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优化策略

2022-06-11李萍

科技风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充满生命力和无限潜能,要逐渐形成和谐共生的优质生态系统。高校要科学构建原则,沿着正确的路径和方向,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要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二要采用循环递进的方式运行多样教育生态模式,三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化建设,由此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包容共生,既要注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创新化发展,又要为培育优质和现代化人才提供多元渠道。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必须通过科学的改革路径优化,逐渐从量变发展成质变,切实培育出高精尖的优秀人才。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机制,科学地拓展人才培育范畴和教育功能,要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吸引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流入,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赋能。科学技术、优秀文化、金融知识、思想建设等相关内容,都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有效渗透,进而逐渐形成更加具有实战性和广谱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主动引进前沿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并能逐渐形成完整和清晰地生态模型,层次分明和路径清晰地落实各项人才培育工作。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教育的完整生态链

(一)内外环境的实时对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进程,要主动构建科学和完整的教育生态链,为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优质平台。教育工作者需做好内外环境的实时对接,根据外界政策、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科学地对内部环境进行优化。一方面,根据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并主动引进最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理念,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协同发展。高校需为大学生专业学习与业务能力锻炼提供多样和智慧化平台,确保他们创意想法得以有效实现,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而外环境主要由信息、技术、政策等要素组成,高校必须根据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与变化情况,科学地对内部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和整改,确保内外环境实时对接,构筑一个开放、多元、智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二)创新创业孵化

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突显群落竞合共生特性,主动构建多样共生的教育教学新生态。围绕目前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现状,高校需做好创新创业孵化。高校应与对口企业加深合作,增强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功能。将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职业发展定位,有层次地推进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同时,高校联合企业共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要与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进行深度沟通,尽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夯实的资金帮助。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组织、职能机构要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协同构建长效和合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制度、规则、流程、程序,实现深层次和多样化的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为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条件。

(三)创新创业实践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制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和能力。一方面,既要注重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检验和验证能力的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高校要动态跟踪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并借助完善和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最终的教育成效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必须依托多样化和实战性强的项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和强化。既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本身,设计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实践活动,还要结合外界环境反馈,合理地扩充专业课程内容,务必保证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管理能力等获得全面提升,继而使他们逐渐形成创业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要在不同的實践项目中,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全面观察和评价他们的思想品质,确保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

(四)创业者提升

创业者提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要对既往的教育空间进行无限的延伸和拓展,要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样和智慧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学生个体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有层次性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嵌入外界环境,根据当下的创新创业政策,有明确目标和方向地增强创业者能力。既要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令他们主动汲取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要围绕重要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素,构建完整和创新的教育生态模型,依据层次分明的思路框架,有层次性和目标性地落实教育目标和工作内容。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高校必须精准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由此才能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某种角度来说,创新创业政策路线方针的落实,是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优化和调整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有效措施。高校要处理好内部变革和外部环境变化之间的矛盾,要具备大局观和全局意识。既要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标准,科学构建目标体系,要抓住和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与核心,有明确方向性地对工作路径进行优化。高校要始终秉承方向性原则,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具备先进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助力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创新发展。创新是手段,并不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而培育符合国家要求和需求的人才,才是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必须沿着这个方向,对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进而生成具有现实适应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二)多样共生性原则

高校根据外界环境需构建完整的教育生态链,并始终秉承多样共生性原则,对教育模式和育人程序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优化,必须保证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并符合所有学生的认知架构。既要有效挖掘学生潜能和潜质,还要体现创新创业广谱性特点。教育教学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并组织学生深度渗透到各种领域中,对各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市场调研和大数据分析。高校组织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进行能力和意志淬炼的过程中,最终要实现双赢和共生,确保教育主体都能获得健康发展。改革与创新,要助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更要全面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多样共生性原则,科学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进行优化。

(三)循环递进原则

围绕大学生思想成长和能力塑造这个生态教育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秉承循环递进原则,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知识和理论,并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锻炼和实践。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是一个与时代发展趋势和方向相一致的自组织系统,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引导大学生自主地进行进化和演化。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思想获得循序渐进的进化,能够从低层次认知闭环向高层次认知发展,逐渐形成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不局限于小我的自我价值实现,要引领他们形成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主动地与国家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始终秉承循环递进原则,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内容,要保证大学生知识素养、思维素养、能力素养获得有效培养,令他们真正成为优秀的创业者及行业引领者。保证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进化、自我超越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主动参与到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中。

(四)以生为本原则

高校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确保他们创意想法能够落地,而不是局限在思想层面的变革,要将具体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并根据他们不同阶段的思想问题和学习困扰,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始终秉承以生为本原则,具体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课程内容设计,要做好差异化对待,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和认知架构。根据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实际能力,科学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和方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秉承多样共生性原则,组织和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要做到观念先行,注重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和关键人物,必须引领他们积极和自主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以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设计,引领学生快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知识。同时要注重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创新创业形成积极的认识。要充分保证学生思想不断进步,促使他们能够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进化,理性审视和分析自身的能力短板和不足,进而主动地进行完善和提升。相较于强制性的知识灌输,或单一路径地传递教育信息,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更加重要。只有教育对象本身具备积极的学习心理和自主能动性,才能保证他们深度学习和积极实践的一贯性和持续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创业者。

(二)采用循环递进的方式运行多样教育生态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的构建,要具备系统性、创新性、多样性、层次性,并采用循环递进的方式进行运行,确保各个教育教学要素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命力与活力。高校要要对教育内容和目标进行切割,根据总目标分设不同的小目标,循序渐进地输入输出教育教学信息。根据学生思想成长和能力提升情况,适当地对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深化,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重要的领域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具体来说,高校必须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整体规划,做好目标分解,从意识养成到知识转移,从知识内化吸收到经验生成,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运行多样教育生态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使他们形成稳定和健康的心理态势,进而积极主动地应对和解决各种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先进性和实战性,要充分保证大学生素质结构发生质变,并能真正聚焦更强大的力量,驱动他们持续保持学习能力和积极学习心理,由此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转移和智慧转化。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化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优化,是有革命意义的教育教学新举措。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化建设,要遵循五要素带动一循环的基本设想,将不同领域的优秀文化进行高度集成和融合。既要引领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对我国社会文化氛围建立正确的认识,还要了解和学习金融、經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文化,并逐渐形成具有现实映照性和特色性的育人新模式。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具体的创业项目,有明确目标和指向性地融入不同领域文化,继而对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不断拓展他们学习思维和视野。利用生态文化建设举措,确保整个教育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依托优质的生态文化,创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境,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必要素养进行培养。在课程、师资、项目、基地、送保障五个要素的带动下,真正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循环系统。根据实践环节学生成长特点,科学地对各个教育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进而逐渐形成丰富和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并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高质量和高水平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其中,课程设计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是重点,能根据具体的环境变化,总结和提炼最优质的文化要素,指导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既要注重系统讲解先进知识,还要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始终秉承方向性原则和以生为本原则,扎实和深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化建设,并在情感、价值、文化、技能、能力等方面形成新的教育主张和思路,开拓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观念先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正确的创业观念。教师要注重扩充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依托优质的交叉型课程,不断夯实学生知识层次和知识基础。在充分保证知识有效转移和经验生成的基础上,不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强化,最终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优化路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7476.

[2]涂淑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优化路径[J].现代企业,2020(09):114115.

[3]高晓松.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7273.

[4]李宇哲.翻转课堂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分析[J].数码世界,2019(07):181.

[5]朱方思宇.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路径优化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35+39.

[6]曹馨蕾.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7):810.

作者简介:李萍(1979— ),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大学生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