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压疮的预防效果
2022-06-11王培丽
李 苹,王培丽,徐 舒△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105C病区,上海 201106;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浦东院区80病房,上海 201206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卒中类型之一,占60%~80%[1-2]。脑梗死的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导致其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介入手术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血管内的斑块,对血管进行疏通,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3]。因该病患者年龄通常较大,在接受介入手术后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无法正常运动,需要长期卧床。有临床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的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压疮,加重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预后[4]。因此,对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合理的干预以预防压疮,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使用共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进行干预,以期降低压疮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收治的脑梗死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0.35±7.52)岁;学历情况: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3例;体质量指数20.5~26.4 kg/m2,平均(23.65±2.74)kg/m2。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8~76岁,平均(61.03±8.14)岁;学历情况: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11例;体质量指数20.8~26.7 kg/m2,平均(23.81±2.66)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5]中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生脑梗死且接受介入手术治疗;(3)患者年龄>18岁,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2)合并皮肤性疾病;(3)因罹患严重疾病死亡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预防压疮的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压疮知识,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定期对患者进行皮肤状况评估,保持床上干净舒适及床单等个人物品卫生整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做好皮肤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共管模式干预:(1)组建共管团队。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成立由专科医生和护士、老年科医生、皮肤科医生、康复专家和饮食助理及家属组成的联合管理小组,实施多学科、多层次的预防。对成员进行培训,团队每月开会进行研讨,对出现的问题及收获的工作经验进行交流、总结。(2)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讲。宣讲内容包括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介绍相关成功经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共管干预模式。主管护士告知主管医生患者相关信息,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医嘱下达。在部门安全日历上标明高危压疮者信息,包括床号、姓名、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6]和个性化高危因素。将“抗压疮”标识挂在需要特别护理的患者床尾,并对患者每日情况进行记录,动员家庭成员参与压疮防治。护理人员告知家属及患者预防压疮的方法,如环境护理、营养支持、被动肢体活动等,使他们了解压疮易发生的部位和原因。根据老年科医生及饮食助理的建议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指导,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给予适当的饮食,并建议多摄取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此外,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活动,保证患者休息;加强检查,及时了解压疮患者身体情况,根据皮肤科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制订减压方案,交由专职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并采取措施。检查患者皮肤状况,并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在床上利用健康侧上肢的力量进行自转训练,在运动过程中避免皮肤受到过大压力,并在坐姿、站立和行走后逐渐训练肌力,以患者无疲劳感为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皮肤科医生负责提供患者伤口的指导,由专科护士根据皮肤科医生的要求进行专业护理。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包括10个条目,得分0~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
1.3.2压疮发生情况评估 Ⅰ级: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Ⅱ级: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层暴露;Ⅲ级:全层皮肤缺失。
1.3.3患者满意度评价 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将9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64分、满意64~<90分、非常满意≥90分3个维度。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4患者压疮知识掌握情况评价 评价两组患者对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预防方法、压疮好发部位、翻身方法、压疮危险因素及营养支持方法。每项2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能更好地预防压疮。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6.55±13.8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8±1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2.2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
2.4两组患者压疮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压疮预防方法、好发部位、翻身方法、危险因素及营养支持方法方面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压疮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由于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活动障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最终导致溃疡和软组织坏死,形成压疮。这不仅影响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健康的康复。临床研究指出,对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选择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改善预后[8]。
共管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患者Ⅰ级压疮发生2例,Ⅱ级压疮发生1例,无Ⅲ级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P<0.05)。共管模式是由专科医生和护士、老年科医生、皮肤科医生、康复专家和饮食助理及家属组成的联合管理小组,实施由原来专科医生的个体化预防转变为多学科、多层次的预防[9-10]。实施共管模式干预,使多方人员成为干预主体,对干预人员进行共管模式教育,提高了干预人员对压疮干预的重视程度。将“抗压疮”标识挂在需要护理患者床尾的位置,并对患者每日情况进行记录,提醒干预人员积极进行压疮预防,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专科医生、护理人员、相关科室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共管模式,改变了以往以护理人员为单一主体的预防模式,同时相关科室人员的参与提高了患者对压疮的认知,能够使患者高度配合[11],以防止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个体化措施预防压疮,提高了干预措施的科学合理性,最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压疮预防方法、好发部位、翻身方法、危险因素及营养支持方法方面的压疮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联合干预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科学地提出干预措施,综合分析患者的生化指标,制订预防措施,为科学护理提供依据[12]。在高危患者病床上设置明显标志,提醒护士加强检查,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其次,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使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压疮知识掌握水平提升的同时,共管模式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6.55±13.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8±12.47)分(P<0.05),提示共管模式在降低压疮发生率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这对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共管模式对介入术后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