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2-06-11杨娟
杨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把马克思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的内容。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使中国完成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民族复兴创造了社会条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艰辛探索得出的、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和思想升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有了这一思想的指导,我们党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任务,实现了中国从一穷二白的人口大国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分别提出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加深了对建设怎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认识,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使人民尽快从贫穷走向富裕,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富有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上述一系列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正是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向民族復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概括并充分运用百年党史中的重要经验,重点总结新时代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和标志性成果,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启示
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扣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紧扣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国情的区别与联系,认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与调整,如此科学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历史方位,使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渐进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理论魅力、激发出持久的真理力量和巨大的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中国人民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就是由于它找到了与中国国情相联系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辩证统一中由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和改革发展之路,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还是其实践探索,都离不开与中国具体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紧密结合,都必须深深植根中华大地,牢牢立足中国社会现实,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前进的不竭动力。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牢牢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正确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性,着力将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作出的伟大探索和宝贵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构建起更具说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二是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路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之所以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之所以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而展开的。问题导向为我们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攻方向和现实着力点,要求人们以问题为中心,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建立一套集约高效的问题预判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福祉的突出矛盾与焦点问题的解决力度,不断提升以问题导向为牵引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核心价值立场,而且还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保障。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便可发现,人民立场和人民价值取向不仅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全过程中,更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价值遵循。组织人民战胜了穷凶极恶的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使中国人民获得真正解放。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立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现实愿望的基础上,通过领导人民、团结人民、动员人民,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把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改革开放的各领域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价值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