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需求的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2-06-11田帅辉皇甫城阳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邮政课程体系体系

□ 田帅辉,皇甫城阳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1 引言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是服务于生产生活、促进经济贸易往来、拉动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国邮政业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畅通循环,快递包裹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邮政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如图1所示。

图1 2011- 2020年我国邮政业快递业务量增长态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邮政业将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逐步由人工分拣、人工配送的劳动密集型向包含AGV、无人机等高新技术使用的技术密集型转型,由以国内市场发展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1]。要实现这一跨越必然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同时需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专攻邮政业发展的前沿科技和关键领域,深入研发新型设备,促进智慧邮政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邮政业发展迅猛,从业人数激增,邮政业面临着邮政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高层次人才短缺、部分从业人员诚信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此外,中国薪酬网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邮政行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只有9%,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邮政业存在研究型人才比例不高、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此外,吕伟[2]指出当前邮政企业人才队伍存在能力单一、创新不足、营销力量失衡等问题。

加快邮政业人才培养是解决邮政业高层次人才短缺的主要途径。在邮政人才培养问题方面,孔德婧等[3]指出目前培养邮政行业人才仍面临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低、人才培养体系未能满足行业人才所需的知识架构和应用技能等问题。崔逸凡等[4]认为邮政快递行业人才队伍存在高端人才缺乏、素质难以保证和人才市场增速缓慢的问题。在人才培养途径方面,潘华南[5]提出了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融合与产业融合对接、实践教学与技能拓展对接、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五方面的培养路径。郭凯明[6]认为需要通过行校协同、行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拓展国际级交流、理顺投入渠道等方式来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本文针对现代邮政业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结合邮政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现代邮政业高层次人才所需能力,构建了涵盖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邮政生产运营与流程优化能力、邮政自动化技术装备应用能力、邮政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以及邮政实践应用能力,为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2 邮政行业发展的特点

2.1 智能化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机、AGV等大量新兴技术的使用,邮政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智能化的特点。广泛应用智能技术是全面提高邮政快递业务处理水平、壮大业务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例如,义乌邮政处理中心是全国第一个使用小件AGV智能分拣设备的,配有350台小件AGV,适合分拣10kg以下小件物品包裹,峰值处理效率达到18000件/小时,高峰期日处理量超过15万件,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了人工分拣成本[7]。

2.2 国际化

目前,各邮政快递企业通过并购、建设海外仓、与跨境贸易合作等方式打造跨境寄递网络,国内主要快递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拓展跨境业务,顺丰与UPS合作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提高中美跨境物流能力;圆通通过收购香港先达国际物流,获得海外网络布局、干线运输能力和关务能力;百世集团把国内业务转让给极兔速递,进一步聚焦国际核心物流业务。2021年4月,国家邮政局举办RCEP背景下邮政快递业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促进了RCEP区域内的邮政快递业国际合作与发展。

2.3 协同化

邮政业与其他行业例如电子商务、制造业等协同化发展是邮政业发展的另一明显特征,这对邮政快递业务与其他业务的衔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邮政快递—制造业”协同需要邮政企业、快递公司严格按照制造业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要求进行原材料仓储、生产线配送和产成品配送,时效要求更高,服务类型更多,这对邮政企业、快递公司的协同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

3 现代邮政业发展所需高层次人才能力分析

由于目前邮政业各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终端信息支撑较为薄弱,再加上海外市场不断开拓带来对管理能力与运营能力的高要求,因此邮政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邮政快递生产运营与流程优化能力来规范邮政快递业务运营和优化业务流程。

由于AGV、无人车、自动分拣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在邮政企业、快递公司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邮政类专业人才应当具备邮政快递自动化技术装备应用能力来准确、合理、高效地利用这些高科技设备,使其效益最大化。

此外,由于自动化设备的运行、高效的管理系统以及智慧邮政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邮政类人才需要具备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来提升行业科技水平,支撑智慧邮政的高速发展。

然而,由于目前高校邮政类专业教学以课堂学习为主,无法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邮政快递专业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而劳动实践才是创造价值的直接手段,因此,邮政行业的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邮政快递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3.1 生产运营与流程优化能力

生产运营与流程优化能力是指对邮政企业、快递公司运营的一系列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的能力。这要求专业人员掌握系统优化、生产管理、组织管理、成本控制、流程设计、国际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与之相关的运营理论、优化算法、管理方法等技能来实现系统优化。专业人员运用该能力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及时发现作业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优化从包裹揽收、运输、分拣到投递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此来解决邮政快递运营过程中的流程不优化、操作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效能低下等问题。

3.2 自动化技术装备应用能力

自动化技术装备应用能力是指能熟练使用行业新兴自动化设施设备进行邮政快递业务操作以最大化利用资源的能力。这要求专业人员掌握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与之相关的自动化控制、设备维护等技能来实现自动化技术装备工作效率最大化。专业人员运用该能力来合理地维护AGV、无人机、无人车、自动化仓库等设备以及顺畅地衔接有这些设备参与的各个环节来解决传统人工分拣、人工配送作业效率低、差错率高等问题。

3.3 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

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是指能使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工具,开发和运用符合邮政业发展的软件、管理系统、数据库以及智能设备的专业能力。这要求专业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Python语言、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系统建模与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专业人员运用该能力来为AGV、无人车等智能设备进行算法设计和路径优化,也可以开发与行业发展适配的各个运营环节的软件系统,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行业生态体系,提升行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促进智慧邮政的发展。

3.4 实践应用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是指能将理论知识与邮政快递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这要求专业人员具备邮政快递作业实操、邮政快递经营管理、邮政快递系统规划与设计、邮政快递系统流程优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专业人员运用该能力可以快速适应邮政企业、快递公司的工作,将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在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 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培养现代邮政业高层次人才是我国本科高等院校邮政类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现代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四位一体”的我国本科高等院校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4.1 课程体系

根据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能力的需求,设计了培养四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从基础课程到专业核心课程递进,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衔接性,注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系统化和综合化程度。在生产运营与流程优化能力培养方面,构建从导论到优化方法再到流程优化,最后上升到运营管理与邮政快递实务的递进式课程体系。在自动化技术装备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构建从工程图学到控制技术再到机器人技术,最后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深入的课程体系。在信息化开发与应用能力方面,构建从基础计算机语言到程序设计,再到程序开发与系统仿真的一整套与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培养体系。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实施从认知实习到校内实习,再到企业实习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图3 邮政类专业课程体系

4.2 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

产学研合作教学旨在实现生产、教育、科研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项目协作、资源共享、融合创新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该体系在政府部门的相关战略部署、宏观调控、政策支持等引导下,以科研院所的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系统创新做支撑,实现产业与学校的融合教学,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师资培养以及教学资源三方面的融合,如图4所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通过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协同完善专业建设,为企业输送高层次专业型人才;企业结合生产实际,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实习岗位,推进学生就业。在师资培养方面,学校聘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提供专业培训平台;企业为学校提供完善的实习实训设施,并依托企业导师为学生授课,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来科学评价教学质量,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奖助学金和创业基金,丰富教学资源。

图4 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

4.3 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旨在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先进行业技术宣传、优秀的教师典范、校风校训、人文关怀等文化因素,实现真正的综合素质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开展邮政专题讲座、聘请邮政行业专家进校授课、邮政类知识技能竞赛、校园邮政网点实习、建设邮政主题餐厅、邮政学习基地、邮政讯息广播等来培养学生们对邮政类专业的兴趣,丰富邮政专业技能,提升对邮政专业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8]。

4.4 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校企共同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方式多样性的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校企共同参与是指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考核标准以及共同参与学生测评考核,高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业课程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企业导师则可以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涵盖学业和实践两方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不仅高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也可以对老师和导师进行评价,形成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评价内容丰富性是指老师与学生互相评价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例如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课程完成度、完成质量、团队合作能力、课堂积极性、课程汇报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们的课程准备情况、授课积极性、逻辑性、语言发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性是指评价的形式可以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参与方式[9],在“教学前”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自学和测试任务以及进行反馈与交流,在“教学中”主要以线下的方式评价半期学习效果,在“教学后”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评教模式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展开评价。

5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邮政业发展的特点,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现代邮政业发展逐渐趋向智能化、国际化和协同化特征。为了抓住现代邮政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科技,为了高效地使用、管理包括AGV、无人机、无人车等在内的新兴智能设备,现代邮政业高层次人才应当具备生产运营与流程优化能力、自动化技术装备应用能力、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促进邮政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构建了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教学体系、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四个细分体系给出了邮政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现代邮政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邮政课程体系体系
推进邮政快递行业全面数字化的技术构想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邮政农品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蒋玉美 海岛邮政的24年坚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邮政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