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的管理下初中班主任班级教育分析
2022-06-12张嫚
张嫚
摘 要: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对一些新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然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出更加有效的班级教育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展爱的管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进一步提高班级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就爱的管理下初中班主任班级教育开展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教育;爱的管理
初中生的个性和行为都处于发展期,随着逐渐进入了青春期,许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除课堂授课外,班主任也要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班级教育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而爱的管理是一种较为普遍、实用的途径。为此,初中班主任应了解班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发展特点,有效开展爱的管理,更好地提升班级教育水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 初中班主任班级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较为普遍
大多数初中生逐步进入青春期,会存在叛逆情绪,经常出现心理问题。初中生情绪波动较为常见,行为也会受到情绪影响,学生无法自我控制,有些学生甚至会走向极端。一些学生沾染社会不良风气,这就导致学生心理受到负面影响,对生活、学习产生消极感,也会失去主观判断能力[1]。部分初中生的心理很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初中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要强化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学生抵触班级教育,班主任难以开展工作
进入初中校园后,许多学生迫切彰显自己的个性,更加渴望自由,认为自己可以决定所有事,而不需要家长和班主任干涉。在初中班主任班级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阻力较大,许多学生抵触班主任的工作,导致班主任被学生孤立,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面对问题时,一些学生不会向教师求助,而是用自己不成熟的方式来处理,这就导致了问题的恶化。有的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遇到困难,但他们却不肯与班主任倾述心声,对班主任存在不信任感。所以,在班级教育中,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班主任积极进行思考。
二、在爱的管理视域下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教育的途径
(一)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渴望独立,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因此,在初中班主任班级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愿,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实施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改变教育观念,不再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深入学生群体,利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课后时间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并充分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2]。同时,班主任要多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例如,班级中一名学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班主任可以选择主动交流、侧面打听、课后家访等方式,多方面了解这名学生。通过了解发现这名学生的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关爱,所以性格变得孤僻、胆小。在学校生活中,经常被同学取笑,以至于刻意与同学保持距离,也不愿与班主任进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在能力范围内给予这名学生帮助,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关心,尝试引导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同时,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求班干部以身作则,在学习和生活中找机会接近这名学生,使其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二)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家庭教育、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班主任应给予每名学生足够的关心。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生活环境的认识,了解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筑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与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掌握学生生活和居家學习情况,逐步地接近学生的生活,以制定班级教育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3]。
例如,在学生家长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在合适时间上门家访;若家长对班级教育工作十分配合,可以要求家长到学生沟通;当交流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关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交流的场合,以示尊重。另外,班主任应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采用柔性教育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面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心理调节与疏导,消除学生抵触心理
关心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在平时的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观察和掌握,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基于心理学理论予以及时引导。在班级教育中,应注意转变以往严厉、刚性的教育方式,合理运用语言艺术,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真正关爱每一名学生,进而建立信任的桥梁。此外,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状况,对有关问题进行剖析和处理,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例如,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困生,这些学生很容易变得沮丧,对学习失去自信,如果缺乏良好的引导,学生极有可能走入误区无法自拔。所以,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爱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优点,去战胜一切的障碍。同时,班主任应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组建帮扶小组,带动学困生积极学习,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此外,对于心理波动变化较大的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他们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不良心理,寻找适当方式释放内心情绪,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教育中,将爱的管理方式合理应用,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要使爱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就要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有效开展班级教育工作,从而使初中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涛. 用爱欣赏 用情感化——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策略[J]. 读与写,2018,15(32):238-239.
[2] 黄欣欣. 初中生成长中所需要的"爱和自由"——记在班级管理中正面教育的具体实践[J]. 科学咨询,2020(23):141.
[3] 李远平. "智慧管理,爱心浇灌" ——浅谈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初中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