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豆豆:学艺术不一定成为艺术家,成为最懂艺术的观众也很棒

2022-06-13刘莉娜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艺公益舞蹈

刘莉娜

在出发去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一天下午,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新艺联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硬是抽出时间,赶往上海市中国中学做了一次上海市文联艺术家讲坛系列公益讲座,主题为“舞动中国风”。之后一周,他被推举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书记处书记挂职人选,将前往中国文联挂职学习两年。“没想到这一次会是我今年最后一次在上海做公益活动,幸好坚持去了。”

在中国中学的讲座中,七年级的学生代表杨涵琳同学向他提问:“我从小喜欢民族舞,在漫长的练舞时间里,虽然真心喜爱,却也吃了不少苦,请问在成为一个专业舞者的过程中,要如何让自己坚持?”黄豆豆并没有马上回答她,而是笑问:“你学了几年舞?”“8年。”“那你今年几岁?”“12岁。”在一片低声惊叹中,黄豆豆笑道:“哇,你是从4岁就开始练舞的呢,所以我觉得……你练得还不够。”这句“神转折”让大家纷纷失笑,12岁的小姑娘在笑声中认真盯着黄豆豆,而黄豆豆也复而认真地对她说:“对于一个专业舞者,8年可能只是常规学习的一半时间,完成常规学习之后,还要经过很长的舞台历练。而当你把这些都‘坚持’完,你可能会发现,舞蹈不同于音乐书法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当你三十几岁四十岁的时候,因为身体的自然原因,你必然要逐步离开舞台,成为幕后的教练、教师或者理论研究者……所以,如果要‘坚持’成为一个专业舞者,这条路会很艰难。”

看着一脸稚气的小姑娘渐渐严肃的面容,黄豆豆冲她一笑:“所以我不是要你不‘坚持’,而是想告诉你,‘坚持’的结果是什么——在所有坚持8年学习舞蹈的100个孩子里,也许将来只会有10个孩子成为舞台上的舞者,而另外90个孩子,她们就会成为观众席间最懂舞蹈最懂艺术的观众,我觉得两者都是最好的结局。”

在黄豆豆看来,这也正是他一直坚持做公益活动、普及艺术教育的初衷。“现在学舞蹈的孩子很多很多。我觉得有一个概念需要纠正,不是每一个学舞蹈的孩子,将来都要成为职业舞蹈家。因为社会艺术普及真正的意义,不是仅仅培养出未来的艺术家,而是提升全民综合艺术审美力,让更多孩子成为能从艺术中得到交流、感到幸福的人。”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体验这种“幸福感”,黄豆豆坦言,从12岁告别浙江老家前往上海市舞蹈学校学习,到6年后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学生,再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只要有公益活动,他一定当仁不让,一有机会就跟随大部队到偏远地区、基层连队以及受灾地区演出。“说实话,从舞蹈专业对演出场地的要求来说,许多下基层的演出环境是很艰苦的,而往往在那样的情形之下,我们舞蹈演员得以不借助舞美特效、灯光烟雾、环绕式立体声,而是仅仅通过舞蹈本体与现场观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演出效果又是超乎想象地令人感动。”

2008年汶川地震,黄豆豆参加了赴川慰问团,为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人们鼓舞士气。那里没有舞台,就在泥沙地上铺上一块地毯。“我那天表演了《红星闪闪》。当时坐在下面的都是孩子,学校倒塌了,没地方去读书,甚至有的孩子连家都没有了。原本这是一段独舞,我拿着一面红旗挥舞,跳着跳着我忽然感觉后面有人,一回头,发现孩子们竟然一个个都跑到了我身后,跟着我挥舞的红旗跑……那一刹那,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艺术触及人心的巨大作用,艺术可以拉近人与人的心灵,弘扬正能量。这也让我内心更加激起了要更多地加入到文艺志愿服务工作里去的强烈愿望。”

2012年5月,黄豆豆参加了大型舞蹈诗《延安记忆》的巡演剧组,一路从革命圣地延安到达首都北京。5月23日当天,他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大直播,通过表演独舞《张思德》,将当代青年文艺工作者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崇高目标与信念的理解用舞蹈的方式呈现。

同年7月底,随共青团中央赴贵州省进行文艺慰问演出。10月,积极参加共青团市委举办的“关爱来沪青少年,舞蹈普及计划”活动。2014年参加中国文联“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队,赴成都特警队,每天和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为连队指导舞蹈《功夫扇》《靶场英姿》的创排。2016年9月,在结束了祖国宝岛台湾的演出后,黄豆豆24小时内连续转机3次,终于在新疆喀什与演出大部队汇合,从祖国南端到西北边疆,为新疆人民演出。2017年春节前夕,与团员们一起完成一系列重要演出并积极深入群众,为三百余人的市民舞蹈队开展户外排练。之后随队参加“下基层,送欢乐”慰问演出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先后为奋战在车间的汽车工人、导弹研发人员、革命老区的人民、火箭军战士们演出、开展艺术普及工作。同年获得全国学雷锋活动——“最美志愿者”称号。2021年4月,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阳村于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迎来了由中国舞协、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联主办的“学党史感党恩真情为民办实事——中国舞蹈家协会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就在青青农田边、淅沥小雨中,黄豆豆时而踩踏着积水,时而俯身卧倒在湿淋淋的地上,投入地为大家献上一段精彩的《林海雪原》。

以上种种,只是黄豆豆参加的公益活动中的几许掠影,而让他印象深刻的,无疑是2020年初,在疫情的雾霾笼罩之下,他通过网络联系志愿者,共同用艺术、用舞蹈给封闭在家中数月之久的人们,带来的活力与希望。黄豆豆说,往年春节要么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录制,要么有外出慰问演出的任务,有时初三初四就要出发到海外慰问华侨。但是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些演出任务都取消了。既然没办法到基层开展面对面的文艺服务,黄豆豆索性开设了网络舞蹈公益课程,第一次尝试用网络的方式,教大家一些基本的中国舞蹈动作。

为了给全国人民鼓劲,黄豆豆在年初一还联系上海新艺联的青年文艺家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同胞兄弟》。黄豆豆说,上海医疗工作者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这种义无反顾的“逆行”精神深深感动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上海文艺工作者们。既然“声援”,何不用歌声表达心声?于是,就有了云合唱《同胞兄弟》。

而当“居家”成为漫长的日常,黄豆豆更是在居家隔离中响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号召,开始了“网络舞蹈公益课程”的录制和上传。在抖音账号@舞者黄豆豆上,“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舞蹈公益课堂吸引了无数舞蹈爱好者和普通网友,“脚跟立起来,眼神要一直看着观众……”曾经数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著名舞蹈家这样认真细致地“上网课”,让网友们纷纷感叹留言:“辛苦豆豆老师啦”“这样生动地看到黄老师的教学真幸福”……而对于网友们在“自学”过程中的一些疑问,黄豆豆还专门设置了“舞蹈公益课堂Q&A”环节耐心回答,比如第一堂课选《醉鼓》这个舞蹈的原因,就是为了“鼓舞彼此,战胜一切”。除了《醉鼓》,黄豆豆还教了《龙飞凤舞》《中国功夫》,并分享了一些舞蹈热身动作的分解视频,包括“前叉小贴士”“开肩小贴士”等。“公益的对象不止是喜欢舞蹈的人,而是所有人,无论是不是有疫情,活动活动筋骨总是有好处的。”

说到网上公益课堂,还有个趣事。疫情期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召集各位艺术家通过网络多开展一些抗击疫情的文艺类活动,居家的黄豆豆也想做点什么。“可是我除了跳舞,只会跳舞,不太会玩那些视频剪辑”,于是,他通过微博和朋友圈发布了“招募”,寻找合作者。很快,一个年轻的电影评论家出现了,“巧的是,他的网名也叫黄豆豆!”于是,两个黄豆豆开始了“隔空合作”,一个黄豆豆跳舞、拍摄,另一个黄豆豆率领团队剪辑、做后期。渐渐地,这个小团队由两三人扩展到了六七人,一个个制作精良的公益小视频也传遍了网络。“直到今天我们两个黄豆豆也没有见过面,但这样的合作不仅让我践行了疫情期间的公益使命,更让我从原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打开了思路,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和突破——可见,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问及多年来始终坚持公益行动的原因,黄豆豆说,谈不上“坚持”二字,因为那些都是他发自内心的意愿:“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幸运地遇到了许许多多恩师,他们将我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教育成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幸运地遇到了许许多多热情的观众,他们让我的舞蹈有了存在的意义。更加幸运的是,生活在我们祖国越来越强盛的今天,身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国精神传播到祖国大地!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和同志们一起在文艺的路上舞出青春正气,舞出自豪的中國风!”

猜你喜欢

文艺公益舞蹈
1942,文艺之春
公益
公益
公益
舞蹈课
公益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