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现状与提升对策

2022-06-11吕滨兴

新西部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略

农村、农业、农民三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农民思想问题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是一项集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极具中国特色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把握好农民思想现状,并通过有效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农民思想问题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觉悟的农民,提升农民主体性、能动性、开放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议题及重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顺利实施,必须正确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切实把握现阶段农民思想动态,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农民物质精神方面的获得感,解决农民群体生活思想上某些方面的落后性,有利于全面扎实稳妥推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中把握农民思想现状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有浓厚农业底蕴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有近5.56亿农民,在新时代中国还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纵深方向迈进的关键一环,就是要由内而外地激发农村主体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广大农民摆脱等靠要等慵懒思想观念,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农民群众中去,将农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主动投身乡村建设。挖掘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能切实掌握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农民中实施的痛点与难点,对相关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由农民这个群体出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全体农民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农民的精神风貌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让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硕果,同时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与提升治理水平。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管理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精神水平,生活品质,价值观念等也需要与之相适应,所以切实把握农民思想现状是其中应有之义。

从农村社会层面出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处理好农民某些物质思想方面的落后感,有利于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农村,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日益复杂,如何兼顾农村社会群体间的多重利益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群体的薪资收入与医疗环境落后于城市居民的处境增加了农民心中的剥夺感。为了确保农民切身利益,建构一个平衡的结构调整与多样化的利益实现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把握好农民思想现状并通过有效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和发展农民充分处理农村社会利益和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维护乡村稳定大局与巩固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需求感变化分析

(一)农民群体现阶段的物质需求

从生活条件看,农民在满足其生存需求之后,其满足感逐步向享受空间发展转移,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已经从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转变为交通通讯等现代消费。消费空间已经扩展到消费电子、儿童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以公路、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社会服务体系作用更加明确,农民更加满意。

(二)农民群体现阶段的精神需求

从思想倾向来看,农民群体比其他群体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群体在任何时期都相信党的方针政策,对持续增收目标和未来生活规划充满信心。在生活方面,新时代的大部分农民都认为“生儿生女都一样”“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而不是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大多数农民现在都认为子女教育是第一位的,更注重子女教育和养老。农民普遍认为村干部模范作用强,基层民主氛围浓厚。农民普遍关心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话题,并且更加支持政府决策。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更加理性的方式,更愿意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乡村振兴战略中影响农民思想发展的因素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经济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城市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其中最为显著的矛盾就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其中农民的问题最为重要,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农民群体存在精神贫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国脱贫斗争已取得了伟大胜利,农民的物质财富较以往有明显提升,生活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改善。虽然农民的物质贫困已经大体消除,但是农民由于诸多复杂因素与自身地域的限制,大部分群体还存在精神贫困。农民物质水平与精神水平极不平衡的矛盾,是阻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主体,如果精神贫困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造福亿万农民的乡村振兴战略也很难继续推进与实施。所以解决好农民精神贫困问题,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定性,还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与力量之源。一方面,精神贫困是诸如地域、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民精神贫困在农民群体中普遍存在,其持续水平一直处于中等状態;另一方面,精神贫困在农民整体的贫困贡献度中位居高位,这个现象反映出农民精神贫困在农民整体贫困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且亟待解决的。

(二)农民群体普遍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目标。乡村发展理应在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制定出地方性指导方针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加强对农民基本素质提升的教育,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并符合新时期的农村发展战略。要从观念、路径和组织渠道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长期稳定,增强未来竞争力。“没有高度知识化的农民,就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自身素质或受教育程度欠缺的农民群体虽然也能完成农村农业生产,但即使总产量增加,农业经济增长率和农民人均收入也受到限制。分散化的传统农业由于受限于生产力水平的不足,如果不能得到解决的话,此问题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的一大阻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障碍。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亟待提升

目前,我国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投入不符合实际需要。如硬件设施落后,特别是乡镇思想政治教育场地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改进工作方法,需要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优秀基层领导。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与自豪感,激发农民的自我教育意识,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现实是一些地方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宣传教育,仍然采取广播、张贴栏等方式推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具体了解信息是否到达受教育者,这种运用传统媒体开展教育的方法缺少受教育者对理论学习的及时反馈,难以把握农民群体的思想动态现状,也忽视了农民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导致宣传教育水平的降低和效果的折扣。同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平台,没有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存在不足

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元”,是农村推进战略的基础,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职能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主体群体淡漠等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了解党的政治政策不够深入。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存在形式主义,党员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教育培训不足等。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是加強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但在现实情况中,制度笼子扎不紧的现象常有发生。要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作为支撑。因为原有的带头人队伍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待遇比不上城市等问题,在目前的后备干部选拔机制下,存在选人标准不够严格和选人渠道狭窄等问题,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吸引不了人才的现象。同时,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基本素质需要定期的培训,但现在的一些培训尚存在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培训针对性不足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中解决农民思想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提高组织实力,突出政治职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是加强和做好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需要从基层干部理论素质,基层人才队伍,党员队伍等着手。其中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者。定期组织干部培训,需针对地方特色开设课程,开展社会主义信仰、群众工作法、国家地方发展方针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过程中需注重挖掘先进榜样的时代精神,安排农村基层干部到其他农村实践调研,挂职帮扶,到先进示范村培训交流,学习成功经验,以此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加强干部与群众间的联系,防止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脱节,筑牢反腐防变之墙。

(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马克思强调,“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生产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乡村振兴战略的妙方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导农民,各级政府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农民素质教育发展规划与理念,在探索现代化经济文化发展新路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与法制教育普法教育的广度。搭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顺风车,在软硬件上齐心协力,弥补农村教育落后的不足,调整并改革农村中学、中专和职高等教育机构,针对农村特色设置相关专业进行职业教育,规范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开设部分农学专业,积极鼓励农民在农闲期间入学,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先进农业知识。

(三)加强农村教育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需要剖析其发展规律与发展脉络。只有在精准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建构有效的教育载体,由此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有效性。用科学的布局规划加强农村教育机制建设,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农村农民自身发展需要的可持续教育培训体系。同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是稳定教育队伍的关键一环,要把提高教育者待遇放在加强农村教育机制体制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专业化的教育者队伍建设。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落实“三农”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农村社区的智力和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共同塑造和谐农村社会文化。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农村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桂华,刘梦演.“四重四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J].人民论坛,2021(20):54-56.

[2]胡世文.后脱贫时代农民美好生活的价值意涵、实践进路与现实保障[J].领导科学,2021(10):93-96.

[3]宋中发.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63-65.

[4]杜克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89-90.

[5]李昌凤.困境与突破: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2020(12):17-20.

[6]巴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现状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21-122.

[7]马珂琦.“文化小康”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18-26.

[8]吕若南.促进农民思想现代化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黑河学刊,2019(02):70-72.

作者简介

吕滨兴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清华党组织公开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战略
战略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