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群:“古书良医”为古籍续命,为文脉留根
2022-06-11陈冬书,严勇,胡超
艺术品鉴 2022年13期
64岁的杨利群是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专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请的修复导师。然而,他却更喜欢戏称自己为“面糊匠”。
已经过了退休年纪的他没有选择在家享清福,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室,继续陪伴着镊子、毛刷、补纸这些几十年来的朋友。
杨利群出生在一个古籍修复世家,父母曾是云南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十几岁起,他便跟着父亲学古字画修复装裱。工作后,他又同母亲一起修复图书馆的珍本善本。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大省,各类古籍存量逾百万册。长期以来,大批古籍散落民间,饱经岁月侵蚀,亟待抢救性修复。
杨利群发现,家传的这套手艺虽在修复汉文古籍时游刃有余,但在修复少数民族古籍时却未必适用——少数民族与汉族对书籍的使用方式不同,例如彝文古籍常用于祭祀场合,少不了烟熏火燎的油污或烧损;有的藏文古籍因纸张受潮后结板形成“书砖”……
为了医治这些“疑难杂症”,他日复一日地摸索。
今年3 月,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评审推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的“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珍贵彝文古籍修复项目”启动,主要修复的5 册彝文古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史诗《查姆》。古籍缺损、絮化等情况十分严重。
目前,《查姆》正由杨利群带领馆内8 位专职修复师进行修复。
4 月18 日,杨利群在云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室修复古籍。新华社 胡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