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探析
2022-06-12乔雨欣穆家欣汪柔
乔雨欣 穆家欣 汪柔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对公共课程的具体要求,更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将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出去”。因此,教师们要立足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教师们要提高素养,不断强化思政意识,提高思政能力。依托课程知识,深入挖掘其思政元素,用科学有效的案例将中华优秀文化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效果,进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意味着绝大部分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都要修这门课程,受众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课程思政对于这门课程的意义和对育人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每一节课的中心任务。因此,大学英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2.1课前导入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设计的,导入部分虽然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对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引入课文、扩展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视频、音频等形式,在课前导入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进阶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按照教学进度安排,这个单元的内容恰逢“双十一”前后,每年的“双十一”交易额都是网络热点,作为资深网民的大学生也很热衷网购。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热点因素,在课前导入部分,首 先 通 过 设 置 问 题“What do you buy on Singles Day, and why do you buy? Will you buy the things which you cannot afford? ” 组织小组讨论,或者通过线上投票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是否会购买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高档电子产品、名牌服装等,以及对“花呗”“校园贷”“卖肾买‘苹果’”等的看法等,让学生弄明白单元主题的含义,弄清如果是出于炫耀社会身份地位的目的去购买商品或消费,就属于“炫耀性消费”,因势利导,引入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及“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等消费观,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
2.2 词汇学习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词汇教学往往不被重视,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单词就是靠自己多背诵多记忆的,教师往往在词汇教学部分一带而过,或只重读音和用法。事实上,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离不开丰富的例子。这些例子就是我们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好时机。
例如在讲“long for”( 渴望、盼望 ) 一词时,可以举例:Cai wei, an classic Chinese poem, is about the thought of a soldier who was guarding frontiers and longing for home, and it also expresses his passion for the country. (中国古诗《采薇》讲述了一个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的情怀。)针对《采薇》略作引申,点出其中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进一步提及诗经中所采用的“比兴”手法,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2.3 课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为了满足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了解西方文化的需求,绝大部分选择英语原文作为素材,这些内容语言地道,包含了大量西方文化,使学生打开课本就可以欣赏到异域文明,在教材编撰和选择上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英语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拥有世界眼光,同时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会以批评的眼光看待西方文明,正确对待中西异同。因此,在课文讲解部分,应该深入探讨,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并以适当的方式融入教学过程。
例如《全新版进阶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主课文是 Tales of True Love,以二战期间一个普通士兵和新婚妻子来往书信摘录的形式讲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充满了丈夫对妻子、对幼女的思念和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如果只从语法分析、难句理解的角度讲,文章没有新奇之处,而从历史背景讲,二战已经结束了好几十年,学生对它的了解也只是历史课上的只言片语,很难引起学生共鸣。要想达到教学目标,体现其中的人文性,需要教师的深刻挖掘。
现在疫情当前,是无数平凡的英雄为我们撑起了静好岁月,让我们依然能够平安健康。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平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进一步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引入课堂讨论,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这些文化元素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融入课堂教学犹如盐溶于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
结束语
盡管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课程思政建设已逐具规模,其意义和必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已十分必要。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要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能力,兼顾“母语文化修养与英语能力提高”。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激发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双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探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22
[2]伊琳娜·伊力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