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亏还有书籍

2022-06-13涂思敏

方圆 2022年7期
关键词:纪录片书籍图书馆

涂思敏

《但是,还有书籍2》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他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时刻是,别林斯基在阅读了他的处女作《穷人》后对他说:“你发现了艺术的奥秘、艺术的真实——通过形象化的表达,让即使最不愿意思考的读者也能一目了然看到事物的本质,甚至可以触摸到它。而这就是作家为真理作出的贡献。”

一本书的诞生,从写作开始,经历数次的修改完善,到完稿送往编辑手中进行编纂校对,从印刷厂完成装订和印刷,到被店员摆在书店的书架上,最终抵达读者心里。方寸之间,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在我们的时代,书的定义早已发生无数的变化,但2022年初这部《但是,还有书籍2》的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坚定且恒久的答案——它通过记录图书管理员、编辑、翻译家、作家、出版人等人是如何与书籍相遇、相知,并建立一段奇妙的相伴相随旅程,告诉我们“但是还有书籍,幸亏还有书籍”。

纪录片的片名来源于波兰诗人米沃什的同名诗歌:“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会和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和光明。”

书籍让有限变成无限,从我们的生命中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去。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美国导演怀斯曼拍摄的纪录片《纽约公共图书馆》里,他发现图书馆远远超越了“借书”这一单一的功能,而成为具有思想交流沟通功能的社区中心。

在纪录片的第一集里,它讲述了三位在图书馆里找到安身之所的人的故事: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自学波斯语、拉丁语等十几种语言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顾晓军;在塔公建起一座草原图书馆的僧人拉美。也许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非凡之处,但通过与书籍打交道,他们找到了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并将此作为职业。就像沈燮元说的朴素道理:“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能老是玩嘛,用时间做点事情。”

在国家图书馆担任管理员的12年来,顾晓军一直在自学研究、翻译着中西方古典文献。他觉得做研究不一定要去“庙堂”,也可以在“江湖”里,在生活中。镜头里,顾晓军向导演翻译起都德的《最后一课》,读到一半时就难以自控地落泪了,对着镜头连连道歉,“对不起,每次读到这一段我都比较激动”。因为无论读多少次,他都会被文学里这种亘古不变的力量所打动:“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2014年发生在塔公的一场地震彻底改变了僧人久美的人生,在分发救援物资、走访牧民家庭的同时,他深刻认识到了当地的贫困。久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在海拔3700多米的塔公草原上,为孩子们建起一座图书馆。因为要改变一个地方的贫困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从制作青稞酱售卖筹措资金,自学建筑设计、构思图书馆建造的草图,到亲手搬运一石一木搭建图书馆,耗时19个月,久美一个人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建起了纳朗玛社区图书馆。

对于19岁的女孩拉姆来说,在偏远贫瘠的村庄里,读书有着抵抗命运的非凡作用。过去三年的每个日夜,她都选择在纳朗玛社区图书馆里度过。喜欢小说,最爱《巴黎圣母院》,想当作家的拉姆想通过文字讲述她和母亲的故事。拉姆的母亲是位女建筑工,拉姆的父亲去世后,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着一双儿女。但每当拉姆看见母亲在别人家里辛苦打着零工时,她会觉得自己读的12年书没有意义,“看着母亲,我就觉得我好没用,都19岁了还这么没用”。

这样的想法在久美看来并不陌生,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他们被迫早早离家,外出打工。但久美坚信,只有读书才会赋予孩子们真正的选择,才能让她们“心态开阔于世界”,哪怕身处草原,内心也可以与世界的发展同频共振。在片尾,拉姆考取了理想大学的藏语言文学专业,她未来想要找个离母亲近一些的地方当教师,再做些与翻译和文学相关的事情。也许当她再次回望那个问着“读书有什么用”的自己,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答案吧。

悲剧的英雄主义式劳作

在书的世界里,不存在“圆满”一词,书永远是关于缺憾的艺术。写书的人写不尽人生的故事,翻译的人无法完美呈现原作的字字句句,出版的人没法将每一本自己钟爱的书都收入囊中。

青年诗歌翻译家包慧怡说:“翻译是明知必定会无法完全传递但还是要去做,因此有了一种悲剧的英雄主义的劳作。”对她来说,翻译是擦亮世界的过程,在持续的擦亮之后,这个世界可以恢复其最初的面貌。她借助美国诗人毕普肖的话来说:翻译是“忘我而无用的专注”。专注于翻译这一行为是对时间本身的一个对抗,这是一种完全没有办法被剥夺的幸福。

一名译者总要找寻独属于自己的原著,而好的译者总能与原著“情同此心”。在人生的疾风暴雨中,包慧仪找到了普拉斯。普拉斯的力量来源于一种“凝视深渊核心的勇气”,并用写作去抵抗那种黑暗的、坠落的东西。抛开任务、忘记截稿日期,包慧仪全身心投入到翻译诗歌这一总被认为“无法被译”的题材中去,而这一译就是7年。无论去哪里,无论身处飞机还是高铁,她总是随身带着《爱丽尔》的手稿,灵感来了就修改几个字句。包慧仪对于翻译有着很大的野心,她认为翻译具有一种更新语言的力量。她总是在思考“我的翻译能为我的母语带去什么呢”?在她的身上,翻译这份注定有所缺失的劳作在寻找外语与母语之间的联系中找到了圆满,通过对他国语言的观照,她得以观照自身。

在翻译家的世界里,时间的尺度是以年來计算的。文洁若、萧乾夫妇翻译《尤利西斯》花了4年时间;范晔翻译《三只忧伤的老虎》花了7年时间;周克希翻译《追忆似水年华》的其中三卷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在镜头的捕捉下,年逾八旬的翻译家杨武能向我们展现了他是如何误打误撞进入德国文学翻译的。而他的一生经历也映照着我们国家老一辈翻译家们为翻译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往事。1978年,40岁的杨武能考入社科院研究生攻读古典德语文学。1990年,他与校友合译的托马斯·曼上千页的巨著《魔山》出版。但他心里一直留有一个遗憾,因为四个人翻译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译本并未达到完美的统一。但他从未忘记这座《魔山》,2005年杨武能独立翻译的译本出版,而这是他第一次涉足翻译领域20年后的事情了。杨武能曾开玩笑说过,自己在年轻时贫困交加、罹患肺结核的经历让他更能了解主人公汉斯的困顿和愤慨。或许译者永远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与有限的原著对话,但书总有着无限延伸译者生命的力量。所以杨武能总说,误打误撞进入翻译事业,他“无怨无悔”。

书籍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最为诚实的记录者,它为我们提供一种编年史、一种文化传记、一种“真正的心灵层面的文献”。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代代的出版人是如何前赴后继去挖掘那些我们时代真正应该被看到的故事。在他们的背后,是无数的失败,有金钱上的困窘,有不被读者和市场接纳的现实,有在时代变迁中难以自洽的失落感。但他们依然在做书。

纪录片的第四集讲了三个出版人的故事。曾获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编辑奖的杨全强说:“出版就是要勇敢,不怕赔钱。”但作为多个文化品牌的拓荒者,他出版的小众而冷门的学术理论和文艺评论一再受到市场的冷遇。而这是众多中小型出版品牌所面临的集体困境,在业绩的压力下,出版追求的理想主义很难生存。杨全强因而辗转了多家出版机构,在文化的浪潮里进进出出,不变的是对出版那种能影响几代人的经典书籍的追求。对杨全强来说,出版人和编辑不应完全被市场和读者的偏好裹挟,要去为他们寻找并提供那些真正凝聚着人类的创造和想象的文字。做冷门而小众的书籍需要出版人有着敢于承担一切风险的勇气,但他们愿意把书籍完全展现给读者,在时代里找寻答案。

就像做读库品牌的老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书,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也不管有没有人买,但就是要做这本书,要去提供除了主流之外参差多态的声音。建立一个文化品牌并非易事,它时刻面临着被资本围剿、被大型电商平台垄断发行渠道等困难。2019年,北京暴雨,读库在顺义区的库房被淹,读库面临第六次搬迁。从未求过人的老六迫不得已在微博上发布了求助信息,为搬迁筹措资金低价出售库存书。而这一次,做书时总是给读者最大信任的老六发现,原来读者从未离开过他们。一天之内,半数库存均被买空,而这场“书的接力”仍在进行中。读者自发抽奖赠书,天南海北的作家买书宣传,做书的同行帮忙转发推送……老六发现自己为做书所付出的一切,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了他。

2016年,曾经在新京报书评周刊当过主编的涂涂决定辞掉自己在北京的工作,到云南大理创立自己的出版品牌“乐府”,它的意思是“大地上的歌谣”,他想在主流故事以外,重新捕捉一种来自民间和土地的声音。涂涂与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聊天,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故事。他认为有一些书应该出现,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身之本”。出版素人作者的第一本书并非易事,乐府刚成立的两年仅出版了两本书,濒临倒闭。

这时候,《秋园》出现了。《秋园》作者杨本芬是位82岁的普通中国女性,在涂涂找到她之前,没人想到这样一个从未与文学有过交集的奶奶所写的故事会感动数万中国人。而她写书,是想记录自己的母亲在历史的沉浮中,如浮木般挣扎的一生。因为“如果没有人记录,她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秋园》记录了女性一生的苦难史、乡村的生生死死、女性之間生命的托举和接力。杨本芬在厨房里写作、在灶台旁改稿,两年时间,她写了8斤稿纸。她的写作是一种传达: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写下来,都值得被看见。个人史,也是一种时代史。《秋园》出版后,有读者鼓励自己的母亲去尝试写作,有读者每天在微信里给自己的奶奶念书里的故事。有做书的同行告诉涂涂,“你是在替我们做书,所以你一定要活下去”。

就像纪录片里讲述的那样:“时代的浪潮被一个个具体的人所吸收,成为命运,成为文学。”读书,无论是为我们提供一种虚构的想象,还是把我们吞吐回乡村和土地,都有着让我们与时代共振的力量。

《但是,还有书籍2》在延续第一季的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升级。这一季仍致力于记录那些可爱可敬、对书籍怀抱热忱的编著者、创作者、爱书人,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定格这个时代烂漫动人的阅读风景,希望让第一季那枚点燃人们读书兴趣的小火花,继续燃烧下去。

猜你喜欢

纪录片书籍图书馆
鲁迅与“书籍代购”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纪录片之页
书籍
图书馆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去图书馆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