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2-06-12张玉杰
张玉杰
摘 要 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语文教学来说,这一政策无论是对教师、学生,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落实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作业布置和课后服务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对策,通过提高作业质量、完善课后服务的方式,解决现实中的部分问题,确保“双减”政策能够更快落地生根。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作业,课后辅导
2021年7月24日,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语文教学来说,这一政策无论是对教师、学生,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后作业就占据学生作业的大部分时间,这一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影响现有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三个方面,对影响进行探讨,并从作业布置和课后服务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双减”政策能够更快落地生根。
一、背景概述
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出台,迅速在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上产生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对这个政策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双减”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减少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分别从校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规定,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规范课外辅导机构的办学,以期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這个政策,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主要聚焦在这几个方面:作业、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由这三个方面辐散开,对整个教学工作产生影响。语文学科一直以来需要以来课后作业来巩固提升,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语文学科的影响自然是十分深刻的。那么,这一政策会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我们又有什么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呢?以下便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探讨。
二、影响
“双减”政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各个主体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一部分,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三个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入手,从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辨其利弊,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
(一)学生
“双减”政策的制定便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这四个方面。
第一,“双减”政策的出台,规定了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减少,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选择发展对象。如果导向正确,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作业时间缩短,就会造成课堂容量的增加。语文学科需要花费时间记忆。随着课外作业时间缩短,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识记将会挪到课内。因此,对学生来说,课内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的强度必然增加。如果学生没有在心态上做好准备,那么就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在“双减”的文件中指出,在课后服务时段,可以适当的增加阅读、文体、劳动等活动。对语文教学来说,这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之前的名著阅读,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周末也往往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所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因此,名著阅读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下去。而现在,这一政策实行之后,学生便有了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名著。
第三,“双减”政策后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就会扩大课堂容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更加深刻的影响。学生有可能对教学模式的转变难以适应,从而影响成绩。以此,教学模式的转变如何更加平稳顺滑,更好的适应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的转变,是我们在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课堂容量的增加,对原本语文学习就有困难的学生形成更加严峻的挑战,如果这一现象难以解决,就有可能造成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损失,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班级学生学习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教师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反应最为强烈是教师群体,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这一政策究竟会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从显性的方面来说,政策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课后的辅导,并对辅导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定。课后辅导的质量也将会与教师的工资收入、职称评定等挂钩,教师就必须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当然,除了这样较为直观的增长外,还有其他隐形方面的增长。作业量的减少,就必须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质量,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上花费更多的心思,所消耗的时间也就会相应增长。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就超过大部分职业。这一政策会导致教师工作时间进一步的增长,从而压榨的课余时间,影响教师的自我提高和休息。
第二,教师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不得缩减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但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另外,作业的布置既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又要确保作业检测、巩固、提高等功能的体现,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课后服务的内容、组织形式等,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教师去完成。
(三)学校的管理者
“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出台,对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应当安排课后服务,这会对原有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重新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教师的工作时间,对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计划进行综合考虑。
第二,根据文件的要求,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因此,原有教学组织模式都需重新设计,以确保同一学科之内、同一年级之内能够做到高效的统一,使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学校是“双减”政策落实的第一道防线,这就需要教育的管理者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确保这一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后服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确保课后服务的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是教育的管理者需要考虑的。要想使其能够发挥价值,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要做好统筹规划,对课后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所要传授的内容也进行深入的研讨。
三、应对策略
第二部分主要从教学活动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出发,对“双减”政策出台后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进行了一个探析。经过探究,发现这一政策对现在的教学影响既有利又有不利的方面。如何扬长避短,使“双减”政策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呢?本部分从语文学科出发,从作业布置、课后服务的安排等方面提出建议和策略。
(一)作业布置
1、作业时间
第一,减少作业的数量。“双减”政策的目的便是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减少作业量。根据文件中的要求,初中学段的学生的课后作业总时长应该少于90分钟。因此,需要各科教师加强联系与协调,确保作业的总量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要求。
第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作业完成需要的时间过多并非仅仅是作业量过多而造成的,还有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专注、太拖拉,造成写作业的时间增长。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的质量
如果不改变原有的作业模式,只是单纯的减少作业量,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还应当重视作业的质量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
第1,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文件中,对学生作业的总时间进行规定,并没有对具体某一科作业的时间进行规定。因此,我们可以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强和历史学科的联系,与历史当中长征的内容进行整合。
第二,实行弹性的作业制度。首先,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安排。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安排难度较高的作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安排易于完成的作业。同时,作业的布置不能把重心仅仅停留在数量上,有的时候数量并不能保证质量。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将目光聚焦在结果上。以学生完成的结果来作为评价标准,不以数量来作为评价标准。就语文学科而言,要求学生抄写古诗,可以不要求其抄写的次数,以是否会背默为标准。可能有的同学在几遍之后便可完成,如果仅仅规定次数,那么就会造成学生有可能抄完还不能记住这首古诗。
(二)课后服务
在“双减”政策中,对课后服务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课后服务这项内容的增加,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课内的辅助教学,具体可以采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1、原则
应当坚持的首要原则便是课后服务应当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与减轻学生负担这一大方向背道而驰。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做好预估和评判,对课后活动时间和活动量进行综合考量,保证學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负担。
2、活动形式
阅读活动。根据文件的规定,在课后服务时间段是允许进行阅读活动的。阅读活动的展开对语文教学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可以开展一周两次的阅读活动,阅读的内容可以来自课标规定的篇目,也可来自教师选择的篇目,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篇目。不过,教师应当做好监管,避免不良读物的流入。同时,教师应当制定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使这项活动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下去
其它活动。针对语文学科来说,除了阅读活动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举办其它类型的活动。比如,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和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比如,在学习“对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对对联,写对联。并邀请校内外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体现着国家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在现实中,这一政策的落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对学生的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因此,需要全体的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这一政策健康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收益。
参考文献
[1]于川,杨丽乐.“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的风险分析及其化解[J].当代教育论坛,2021(11):12.
[2]李建华.“双减”,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作业问题[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19-20.
[3]孙延娥.“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1,(12):78.
[4]杨清.“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6-10.
[5]门保林.紧扣立德树人 切实减负增效[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03.
[6]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新方案[J].语文教学通讯,2021(33):15-18.
[7]景欣.“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优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57-158.
[8]罗浩宇.“双减”政策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10):10-13.
[9]张丽娜.巧设计 精练习 提素养 “双减”下的语文作业优化[J].上海教育,2021(31):74-75.
[10]陈蓉.“双减”政策背景下对语文教学困境的反思[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