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MCV抗体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系统受累和疾病复发的相关性
2022-06-11赵浩宇
赵浩宇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病科,陕西汉中 723000
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主要发生于30~50岁女性群体的关节滑膜长期炎症性病变,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并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损伤有关[1]。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RA患者病情进展以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RA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表现与关节炎相似,影像学确诊时患者已发生骨破坏,类风湿因子(RF)虽然在RA患者发病早期水平即可明显上升,但是在其他疾病或者部分健康人群中水平也较高,使其在RA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有限[2]。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属于RA的特异性抗体,近年来,在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RF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最多,并已被收入RA分类标准[3]。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属于RA诊断的新型标志物,虽然其与抗CCP抗体的化学结构相似,但抗MCV抗体的抗原决定簇更多。有研究认为,与抗CCP抗体相比,抗MCV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4]。但是目前关于抗MCV抗体的研究多集中于RA的早期诊断及与抗CCP抗体诊断价值的对比,关于其与RA患者系统受累和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较少[5]。因此,本研究纳入RA患者121例,对此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RA患者121例作为RA组,其中男25例、女9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47±9.41)岁,病程1~13年、平均(7.55±3.16)年。纳入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46例,年龄22~67岁、平均(42.25±9.0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RA组患者确诊为RA,并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6];对照组研究对象身体健康,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年龄≥18岁;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关节创伤或手术史;伴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史;不耐受治疗;合并恶性肿瘤;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及检测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入组时采集空腹静脉血,使用RT-6100酶标分析仪(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抗MCV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天津秀鹏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抗MCV抗体滴度≥20 U/mL即为阳性[7]。
1.2.2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RA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抗MCV抗体滴度。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关节受累程度、关节腔积液、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肺间质病变和贫血情况。其中年龄、病程均以均值作为分界点;关节受累程度[6]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其中Ⅰ期为早期,Ⅱ期、Ⅲ期和Ⅳ期为进展期;DAS28评分以3.2分作为分界点[8]。
1.2.3分组及随访 RA组患者均经非甾体抗炎药等规范化治疗6个月,根据是否达到临床缓解,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其中临床缓解定义为患者治疗后的DAS28评分≤2.6分[8]。对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3、6个月时的抗MCV抗体滴度进行测定,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抗MCV抗体滴度。对缓解组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复发或到达随访终止时间。复发定义为随访过程中DAS28评分增加0.6分以上,且DAS28评分>3.2分[9]。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MCV抗体在RA患者系统受累中的预测价值;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抗MCV抗体滴度与复发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 入组时,RA组抗MCV抗体滴度为398.50(232.32~620.95)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8(7.15~17.6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临床特征RA患者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 RA患者抗MCV抗体滴度与关节受累程度、关节腔积液、DAS28评分以及肺间质病变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等无关(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RA患者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M(P25~P75),U/mL]
2.3抗MCV抗体对RA患者肺间质病变的预测价值 抗MCV抗体预测RA患者肺间质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95%CI:0.686~0.854),灵敏度为89.60%,特异度为61.60%,约登指数为0.512,cut-off值为333.06 U/mL。见图1。
图1 抗MCV抗体预测RA患者肺间质病变的ROC曲线
2.4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 121例RA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缓解89例,未缓解32例。治疗前,两组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缓解组的抗MCV抗体滴度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缓解组的抗MCV抗体滴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抗MCV抗体滴度比较[M(P25~P75),U/mL]
2.5缓解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抗MCV抗体滴度与复发的相关性 随访过程中,25例RA患者复发。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抗MCV抗体滴度与复发均无相关性(r=0.086、0.160、0.127,P>0.05)。
3 讨 论
RA病因复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且病情进展快,发病2年内即可引起骨关节畸形,使患者劳动能力和预期寿命明显下降[10]。目前RA的早期诊断主要通过检测RF,但是特异度较低。研究发现,ACPA靶抗原在RA患者机体中表达升高,并与RA患者病情进展相关,其中抗MCV抗体在RA患者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被认为其不仅参与了RA患者病情的进展,还与患者关节骨侵蚀有关[11]。通过明确抗MCV抗体滴度与RA患者系统受累和疾病复发的相关性,可为抗MCV抗体在RA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本研究发现,RA组抗MC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DAS28评分、关节受累进展期和具有关节腔积液的RA患者抗MCV抗体滴度更高(P<0.05),提示抗MCV抗体滴度与RA患者病情进展有关。这可能是由于随着RA患者病情的进展和DAS28评分的提高,关节滑膜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促进血管翳的形成以及波形蛋白在凋亡细胞内的合成和分泌,并随着波形蛋白的瓜氨酸化和结构的改变,导致MCV的产生,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MCV抗体[12]。此外,抗MCV抗体还可通过与RF的相互作用,激活补体系统,促使膜攻击复合物及关节滑膜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进而使RA患者关节滑膜炎性反应增加,关节病变进一步加重[13]。
研究发现,对于病程超过5年的RA患者,约有70%在临床中表现为肺部受累,其中肺间质病变为最常见表现[14]。肺间质病变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漏诊率高,随着肺间质病变的进展,患者可逐渐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预后。本研究中,伴肺间质病变的RA患者抗MCV抗体滴度更高(P<0.05),且抗MCV滴度对RA患者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这可能是由于钙依赖性肽酰精氨酸亚胺酶(PAD)与蛋白瓜氨酸化有关,RA患者肺间质病变可受吸烟、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促使肺部PAD水平增加,进而使抗MCV抗体等多种ACPA水平增加,但是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15]。贫血为RA患者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与患者疾病活动有关,本研究中,RA患者贫血与抗MCV抗体滴度无关(P>0.05),这可能是由于RA患者贫血的发生受炎性反应、抗风湿药物服用情况、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影响,发生机制较为复杂[16]。
本研究发现,缓解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抗MCV抗体滴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未缓解组治疗前后未有明显变化(P>0.05),提示抗MCV抗体可作为RA患者早期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这与申旺等[17]的研究结果相似。然而本研究中RA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抗MCV抗体滴度与复发并无相关性(P>0.05),提示抗MCV抗体对RA患者复发的评估价值有限。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关于抗MCV抗体与复发的关系仍需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抗MCV抗体滴度与RA患者DAS28评分、关节受累程度、关节腔积液以及肺间质病变有关,与复发无关,抗MCV抗体可作为RA患者肺间质病变预测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