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学排名争夺战:荣耀与丑闻

2022-06-13

读报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科林迈克尔排行榜

看到最新的全国排名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官员们高兴坏了。该校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2022年度全美大学排行榜上,从第三名上升到了第二名——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同列第二。

只是,这种荣耀感带来的欢喜氛围并未持续太久。今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迈克尔·萨迪斯公开了自己一项长达21页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哥大第二名的成绩“虚高”,他进而质疑学校向榜单机构提供了“不准确、可疑和具有高度误导性的数据”。

数据里的秘密

迈克尔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自1998年以来就一直在该校任教。近些年,迈克尔一直在关注学术政治领域,尤其是大学官僚化问题。今年2月,他觉得自己不得不站出来了。依托于数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他发现自己服务了20多年的学校,为了美化自己的大学排名疑似造假。

据他解释,之所以变得爱和学校对着干,主要归咎于2017-2020年的一段经历。在那期间,迈克尔担任哥大数学系主任一职,见证了不少学校在行政方面的问题,从而开始变得“激进”。自那时起,他频频针对行政膨胀、捐款使用等问题向学校开火。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迈克尔坦言,哥大近些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因为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不符,学校在排行榜上的某些得分立即引起了他的警觉。

比如,迈克尔对“持有研究领域最高学历的教职人员比例”产生了疑问,这项评分隶属于“师资力量”大项,得分占比3%。按照哥大向US News提交的数据,该学校所有教职人员都应该拥有研究领域中的最高学历(100%),大幅超过哈佛(91%)、耶鲁(93%),以及在综合排名中居于首位的普林斯顿大学(94%)。可翻阅哥大958名全职教师资料后,迈克尔发现66名教师持有的最高学历为本科、研究生,或者专业干脆与所教科目不同。“100%”的比例似乎难以站住脚。

对于这项得分上的异议,哥大解释,迈克尔似乎忽略了一些事实,比如“写作”等学科的最高学历并不是博士。此外,100%是四舍五入后的结果。而且“关于决定何种学历为该领域中的最高学历,我们也相信排名机构允许大学有一些自行解读空间”。

此外,报告质疑的问题还有很多:对于课堂规模,迈克尔很难认同哥大自称的“82.5%的课堂学生数量少于20人”。通过参考点名册,他认为真正的比例应该在62.7%-66.9%之间。对此,哥大反驳,迈克尔参考课堂点名册的方法并不准确,因为名录不是学校的官方记录。

通过公开数据,迈克尔同样怀疑1:6的师生比例过高,而根据他自己的分析,这一比例应该在1:8至1:11之间。这次,学校辩解称,如果把所有兼职教师包括在内,那么这一数值甚至比1:6还大,但他们相信自己的统计方法符合US News提倡的精神。

只有在财务支出方面,哥大承认了迈克尔的推测。迈克尔在报告中写道:“哥伦比亚大学每年教学支出31亿美元,令人难以置信地大,超过了耶鲁、哈佛和普林斯顿的总和。他们似乎把医学院为病人治病的花费都算了进去。”对于这点,哥大总算松了口说:“学校有近4000名全职医学生,教学和治病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算了进去。”

尽管哥大回复了自家教授的质疑,但考虑到他们并未完全公开数据且解释得颇为含糊,人们甚至更加相信大学排名中存在猫腻。对于这起风波,US News排行榜并未就任何细节展开讨论,只是说他们相信高校自己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

不过,无论如何,这场争论都已经席卷了美国教育界。

一个完整的系统

迈克尔在调查自己学校的“爬榜之路”时发现,哥大从1988年上榜开始,排名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从第18名直到今年的第2名。

2003年,哥大首次进入了前10,但当时,学校官员们对此并不是太在意。那时刚刚担任哥大校长的李·博林格还曾对《纽约时报》说:“排行榜名次给人一种错误观感,扭曲了大学教育的意义。”

确实,大学排行榜已经深刻改变了大学的生态。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很多顶尖学府都是私立院校,因此某种程度上,一所大学的排名会关系到它的招生,也就是收入和经费。如今,大学排行榜已经在美国教育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影响系统,甚至给大学行政人员带来了压力。

某教育机构高级资深顾问Kath告诉记者,有些学生在申请学校时,就是要上名校,这其中可能有一点虚荣心和“名校崇拜”心理在作祟。“不过这十分正常,我自己也会和别人津津乐道,自己大学的专业排名又排到了世界第一。”

据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US News发布的大学排行榜,的确会影响到招生。当一所大学进入该榜单的前25名时,申请该校的学生数量会上升6%-10%。而哈佛商学院和大学理事会的一项研究则发现,US News排名下降1位会导致申请大学的人数下降1个百分点。

刷榜也疯狂

“我认为,如果排名消失,大多数机构都会很高兴。”美国里德学院前校长科林·迪弗说,他刚刚出版了一本关于大学排名的书《突破排名:大学排行榜如何统治高等教育》。

2002年7月1日,科林·迪弗成为了美国俄勒岡州里德学院的校长。“肩上的重担已经卸下了,我不再受制于大学排名的专制。”科林·迪弗如释重负,“我不需要担心一些新闻杂志告诉我该怎么做。”在他来到里德学院之前,这所学校就明确表示,不再与US News的排行榜进行合作。

科林承认,自己对这种排名是出了名地厌恶。他在为《洛杉矶时报》撰写的文章中,甚至称大学排名为“暴政”。1989年,科林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院长;第二年, US News就开始发布法学院的年度排名。“在接下来的9年中,这个榜单像乌云一样盘旋在我的头顶。”科林说,学院排名一直在7到12名之间上下浮动,“每一次上升,都会引起一时狂喜;每一次下降,都会引起痛苦”。

周遭与学院有关的人,也在盯着排行榜。招生办主任会一直向院长抱怨,因为排名会影响学生们的报考意愿;那些著名校友——他们通常是一所大学或学院的重要捐助来源——也会经常询问。

于是,深受排名影响的高等学府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刷榜,提升自己的排名。为此,有些大学踏踏实实作出良性改变;有些大学如哥大一般,一边切实改革,一边在不违反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把每一个得分因素“操作”到极致;还有的大学不惜弄虚作假赔了名声。

其实,中国的大学同样重视自己在排行榜单上的名次,尤其是在2010年教育部出台《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让高校“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之后。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始为国际排名努力,一些学校也会被爆出疑似“冲榜”行为。其中,大众最熟知的便是留学生质量问题。

当人们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时,排行榜这种可以直观了解大学质量的产品,无疑会成为大受追捧的对象。一些批评者认为,排行榜单抹杀了大学的多样性,将很多美好品质简化成了一套冷冰冰的标准模板。但另一方面,这种操作确实帮助大学提升了硬件设施,增加了图书馆里的藏书数量,提升了教职员工的学历层次等,同时更为年轻人择校提供了参考标准。

(摘自《看天下》刘琦)□

猜你喜欢

科林迈克尔排行榜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蝴蝶
第七章 你能保守秘密吗
第六章 走廊内的哭泣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钓鱼游戏
泡泡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