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22-06-11高明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输出量射血利多卡因

高明利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原因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肌缺血、坏死而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心肌缺血坏死后代谢产物的聚积、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低氧血症,也是促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间接原因[1-2]。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VT)等,一旦出现病情危急,要求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导致患者猝死等严重后果。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使用阿托品或者利多卡因,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阿托品中毒、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3]。本研究比较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寻找更理想的治疗选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7例,根据患者心电图特征进行临床诊断[4],排除标准:治疗前服用过其他影响此次药物治疗效果的药物;排除有精神疾病患者、器质性疾病患者、禁忌症患者、合并心血管、精神科严重疾病患者。67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7~83岁,平均(70.36±10.7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6~82岁,平均(70.45±10.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山东圣鲁制药,国药准字H20063986),1 mg/kg静脉推注,之后视情况追加50 mg,60~90 min后可重复一次,最终保证患者各项症状全部消失,维持剂量20~50 μg/(kg·min),总剂量不超过100 mg,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组采用胺碘酮(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99)1 mg/kg静脉推注,逐渐将剂量调整至0.5 mg/kg,在给药15~30 min后,之后以0.5~1.5 mg/min维持24 h,总注射次数不能超过4次。病情稳定改为以0.5~0.75 mg/min滴注,判断对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是否出现出窦性心律现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其调整相应的药物剂量,治疗疗程1个月。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数值变动情况,患者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数值通过实际测量得出。疗效标准[5]:①显效:室性早搏消失>90%,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②有效:室性早搏消失60%~80%,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进行正常活动;③无效:室性早搏消失<59%,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27 3,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内分泌代谢指标[n(%)]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3 结果

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容易损伤患者心肌功能,严重状态下会使得心肌梗死波及面积有所增加,对患者身体机能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不利[6]。目前治疗策略仍存在诸多争议[7],抗心律失常治疗适用于治疗有症状的VT发作、降低ICD电击的发生率,并可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与心律失常相关的住院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与心脏和心外毒性有关。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受到许多患者疗效欠佳的限制,导致复发性VT/VF事件,以及药物毒性或不耐受导致大部分患者停药。常用的速率控制药物包括非二氢吡啶类CCBs、β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节律控制药物通常包括镁和胺碘酮,它们都具有节律和速率控制特性。在目前的研究[8]中,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华法林与降低90 d死亡风险显著相关,而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CCB和地高辛与风险增加相关。

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对心脏疾病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8-9]显示,利多卡因不影响心肌收缩能力与心肌细胞活动能力,同时治疗中随着血液浓度的升高,心脏传导速度随之减缓,最终影响房室传导,从而显著降低心输出量,但利多卡因药效时间较短,治疗效果难以长期维持。胺碘酮是一种高度亲脂性的碘化苯并呋喃衍生物,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抑制肾上腺素能刺激,阻断延迟电流,减缓房室传导,对钙通道具有良好的阻滞效果,能有效减缓窦房结传导,抑制外向电流[10]。胺碘酮的运用能够有效阻断α与β肾上腺素受体,有效减少儿茶酚胺、交感神经对心脏造成的损伤。现代药理学[11]显示胺碘酮的运用对抑制房室结自发频率具有显著的运用效果,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96.8%,验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综合治疗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综合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抑制患者病情发展,综合效能良好。

猜你喜欢

输出量射血利多卡因
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虚拟水贸易定量分析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如东需求锐减过半,海南缩减85%! 一代苗输出量2000亿尾,未来前景看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