格等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常规施肥、配方施肥的经济效益(不计人工等)[4]。化肥价格(按纯养分计算):氮(N)5.6元/kg,钾(K2O)5元/kg,磷(P2O5)5.1元/kg。配方施肥化肥施用量(纯养分,下同)27.5 kg/667m2,其中氮肥用量(N)19 kg/667m2,资金投入106.4元/667m2,磷肥用量(P2O5)5 kg/667m2,资金投入25.5元/667m2,钾肥用量(K2O)3.5 kg/667m2,资金投入17.5元/667m2;常规施肥化肥施用量30 kg/667m2,其中氮肥用量(N)21 kg/667m2,资金投入117.6元/667m2,磷肥用量(P2O5)5 kg/667m2,资金投入25.5元/667m2,钾肥用量(K2O)4 kg/667m2,资金投入20元/667m2。

由上述数据可知,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化肥少投入13.7元,即节本增收13.7元/667m2。小麦以 2.4元/kg计算,常规施肥效益972元/667m2,测土配方施肥效益1 012.8元/667m2,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增收 40.8元/667m2。由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收可知,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效益54.5元/667m2。

3 结论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满足小麦全生育期内所需氮、磷、钾营养,不但产量高,而且成本较低,效益好。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具有增产节支效果。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高 17 kg/667m2,增产了4.19%;农学效率比常规施肥区要高1.99%,施氮产投比高0.86,配方施肥氮肥农学效率及施氮产投比明显比常规施肥高;配方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地力贡献率分别为43.84%和45.68%,肥料贡献率分别为56.16%和54.32%,配方区和常规施肥区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悬殊不大,试验小区总体土壤肥沃性较差,对肥料的依赖性较强;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化肥节本增收13.7元/667m2,增产增收 40.8元/667m2,增收效益54.5元/667m2。

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各项参数,让农户更了解增施什么肥才能满足稻麦对各种肥料的需求,进而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同时改善稻麦的品质[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在施肥上的盲目性,避免因过量施用氮、磷、钾肥料等而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问题[5],取得比较好的生态效益,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减轻环境污染[7]。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需要长期坚持[8],长久才能见时效,既要保证稻麦的产量,更要保证稻麦的品质和环境的安全[9]。

猜你喜欢

灌南县农学贡献率
《农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村级集体资金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做法及成效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
她赢得了灿烂的笑容:记灌南县关工委副主任袁幼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