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
2022-06-11陈军
摘要:本文结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如何落实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结合“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分析了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的方法和对策。
一、背景分析:
(一)双减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意见》中指出:学科作业要有诊断、巩固等功能;作业设计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要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1.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操作性。这种对电脑的操作性,是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人天生就有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的培养要扬长补短。根据学生差异信息技术课的作业设计作业布置要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2.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拓展性。
以北京版为例,教材主要分为Windows自带画图、文字处理文件、演示文稿、网络使用、编程软件等几模块。这些教学内容拓展性很强,根据学生差异,既能保证基础性学习,又成为拓展性的高级培养。教学内容决定作业设计作业布置要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三)学科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
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受多年教学内容影响,在思想上形成了信息技术课就是练习操作,导致教学行为容易演变成训练学生操作方法,只要学生都会操作了,那么本课就算成功。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任务统一、单一全班齐步走。教师既方便指导,学生又可以因为是同一任务,交流方便,小组互助互学方便。
二、国内外对作业的阐述
以上海王月芬博士为主的专家结合世界各国的教育家理论,把“作业”在发展与演绎中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业即活动。作业形式上偏向设计成游戏、活动等,意在训练儿童熟练掌握技能,提升整体技能水平。第二阶段,作业即教学。让作业承担教学巩固与教学管理的功能;以应用并适用于社会生活的需要。第三阶段,作业即学习。作业应以主题或项目为中心进行设计,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第四阶段,作业即评价。此类观点主要是以作业的方式来评价学习结果。
三、信息技术学科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学习提升理论功底,夯实作业设计的底气。
1.依据国家教育文件认真落实。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作为工作指南,不断修正自身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
2.学习相关作业设计的理论文章。用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理论,作为自己探索、实践作业设计的铺路石,强化自己探索作业设计方法有效途径,站在前人的路途上,少走弯路。
(二)勇于实践探索。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差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探索出符合本校、本班的作业设计方式。信息学科承载着向学生传播信息社会必备的素养的使命。作为信息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方面。课堂教学是传播素养的主阵地,信息作业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1.作业设计要系统性。
學科知识存在系统性、连贯性。这决定作业设计要有连贯性,为学生持续学习、培养贯通学科素养发挥作用。
例如《互联网—查找资料》一课,作业设计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项目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作为多课时的作业,可以保持学生对互联网认知的持续性,形成系统认知。
2.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个体存在差异,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分层很大程度就是指作业设计分层。学科作业分层,可分为基础和提高两层。在40分钟课堂教与学中效果的评价中,动手能力外显性,思维提升的外显性,乃至素养的培育效果等方面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业的达成度。
(三)转变学科教师教学思想:
1.教师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具有时代学科特点知识和信息社会必备的能力。如人工智能、数据等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思维培养,弱化
2.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备课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为抓手,培养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体系化、系列化,力图改变只重技能训练不重素养的现状。当教师有了教学整体观、素养观,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不会关注一节课的作业的整齐划一,而是关注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自然也就关注了分层和弹性、个性化。
3.利用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注重问题解决,提倡结合学生生活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融入真实的问题求解或任务完成的实践活动中,利用学生易于接受或对学生影响深远的主题,创设与当前学习目标、内容紧密相关,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四、对未来的期待:
(一)高质量作业设计,需要高质量教材指引。
学科作业设计的质量,必须有高质量教材来指引。高质量的教材的学科性、可用性、拓展性是好的作业设计的基础。教材内容要体现网络知识、信息的数据知识、编程的计算思维、信息安全的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二)高质量的作业,满足社会层面期望
在很长一段时间,校外的机器人培训、编程培训特别火爆,实际是家长、学生、社会对信息社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社会未来的期望的表现。家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让孩子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的需要。信息学科高质量的课堂、高质量的作业即: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学科素养、学科价值、学科时代性向,能满足家长、学生对信息学科知识的期待。
参考文献: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多维视野和优化策略》;王学男赵江山。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为全面育人助力》;何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林崇德。
作者简介:陈军(1973.06-),男,汉族,北京昌平人,高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A19BE8DE-B9A7-42F7-B088-9172A781F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