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交互渐进式新型学徒制研究
2022-06-11唐旭陈蓓
唐旭 陈蓓
摘 要:本文的研究与探索,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据教育学原理,研究在岗人员交互渐进式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与方法。重点研究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践学习的育人模式,从而探究企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找出培养员工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对策,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形成一种企业人员新型学徒制培养方案。
关键词:在岗交互 渐进式 新型学徒制
课 题:本文系南通开放大学2020年校级重点课题“在岗交互渐进式新型学徒制研究——以上海振华重工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为例”(编号:2020-ZD-07)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教育上,就是始终要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要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使全体人民有更多教育获得感,自身发展具有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一、背景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要加快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特别是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培养满足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南通位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区域,既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的重点城市之一,也是上海大都市圈唯一的长三角以北城市。南通正奋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其2021年GDP已经达到了万亿。近几年,南通引进了大量的“3+3”重点产业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因而对从业人员学历提升有较大的需求。上海振华重工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是一家为总公司建造和安装大型港口设备、工程船舶、大型金属结构件及其部件、配件的公司。该公司有分包商42家,员工1800多人,学历层次基本在大专以下。
二、现状分析
(一)企业需求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核心工程,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员工实际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20年9月份入学的上海振华重工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的154名员工,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2人;20〜29岁的仅占14%,30〜39岁的占59%,40岁以上的占27%。全部人员都在普工、焊工、铣工、机床加工等一线装备岗位工作,日常工作量较大。这些员工平均年龄为36.2岁,均为初中毕业,学习的专业为机电一体化。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员认为年龄大了,发展的空间有限,专业知识在企业中已经够用了,导致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对于在手机上使用腾讯课堂、钉钉等软件不熟悉,产生了懈怠情绪;三是由于实践课程在白天,理论学习在晚上,但晚上往往会被其他事情所占用,导致出现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三、模式创新
树立以在岗职工为本的核心理念,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并以此为最高追求,做好顶层设计,设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件学习与集中答疑相结合的三结合学习模式;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为主的校企教学模式;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加强技能考核,注重考核的多样性和过程性,采用“实践成果+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以此来整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结合疫情期间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件学习与集中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公共基础课程是通过线上进行教学的。笔者积极利用腾讯课堂、钉钉等教学软件,同时为每个班都配备班主任,在课程开始之前提醒学员及时上课,统计上课的人数。若因个人特殊原因无法及时上直播课,班主任会在课后提醒学员通过回放方式补上。大部分学员都能按时完成课程的学习和作业,少部分学员在班主任的督促下也能及时补课完成相关任务。实践课程是通过企业安排相关生产任务、现场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
(二)课程设置的专业化
针对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需要,以企业为主,来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课程,将公共基础理论课尽量缩减至三分之一。实践教学内容充分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以生产(加工、设计)过程为主线,分阶段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学规范、实训考核标准等。在生产中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精通工艺、完善施工、懂得数控、熟练操作的目标,从而制订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与要求。
(三)考核方式的灵活化
根据企業的实际,结合日常生产的需要,考核分为三大类。一是公共基础课的考核,形式以谈心谈话、大作业、项目达标、作品分析为主。2020年和2021年的三个学期,考核情况较好,学员均能完成教学任务。二是专业课的考核,以产品达标为主,企业设置了焊工操作和电气柜排线等课程,学员均能完成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三是技能课的考核,以实践操作和第三方评价为主,如配件装配考核,项目主管把一些模块划分给各个班组,各班组负责人拿到图纸后切块给个人。首先,通过装配图看懂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了解它们的数量,分析装配图和零部件之间的配合要求,检查各个零部件的尺寸;其次,再进行装配,直至这个部件装配完成,部件完成后先由班组进行内部检查报验,再经公司质量部门检验;最后,由第三方监理验收考评。
(四)学习动力的激励化
每学期根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技能课三项的考核成绩,评选出各班的优秀学员,学校设定了一定比例的奖学金,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上海振华重工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给予了优秀学员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晋升的通道。
四、现实效果
(一)员工方面
一是员工文化素质较差的状况有所改善。公司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学校通过抓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二是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职工培训经费,针对公司员工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组织了多种培训,使员工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学校培训学院合作,加强技能培训和学习,力争中高级工比例提高到80%以上。三是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公司与学校通过举办职工技能比赛,提高各岗位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员工素质。四是爱岗敬业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学习,员工的创优争先、恪尽职守、辛勤奉献的意识明显提高。
(二)企业方面
一是通过工学交替方式,提高了员工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加快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以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方式,使企业可以更好地将实际生产活动与员工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了育人的实效性。三是通过产学研活动,提升了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在工作中不断运用新方法和新思路,激活了企业的创新力。参与学习的154名员工,在经过学校和企业专门的培训后,均获得了初级技工证书, 其中,50%左右的员工又陆续获得了中级技工证书,10%左右的员工获得了高级技工证书。
(三)学校方面
一是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发挥了双主体育人机制,打造出了“双师”育人队伍,促进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教師的“双师”质量。二是加强了校企师资融合,引导了校企目标一致,充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
(四)社会方面
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出“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方式,开展交互渐进式的在岗新型学徒制的工学交替活动,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启迪意义
(一)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发挥着引导性、弥补性和规制性作用,其中,引导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的制定和经费的保障方面,对开展新型学徒制的企业要根据类别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职业培训要实现大众化
通过全面的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大众化渠道,全面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真正实现终身教育,充分发挥好顶岗学习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员接受职业培训。
(三)管理机构要健全
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和负责新型学徒制的改革和发展,在新型学徒制人员的选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的监管到毕业标准的制定与考核等方面,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确保新型学徒制有效推行。
参考文献:
[1]吕凤亚.高职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21(12).
[2]胡迁.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
[3]李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研究[J].时代农机,2018(7).
(作者单位:唐旭,南通开放大学;陈蓓,南通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