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思考

2022-06-12袁留平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读思达减负化学教学

袁留平

摘要:将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思想应用到“双减”政策下的化学教学中,在细致阅读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深度思考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展示表述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读思达”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只有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才能实现减负提质与落实学生素养的双赢。

关键词:减负;读思达;教学法;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6x-002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6x.007

“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各地出台了不同的方案和举措。“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却不减质,减负却能增效,这就要求教师做更多更细的工作,如:课前对教材的精准把握,课中对教学的精准掌控,课后对作业的精准编排。高效教学的根本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质疑启发式”“归纳小结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实验探究、调查报告、游戏等教学手段。让所有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大舞台,“读思达”教学法能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一、“读思达”教学法概述

“读思达”教学思想是我国余文森教授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建构主张,目的是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思达”,顾名思义,“读”即阅读,就是认知输入,比如:教师讲授时学生仔细倾听、学生写作业时仔细分析题目、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细致观察、学生分组实验时亲自动手操作等都属于“读”;“思”即思考,就是认知加工,比如:对微观粒子的想象、对题目信息的提取、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发现问题的反思等都属于“思”;“达”即表达,就是认知输出,比如:对观察的现象用语言描述、对反应原理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表示、对微粒用符号或模型表示等都属于“达”。化学学习中的“读思达”可以表示为化学阅读、化学思考、化学表达。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读思达”教学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时细致阅读、深度思考、有效表达。学习过程中有的问题可以自己独立解决,有的问题则需要小组共同解决,小组间也可以竞争,能有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读思达”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小组竞赛模式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细致阅读、深度思考、有效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良莠不齐,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①一部分学生缺少主动学习能力,属于被动式学习;②一部分学生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注意力不集中;③一部分学生受外界影响比较小,但也属于被动的学习;④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将自身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思考,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余文森教授所提出的“读思达”教学法,能引导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能力。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的能力,在“思”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能力,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的能力。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中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读、思、达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法能让学生做到低头独立思考,抬头认真听讲,聚头真正讨论。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变“我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在思考中将所获得知识重新组合;在表达中将所学知识全面展现。

4.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读思达”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过硬的素质,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专研教材教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专业理念和素养,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自己做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人,才能适应当前“双减”政策下减负而不减质的要求。课前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积极探讨,认真备课,一起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研究中考试题动向,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要备学生怎么学。课后作业设计要适应“双减”的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遵循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对于课后作业要精挑细选,精讲精练,提高作业质量,要做到有练必躬,有做必批,有批必改,关心易错题。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1.设计好相关问题,促进学生阅读

“读思达”教学法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一节课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而是要在课前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精准把握整节课重难点。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时,要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部分学生阅读时粗略马虎,不仔细读题目,对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漏读甚至错读,我们要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仔细阅读题目题干,分析问题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如:“雪碧中的化学”这节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雪碧中含有哪些物质?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问题促进学生“阅读”。雪碧中含有的物质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雪碧瓶上的配料表获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简单问题的设置能增强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己主动的想要“读”,从而获得知识,更快参与到课堂中来。)②从分类角度看,雪碧属于哪类物质?二氧化碳和白砂糖属于哪类物质?(这个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思考物质如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己主动的要“想”,从而获得知识。)③从性质角度看,你还能对雪碧做哪些描述呢?(这个问题促进学生“表达”,学生可以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角度描述,如雪碧是一种液体,摇晃之后有气泡,喝了之后有甜味等。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变被动回答为学生主动要“说”,从而在表达中展现自我。)5065F5A4-3515-4C21-8EA1-206134B3BACB

2.设计好相关实验,促进学生思考

化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载体之一[2]。除了课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如:学习“溶液的形成”时,可以以一件沾了泥土、油渍、汗水的衣服为载体,围绕洗衣服设计相关实验,将衣服泡在水里,衣服上沾的泥土在水里形成的是悬浊液,衣服上的油渍在水里形成的是乳浊液,衣服上的汗水在水里形成的是溶液。再思考仅用水能不能洗干净衣服?衣服上的油渍怎么洗?用汽油或酒精洗属于溶解,而用洗涤剂洗是利用洗涤剂对油污起乳化作用。简单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小结和深度思考。

3.把学生活动安排好,促进学生表达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和节奏应有具体的安排,比如哪些知识进行背诵默写?单独背还是集体背?哪些内容要请学生板演?哪些问题请学生回答?哪些实验是进行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

哪些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复习已学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时,可以采用学生背诵、默写和板演等;展示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仪器,可以请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对装置如何选择?如何组装以及如何改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制取、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学生分组实验等。课堂上每个环节的各种活动设计安排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表达。

四、“读思达”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多维度体现1.新授课中的“读思达”

“读思达”教学法能让学生在细致阅读的基础上深度思考。新授课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读思达”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从微观角度揭示宏观现象,从宏观现象认识事物的微观本质和规律[3]。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想象,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分子、原子和离子模型制成动画,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原子和离子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运动的。比如:钠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实质,金属钠是由钠原子构成,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氯分子由氯原子构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钠原子失去的一个电子给了氯原子,这个过程可以制作成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思考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使微观的粒子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

2.复习课中的“读思达”

复习课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读思达”教学法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九年级下册“酸、碱、盐复习课”,以敞口放置的生石灰为例,学生思考生石灰为什么会板结?生石灰变成了什么?根据已学知识,生石灰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于试剂瓶中固体的成分,学生思考分析作出猜想:猜想一全部是氢氧化钙,猜想二全部是碳酸钙,猜想三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设置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师生一起探讨敞口放置的生石灰是否变质以及如何检验。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不断地提问中激发学生讨论探究的欲望,在阅读与倾听、思考与设计、动手与表达中处处体现了“读思达”的教学思想。

3.习题作业中的“读思达”

习题作业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的一种手段,“读思达”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在作业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完美表达。如:某化验室为测定工厂废液中残余硫酸的含量,取该废液产品200 g,向其中滴加50 g 8%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废液中残余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废液中除硫酸外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学生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再分析题目中数据:废液200 g 为混合物,50 g 8%氢氧化钠溶液也是混合物。首先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从而计算硫酸的质量分数。在习题作业中细致读题、仔细分析、答案呈现,充分体现了“读思达”的教学思想。

“发展学生思维”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4]。“读思达”教学法更注重锻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在“读、思、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读思达”教学法,让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掌控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读思达”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盧盛宇.充分发挥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3):51.

[3]王军翔.以“思维发展”为核心构建中学化学教学的“理”与“实”[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1):1-6.

[4]刘秋芳.基于学科思维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1):47-51.5065F5A4-3515-4C21-8EA1-206134B3BACB

猜你喜欢

读思达减负化学教学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