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基于OBE理念对土木生产实习模式探索
2022-06-11余小燕刘娅婷汪声瑞
余小燕 刘娅婷 汪声瑞
摘要:新冠病毒与人类共存形成常态,土木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但传统的实习组织模式效果不佳难以适应新环境。本文应用OBE理念提出土木生产实习“实+云”的新模式,在本校实施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冠;OBE;土木生产实习
2019年帝新冠疫情在我国开始肆虐,至今人类还没有短平快的方式遏制该病毒在人类世界的流行。专家预言新冠病毒在相当长时间内要与人类共同存在。这对我国的疫情防控提出严峻的挑战,对高等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
土木生产实习实践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土木专业知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灵活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传统的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要求学生进入项目工地顶岗实习。这种实习方式最接近工程实际。但是这种实习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一、土木工程理論知识为整个体系,而项目工地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实习期能体现的是某一个或若干个专业内容,导致学生的实习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在实习期有较多闲置时间;二、学生在工地项目实施前,对正确的实施操作方法没有完整的概念,影响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效率;三、工地危险系数多,学生在工地安全隐患大;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交流不通畅,针对性不够,难以深入[1]。
OBE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本文采用该理念结合新环境和新形势探寻一种新的土木生产实习模式——生产实习“实+云”模式。
一、用OBE理念对土木生产实习进行目标分解
第一层: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灵活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
第二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需要学生在实习中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等创新环节。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需要学生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层:工地创新环节受项目实际情况限制,学生能补充的新知识有限。可以在教材外补充相关内容教学,最好能结合工程案例教学。项目工地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小团队在项目工地领取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依托团队专业背景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好的解决方案[2~4]。
二、生产实习“实+云”模式介绍
(一)“实”——项目实地实习
项目实地实习类似传统生产实习做法,选定项目工地,然后安排学生去现场实习。但细节上与传统做法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严控实习项目地,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安全问题。选择管理规范,施工内容丰富的工地。
(2)提高学生实习效率。结合实习内容给学生针对性专业指导。如:工地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指导老师会给学生推荐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并在学生从现场返回后,针对该专题交流探讨。
(3)提高工地使用率。在学校周围满足第(1)条的工地不多,而社会上需要实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提高工地使用率很有必要。可采用图1所示方法,在实习期内安排学生分组有序在不同工地之间交叉实习。当然这种模式对各项目现场指导老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云”——项目云端实习
新冠疫情常态下,更多生活生产活动转入线上。项目云端实习可借助一个平台搭建。开发学生主动学习内驱力,激励学生认真实习,以结果为导向有目地的设置实习平台。如图2中平台目标为: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宏观把控能力,应用施工技术能力和增强细部设计能力。为达成目标还设置了激励措施,对促进项目实地实习起到很大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三、“实+云”模式实习的效果
我校在2019年按上述模式组织开展了土木生产实习。实习工地是指导老师团队多方联系,现场查看比对后选定的中建三局位于汉口的三个工地,工地间相距20分钟车程。每个工地由指定老师负责,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同时也缓解了企业对我校实习生的管理压力。学生实习采用分组进行。有常驻工地组,也有流动组。流动组又分3组,每组约10名成员。学生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组参与实习。流动组有实地实习的最少课时约定。实习形式均包括实地实习和云端实习。实习的内容有项目地内容和云端实习的内容相结合。实习平台建设涵盖了施工专题技术,项目管理技术,施总组织方案专题极大丰富了实习广度,深度和跨度。从管理上要求全体学生云端实习平台的实习完成必选部分全部内容和可选部分指定学习时长。实习过程中学生借助实习平台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地实习内容进行深入实习并及时与同学老师探讨。从学生实习成果中体现出本次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满意,老师满意,企业满意实现共赢。
四、结论
土木生产实习模式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上述“实+云”实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促成学生专业能力增长为目的,形式灵活,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同时也能适应新冠与人类共存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龙娈珍等.OBE 理念指导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初探[J].经济.管理.综述,2020
[2]许炉生等.OBE导向下的环境工程个性化生产实习模式初探[J].高教学刊,2017
[3]王宣赫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学校工程人才培养思考[J].科教文汇,2015
[4]杨毅刚等.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5]龙娈珍等.OBE 理念指导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初探[J].经济.管理.综述,2020
[6]许炉生等.OBE导向下的环境工程个性化生产实习模式初探[J].高教学刊,2017
[7]王宣赫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等学校工程人才培养思考[J].科教文汇,2015
教研项目:本文系2020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OBE导向的‘实+云土木生产实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Y09)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姓名:余小燕,出生年月:1977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黄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第二作者:姓名:刘娅婷,出生年月:1986年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天门,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工程加固。
第三作者:姓名:汪声瑞,出生年月:1955年12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安徽,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C942CCEE-3113-4099-BAFE-59898B4F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