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新市民金融触达与普及教育
2022-06-11顾雷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加快推进新市民金融普及教育,让更多的新市民享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教育红利,让更多新市民参与“互联网+公共教育+普惠金融”活动,确保每一位新市民分享公共文化资源,体会到普惠金融带来的数字红利、文化红利,提升新市民文化素质,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新市民。
“新市民”已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一个焦点
从早期的“农民工”落户城市,到“城乡一体化”打工族,再到今天的“城镇化进程”的新市民,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群在“户籍”层面得到了市民身份,“新市民”不仅是一个农村人口迁徙产物,更是一个社会改革现象。
所谓“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显然,新市民的社会地位、权力或财富相对较低、较少,基本上处于社会化边缘阶层,多数情况下还面临着生活困境或工作压力,城市归属感较差,本质上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是,新市民数量众多,几乎占据当今社会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根据人社部不完整统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口数量几乎翻倍。2006年12月,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率为43.9%。2021年12月,我国城镇人口达到9.14亿人,城镇化率为64.72%。仅北京就有大约810万新市民,占北京总人口的40%左右。因此,数量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是社会改革进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力量,更是金融市场中不可小觑的重要构成。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金融需求,应该成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领域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2022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针对我国新市民在创业、教育、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其中包括给新市民文化知识培训、教育的资金支持。《通知》出台后,全国很多金融监管机构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山东银保监局3月30日联合省内多个部门印发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行动方案》,要求金融机构在创业、住房、就业、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共同提升“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广东银保监局3月也发出行政通知,要求广东省内金融機构对将近4000万新市民的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建设、创业就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重庆银保监局4月初还把“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当地社区金融、共同富裕的区域发展战略中,缓解当地900万“新市民”在异地安居、跨省养老、本地就医的金融困境。
毫无疑问,“新市民”已经成为普惠金融领域一个焦点,成为金融机构重点服务人群,但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服务新市民却是一件并不确定的任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新市民最急需的是资金支持,也有人认为新市民最应该得到的是住房安置。也许,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金融的逻辑》的一个观点值得思索: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原来由亲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经济互动正在消失,而替代性的显性金融交易如保险、信贷、养老、投资产品如果无法跟上,人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不安,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给予心理培育和知识教育。这更像是对今天我国3亿新市民的写照。确实如此,教育是弱势群体自我发展策略中最重要的内容。从长远来看,要使新市民从根本上摆脱社会弱势地位,除了帮助其在经济上减少贫困增加财富外,更要培养新市民自信心,培养其自我发展能力。这一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对待弱势群体的一个共识。
金融普及教育的国际经验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进行了深刻反思,普遍认为长期忽视对弱势群体或社会底层人群的金融教育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社会底层人群保护,尤其在权益保护策略和金融普及教育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美国政府2010年就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把社会底层群体教育纳入美国国家战略,专门设立“金融教育办公室”,开通免费的投诉和咨询电话,还设立了“老年美国人金融保护办公室”,针对年满60周岁美国人群开展包括“金融知识宣传月”在内的金融扫盲活动,确保社会大众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对金融虚假产品、掠夺性条款和欺诈行为的辨识能力,免受不公平对待、商业欺骗行为侵害。
2011年6月,美国发布了《全国金融教育战略—促进金融繁荣》,改进美国社会金融知识教育框架,强化社会普通人群对有效金融知识教育认知度,提升金融素质。2015年4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学金融教育的政策指南》,建立了一套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个人金融知识框架,包括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信用、储蓄、金融投资、保险六点内容。另外,美联储设立了专门网站,为民众提供网络学习金融知识的机会,美国金融素质与金融教育委员会还创建了“MyMoney.gov网站”,所有美国人都可以从中获得金融教育资源和金融交易信息。
与美国一样,英国在2010年颁布了《金融服务法案》,还专门成立了消费者金融教育局,向公众提供免费、公正的金融和货币咨询建议,提高英国大众对金融市场认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逐渐推进金融普及教育的国家战略。
澳大利亚成立了负责全澳金融教育与培训工作的证券与投资委员会,其中就包括制订金融扫盲计划,按照失业人员、临时工种或低收入人群开展分类金融知识教育和培训,提供金融产品咨询、金融工具和金融教育等项工作,并向金融扫盲理事会报告工作。例如,对15岁以下人群,主要进行金融知识扫盲,帮助访问者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对15~24岁之间群体,主要向其介绍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为其做好第一份投资提供帮助,营造一个公平、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还制订了“本土金融消费者普及计划”,搭建专门的“理财Money Smart”互联网教育课程,可链接18000家网站,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金融普及教育,为澳大利亚民众提供贷款计算器、金融信息以及相关培训教程。今天26%的澳大利亚成年人知道该网站,86%的用户浏览该网站后有所行动。821A9AA0-B032-4355-8AC5-CDFF244BC32D
国际组织也多次强调只有金融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获得金融知识、金融技能,做出合理的金融决策和正确的金融行为,改善弱势群体的金融福利,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个人财富增长。于是,二十国集团(G20)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高级原则》中号召全体签署国必须参与到金融教育活动中,将金融教育作为培育各国社会大众金融素养的重要工作,帮助他们获取金融知识、操作技能及防范风险能力。世界银行也积极推动社会大众金融普及教育工作。世界银行总结了2006年以来东欧、中亚国家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撰写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良好经验》,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普及金融教育和培训项目,为全球普通人群提供一套广泛适用的消费指南。
将新市民的普及教育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新市民问题由原来的不明显状态开始凸显,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排斥开始泛滥,社会贫富差别与日俱增,导致包括新市民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应得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数字鸿沟”越来越深,构成了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将新市民的普及教育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项惠及新市民发展、关乎全社会稳定的系统性工程。
为新市民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目前,上海、南京、义乌、重庆、长春、济南、合肥和海口等22个城市颁布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但其中并没有涉及新市民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或管理办法,这与与日俱增的新市民住房需求是不相称的。为此,在《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市民保障性租赁住房指导意见》,对新市民水电费用、租金标准、租期、管理方式、住房配套设施以及合同格式做出较为一致的原则规定,指导全国各城市制定《新市民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或《新市民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办法》,确保新市民能够在新环境中安居乐业。又如,总结全国各地区开展新市民积分制经验,制定《新市民积分入户管理办法》,指导市区(街道)做好新市民积分统计、排名、公示、报送工作,负责新市民积分管理的申请受理、资料审核、信息录入、修改程序、信息更正、材料传递和档案保存等工作,受理新市民积分管理相关投诉,明确新市民与城市户籍居民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妇女儿童权益、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再如,在《义务教育法》基础上,尽快制定《新市民子女就学暂行办法》,根据新市民子女的个人兴趣爱好、健康情况,开展差异化金融教育,保障新市民子女在年龄、宗教、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地区习惯等方面不受待遇歧视,从制度上确保新市民子女和城市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具体做到三个同等待遇:(1)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所有费用减免,诸如免课本费、学杂费、讲义费、课外辅导费、服装费、信息技术费等。(2)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午餐、校车补贴、郊游补贴、竞赛补贴和课外活动补贴,实现灵活分配、定期领取方式支持新市民子女的培养。(3)和本地学生一样根据中考成绩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就读,满足新市民子女各阶段教育需求,解决新市民进城后的后顾之忧。
注重新市民金融教育和能力培养。首先,摈弃单纯宣传的形式化倾向,通过对新市民调查和测试,了解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金融问题,传授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风险知识点,提升金融教育实用性和针对性,以新市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金融教育。例如,依托社区银行建立“普惠金融服务工作室(站)”,借助社区街道设立“小额支付便民点”“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联合高校金融学院设立“有专业面、有宣传栏、有品牌书、有服务人”金融知识书屋,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新市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举办金融知识专题讲座,让“金融夜校”“移动课堂”“空中讲坛”成为新市民城市生活的一个新场景。有条件的城镇社区,还可以建立新市民职业教育体系,解决新市民创业、创富过程中遇见的经济问题,当然也包括金融问题,把教学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让新市民感知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感。
其次,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数字技术传递金融知识,设立新市民普惠金融知识普及专区,利用社区网站、教育网站、公众号、营业场所专栏、金融机构手机客户端(Application,简称app)等数字工具及网络载体,线上线下联合发力,用新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数字支付、数字借贷、数字保险等金融知识,通过新市民手机客户端app免费向新市民提供金融课程视频,及时传递金融政策,发布金融风险提示,加深新市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构建一个城城覆盖、人人参与、处处能学的“10分钟学习圈”,成为新市民的学习乐园、精神家园。
最后,开展新市民金融能力评估,培养新市民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比如,提醒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少稳定收入来源的新市民如何正确使用信贷手段和金融工具,杜绝高利贷侵扰,减轻过度借贷给新市民带来的额外生活压力,远离博彩等非正常冒险致富渠道,减少新市民在城鎮复杂环境中受骗上当概率,促进新市民掌握合理投资技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消费选择,让大多数新市民生活在阳光、健康和稳定的金融环境中。
通过优惠住房信贷实现安居之梦。发展租房市场是帮助新市民实现住房梦想的一条重要途径。结合中国银保监会、住建部2021年联合印发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不走商品房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围绕廉价型、保障性租房市场,探索住房租赁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平台+金融+机构+租赁产品和服务”四位一体服务模式,适当引入国内外知名房屋租赁管理机构,推动长租房市场发展,实施住房租赁积分制度,解决新市民阶段性、临时性住房困难。比如,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在市辖区购买首套住房的,执行优惠利率,减免30天贷款利息,给予重点区域、重点客户优惠定价,满足新市民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购买、装修、交易付款等需求,让新市民“学有所成、投有所得、住有所居”。
消费融资帮助新市民成为“有车一族”。进入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以后,相当一部分新市民需要代步工具解决创业、工作或生活之需,为此,有必要推出专属汽车金融服务,提供线上车贷业务“车e贷”,创新推出一系列汽车消费信贷产品。特别实行差异化消费融资,对于有一定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理财产品的新市民,可以简化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流程,无须提交复杂的纸质材料,优化申请流程,仅需一张身份证、一部手机即可实现线上申请、线上审批,同时给予新市民享受新能源车辆首付低至15%、贷款优惠利率与超长分期福利,助力新市民尽快实现“汽车梦”。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新市民,持续推出信用卡特色权益,满足新市民短期、小额、分期的汽车贷款的消费需求。821A9AA0-B032-4355-8AC5-CDFF244BC32D
多方助力新市民子女教育。新市民普遍关注子女上学问题,如何解决好新市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就成为城镇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第一,提高公办学校对新市民子女吸纳能力,以加入教育联盟(集团)方式拓展教育资源,采取新市民子女与附近公办学校结对方式,借助“互联网+”实现云上教育,通过同步帮扶直播、在线帮扶教研、精准帮扶推送模式,开启全日制公立学校与新市民子女在线共享名师课程,共享教学方案,共享专题沙龙,提升帮扶实效,切实提高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引进新市民子女教育基金,推出专属新市民子女教育卡,配置财商教育课权益,解决新市民子女教育资源匮乏的难题,特别是做好对新市民子女教育保险服务,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学幼险、教育机构责任险等保险业务,开拓普惠型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为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解决后顾之忧,践行普惠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
扩大新市民保险产品覆盖面。针对新市民暂时缺少社保问题,提供专属新市民商业保险产品覆盖率。例如,针对经济困难的新市民,推出保值增值类养老保险,重点在固定收益。又如,针对老年新市民,推广投保简便、交费灵活的养老保险产品,重点在长期护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异地投保和理赔业务,满足老年新市民差异化养老需求。再如,针对从事临时工、短期工的新市民,上线价优质高的健康类、保障类期缴价值型保险,重点在医疗健康。
优化金融基础服务满足日常需求。一是实现开户免手工填单、简化申请资料、线上实时审批、个人信息维护、密码修改等远程办理业务。二是针对新市民流动性强特点,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等金融服务,减免新市民个人借记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務费。三是解决新市民创业融资难题,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为新市民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开辟新市民小额贷款快速受理和审批通道,对符合其他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市民,给予专属利率优惠,简化流程、线上操作、快速审核,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缓解新市民创业的融资饥渴症。
多元化渠道解决金融消费纠纷。对于遭遇直播带假货、理财收益缩水、存单变保单、虚假宣传广告、不履行承诺以及消费侵权等一系列金融消费纠纷,运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和大数据专门设立新市民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汇集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的数据,构建多层次纠纷化解机制,提供人工咨询、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在线仲裁、在线诉讼,引入司法调解、第三方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化解纷机制,在直播购物、外卖餐饮、快递赔偿等方面,重点保护新市民消费权利,以“无创”或“微创”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为新市民金融消费纠纷处理决策提供帮助,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目标,践行“科技向善,为民分忧”理念,多元化渠道解决新市民金融消费者纠纷和矛盾。
(顾雷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编辑/孙世选)821A9AA0-B032-4355-8AC5-CDFF244BC3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