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感调查报告

2022-06-11闫红丽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闫红丽

摘  要:本文根据国内学者丛中、安莉娟修订编写的大学生安全感量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感进行调查测量。结果显示:专业背景、性别两个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独生与否、年级、经济、民族几个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依据调查结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3-0193-04

防疫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也都受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人们也遭受了一定的心理冲击。这种冲击在特殊时期的不同时间段会以不同的心理形式,比如认知、情绪、行为的变化等表现出来[1]。但究其本质是人们的心理安全感问题。

特殊时期的高等职业院校,师生人数众多、人员密集。高职院校根据特殊形势要求,在一些时间段内施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高职大学生不能自由出入校门、人际交往受限,以往的学习、生活模式被打破,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掌握了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心理安全感状况就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安全感早期的研究中,丛中等学者认为,心理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心理或身体方面的危险或风险的一种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2]。主要反映在确定感和可控感两个方面。安全感往往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个体一般具有安全感,群体也存在安全感。心理安全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理稳定和学习状态。本研究通过调查防疫特殊时期甘肃省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状况,旨在了解高职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甘肃省四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被试,共有5128人,平均年龄为19.22岁。各专业人数占比情况为:文科学生1254人(24.45%);理工科学生3445人(67.18%);其他专业的学生429人(8.37%)。各民族占比情况为:汉族学生4787人(93.35%);回族学生143人(2.79%);藏族学生155人(3.02%);其他少数民族学生43人(0.84%)。

(二)研究工具

1. 调查问卷

(1)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民族、家庭经济情况、户籍等。

(2)心理安全感调查:心理安全感量表采用由丛中、安莉娟修订的安全感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感进行测量[3]。采用李克特5级评定法,范围从1(非常符合)到5(非常不符合),得分越高则表示安全感越强;得分越低则表示安全感越弱。该量表分为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16道题目。人际安全感维度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有8道题目;确定控制感这一维度集中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共有8道题目。在本研究中,该量表及其两个维度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别为0.94、0.86、0.90。

2. 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四所高职院校使用问卷星推送问卷,回收问卷5180份,有效问卷5128份。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作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指标,信度检验发现,心理安全感量表及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分别为0.94、0.86、0.90。确定问卷能够很好地测量研究变量。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感总体状况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平均得分为53.67,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要明显偏高于平均水平,整体基本呈正态分布,偏向于高安全感,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有着较髙的安全感。防疫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沒有受到影响。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高效、及时、精准的防控措施,电视网络媒体第一时间公布形势动态,甘肃省、兰州市以及各大高校积极严密部署防控措施。这些举措给予了大学生一定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

在学习方面,停课不停学。各大高校积极利用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进行日常授课,学习秩序正常运行;生活方面,学生的饮食、日常用品都能按需保障,各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活动、社团活动、挑战赛吸引着学生积极参与。特殊时期,各高校学生管理口的教师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经常进宿舍、进班级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与此同时,甘肃省各高校还在第一时间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为广大师生预防和减轻心理困扰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这些都满足了大学生基本心理安全感的需要,使学生内心有稳定感、归属感。另外,在全民防疫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做好自我管理并协助开展校园杀菌消毒、组织排队核酸检测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实际行动帮助身边的同学,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志愿者,这些身边的榜样人物也给高职大学生以积极正向的引领与鼓舞。

人际安全感维度分量表主要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针对代表性题目“您从来不敢主动说出自己的看法”,15.12%的学生表示认同,53.95%的学生表示否定,30.93%的学生不确定;“遇到不开心的事,您总是独自生闷气或者痛哭”,17.09%的学生表示认同,52.94%的学生表示否定,29.97%的学生不确定。由此可见,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会因为担心而压抑内心,不敢真实表达,绝大多数学生的人际关系稳定、敢于沟通,懂得调节情绪。“您害怕与他人建立并保持亲近关系”,10.96%的学生表示认同,59.06%的学生表示否定,29.97%的学生不确定;“无论别人怎么说,您都觉得自己很没用”,16.67%的学生表示认同,56.12%的学生表示否定,27.2%的学生不确定。可以看出,绝大的数学生自尊心较高,对自己持肯定态度,能良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结。

确定控制感维度分量表主要反映个体对生活的预测感、确定感和控制感。针对代表性题目“我感到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40.31%的学生表示认同,26.52%的学生否定,33.17%的学生不确定。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个选择比率较高。突如其来的形势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最近两年,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形势整体控制得不错,特别是今年10月份兰州本地的突发状况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针对题目“您常常担心自己的思维或情感会失去控制”,15.91%的学生表示认同,51.64%的学生表示否定,32.45%的学生不确定;“您感到自己无力应付和处理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危险”,14.32%的学生表示认同,51.28%的学生表示否定,34.4%的学生不确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面对困境或危险,只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多数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控和应对实际生活。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安全感调查及差异性比较

从高职大学生的专业背景、性别等因素进行安全感对比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无显著差异。从高职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经济状况方面等因素进行安全感对比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经济状况、民族方面其心理安全感有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由表3可知,非独生子女的安全感分数高于独生子女的分数,大一、大二学生的安全感平均分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高。但大三学生的安全感分数又有所下降。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的安全感分数高于贫困学生的分数。汉族学生的安全感分数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分数。

三、讨论

在性别这个变量中,女生的安全感平均数与男生的安全感平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过去那些“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旧思想渐渐被摒弃,现代社会,男女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业要求、工作要求等方面并无差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男生与女生的心理稳定性、心理安全感差别不大。

在专业这个变量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安全感平均数差异不显著。因为生活在同一大背景下,虽然专业不同,但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基本相同、所接受的信息特别是社交媒体在防疫方面的信息公开、透明,学校也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人文关怀,使得学生的心理稳定性较好,心理安全感差别很小。

安全感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经济状况、民族方面有显著差异。一般独生子女的安全感分要低于非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主要与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密不可分。独生子女在家中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疼爱与支持,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也比非独生子女更强[4]。进入大学后与父母的联结减弱,新环境下要以独立的身份面对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这种局面会使他们内心的人际安全感和环境掌控感有所减弱。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安全感维度、确定控制感维度及安全感方面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由此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安全感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学生的安全感平均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增长趋势。但大三学生的安全感又有所下降。大一新生离开父母及自己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心理安全感相对不高。进入大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渐渐习惯了教学模式,熟悉了校园环境,人际交往面也逐渐扩大,身边结交了新同学、新朋友,这有利于心理稳定,心理安全感有所增强。进入大三年级,学生开始实习找工作,与社会的接触增多,眼界更为开阔,对未来的思考增多,就业的压力随之增大,对未来工作、生活的不确定使其内心有担忧、恐慌和茫然,因此心理稳定性、安全感下降。本次调查中,大三学生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不够客观说明总体情况。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大一应该积极开展有关入学适应的心理辅导讲座或团辅活动,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在大二第二学期应该积极畅通渠道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就业信息,并进行就业压力疏导工作,消除学生心中的茫然,幫助学生有效地适应从大学到社会的环境转变,悦纳自我。

在经济状况这个变量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安全感分数要略高于贫困学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生活中受困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会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有自卑、顾面子心理,比较封闭。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人际关系中不太主动交往,也不太敢于尝试新的事物,这会使他们在大学生环境中缺乏机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的社会支持系统也相应较弱,内心的安定感较低。因此高职学校要多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尽量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经济困境,健康成长。

汉族学生的安全感分要略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与文化背景有关。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来自青海、西藏、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从小在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下长大,有的从小就使用本民族语言。现阶段进入汉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可能会遇到一些环境适应的问题,在语言、教育、生活各个方面都需要花时间去逐步适应、调整,可能会造成情绪不稳定[5],从而心理安全感要低于汉族大学生。因此,学校要多创造文化融合的环境氛围,多提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互助互学的契机,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四、结论

1. 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要明显偏高于平均水平,绝大部分学生有着较高的安全感。

2. 专业背景、性别两个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而独生与否、年级、经济、民族几个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五、建议

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表明,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心理安全感是个体对来自因自我、他人或社会等方面引起的危险的预测和感知以及个体在应对危机时的确定控制感。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它通常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重视心理安全感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 高职教育中,学校应该在学生大一时积极开展入学适应相关的心理辅导或团辅心理活动,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建立联结,融入大学生活。在大二第二学期应该积极畅通渠道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就业信息,并以开展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就业压力疏导工作,消除学生心中的茫然,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从大学到社会的环境转变,积极悦纳自我。

2. 西方发达国家早期就在家庭因素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方面做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对心理安全感有显著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对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从自身做起,对孩子不溺爱,不包办代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承受压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使孩子逐步对外界获得信任感和掌控感,充满自信心,进而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3. 学校要积极利用校园广播、文化宣传栏、校报、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民族融合、和谐的理念意识。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社团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兴趣活动,吸引学生共同参与,并利用文化节日等契机努力创造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氛围,提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互助互学的平台机会,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 苏斌原,叶苑秀,张卫,等.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79-94.

[2] 安莉娟,丛中. 安全感研究述评[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06):698-699.

[3] 丛中,安莉娟. 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02) :97-99.

[4] 刁静,黄佳,刘璐. 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02):86-88.

[5] Spencer-Rodgers,J.,Peng,K.,Wang,L.,et al. Dialectical Self-esteem and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4(30):1416-1432.

(責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