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臣86岁考驾照:掬光阴一捧,赴晚约一场
2022-06-10真颜
真颜
连续8次参加大气层核试验任务,参与中国首次塔爆原子弹试验,空投原子弹、热核武器、导弹核武器、增强型原子弹、首个氢弹、核弹地面核爆炸等实验,参加首次核爆X光测量会战……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科研工作,“两弹一星”功臣孙振锄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一干就是32年。
2022年7月,86岁高龄的孙振锄因考驾照意外走红网络,他的故事才得以被披露,万千网友为他点赞,纷纷留言:“国之栋梁,模范丈夫,不负国家不负卿!”“孙老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
兜兜转转三生缘:携家带口住进大山沟
1970年的一个夏日,在位于新疆的那片大山沟里,一位同事给时年34岁的孙振锄介绍对象。听说女孩名叫李克,孙振锄又惊又喜……
1936年8月,孙振锄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靠养的100多只鸭子,供孙振锄及四个姐妹上学。
1956年5月,孙振锄作为在职人员考上飞行员入伍,被分配到海军航空兵一师,任文化教员和粮秣会计。两年后,东海舰队在部队选拔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报考哈军工。孙振锄脱颖而出,考上了哈军工原子工程系核爆测试专业,专门研究原子弹。
1964年4月,成绩优异的孙振锄刚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就被选调参加我国首次核试验。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防科工委录用他到国防科工委廿一所工作,职务是高级工程师(恢复军衔制时为专业技术大校)。孙振锄义无反顾地远赴新疆马兰基地,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终身大事也无暇顾及。
眼见孙振锄成了大龄青年,1964年底的一天,一位同事给他和李克牵了红线。
时年24岁的李克是吉林省长春市人,在中科院长春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任研究员,和孙振锄的单位有工作上的协作。不久,孙振锄趁着到长春出差的机会,与李克见了一面,彼此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孙振锄回到单位后,李克觉得双方相隔太远了,加之孙振锄整日忙于搞科研,根本没空谈恋爱,与他慢慢就断了联系。
哪想到6年后,另一位同事又为孙振锄和李克牵了红线,即本文开头的一幕。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都为这奇妙的缘分感到惊喜,书信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次年就走进了婚姻殿堂。
1972年,李克申请将工作调到孙振锄的研究所后,带着不满1岁的大儿子,来到新疆的大山沟里。
团聚之初,由于工作的保密需要,李克并不知道孙振锄那鲜为人知的过去。后来,她才慢慢了解到,孙振锄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付出了很多心血。当地环境很艰苦,他们的帐篷特别小,睡觉的时候周围不好压实,常常一觉醒来,被子、衣服上全是沙子;他们喝的河水里含碱和硝,喝了总是拉肚子……
戈壁滩上的艰苦还有很多很多,孙振锄都不曾向妻子提起,在他看来,自己能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亲眼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再苦再累也值得。
孙振锄永远记得1964年10月16日,我国进行第一次核试验那天,当时设备非常有限,大家没有防护眼镜,看核试验发射必须跑到50里开外的地方。当地面突然闪起一道强光时,孙振锄立马感受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随后,“成功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的欢呼声响彻戈壁滩,孙振锄的热泪夺眶而出……
万分激动之中,孙振锄却不能和家人分享这巨大的喜悦。出于高度保密的需要,甚至连地方公安局和派出所都查不到孙振锄的信息。当年参加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孙振锄到了北京之后,组织上才对他宣布了该项工作内容,让他最后写一封信给家里,而且信的内容极其简短,然后直接带着他们到了新疆的基地,他在招待所住了两天就进场了。
在戈壁滩的那5个月,他不能写信回家,家人急得到处寻找他。直到原子弹爆炸成功,孙振锄休假回家,老母亲一把抱着他,流着泪问道:“我的儿啊!你、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每天都在担心你啊!”
孙振锄故作轻松地笑了,但他不便多说,只是给家人吃“定心丸”:“呵呵,我这不是回来了吗?爸、妈,你们放心吧,我又不是上前线打仗,我只是出远差。”那一刻,孙振锄的眼角格外酸。
父母远在家乡,自己不能在身边尽孝,孙振锄心怀愧疚,也格外珍惜和妻儿的团聚,却每每身不由己。从第二次核试验开始,孙振锄就肩负重担,担任科研实验项目组长。他和同事们吊着降落伞,在空中测量原子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各种数据,为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核爆炸效应参数,完成了8次大气层核试验任务,连续5次参加核试验,完成了许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重任。后来,孙振锄被任命为地下核试验科研试验研究室二室大组长,主攻光電子技术在核爆炸禁区物理测量中的应用。
忙碌中,孙振锄经常有任务或出差在外,鲜有时间在家。小儿子出生后,照顾孩子的重任自然又落到了李克肩上。心灵手巧的她自学了缝纫技术,亲自缝纫孩子们的衣服,添置衣裤鞋袜。一个除夕之夜,孙振锄加班到半夜回家,李克还在为孩子们赶做春节新衣。知道那段时间妻子工作非常忙,孙振锄告诉妻子:“别忙了,你白天已经很累了,干脆给孩子买新衣服。”李克不答应,说:“买的衣服哪有自己做的合算?咱多省点,就可以多寄点钱给老人,这样想着,我就不困了。”听她这话,孙振锄既好笑又感动。
哪怕再忙再累,李克从无怨言。一次,孙振锄出完差回家,发现妻子瘦了一圈。在他的再三追问下,李克才说那几天不舒服,连饭也吃不下,加上坚持工作并照顾两个孩子,身体有些吃不消。孙振锄心疼妻子,想到自己长期不能照顾到家庭,他的心里多了几分内疚,更多的是感恩李克无怨无悔的付出。
以身许国舍小家:祖国科技事业重千钧
孩子们渐渐长大,自己又总是腾不出时间带他们玩,调皮的兄弟俩经常追着当地牧民放养的毛驴骑,总是摔得鼻青脸肿,孙振锄和李克很是心疼。
有段时间,孩子们央求孙振锄带他们去钓鱼。孙振锄不忍孩子们失望,终于抽空安排了一次。那天,他和孩子们用蚂蚱做诱饵,钓回了很多鱼。李克大秀厨艺,做了拿手的红烧鱼,炖了汤。孩子们特别高兴,都多吃了一碗饭,孙振锄夫妻也是无比开心。
孙振锄在新疆工作了17年。在这期间,军队为研究所配齐了设施,孩子们的教育从托儿所到高中一应俱全。美中不足的是,地处穷乡僻壤,基地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甚至高二还没有英语老师,加上1987年研究所从新疆搬到陕西省西安市,孩子们转而适应西安的新学校,结果大儿子无缘大学,小儿子只考上了大专。
一次,一位熟人替孙振锄叹惋:“你的工作很伟大,但多少也影响了孩子们的未来,真是献了自己献子孙。”“伟大谈不上,为国家奉献,自己总要牺牲一点。”孙振锄眼里有光,坚定地回答。事后,孙振锄心里不是滋味,他向妻子坦言自己的内疚,李克没责怪他一个字,反而宽慰他:“军人有任务在身,我和孩子们既然是军人家属,就不能计较这些。”那一刻,孙振锄心里轻松了,眼眶里溢满感动。
李克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到西安不久,她因子宫肌瘤大出血,必须切除子宫,孙振锄特地请假照顾她,给她打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病咱们就认真地面对。”李克却赶他走,说:“你的工作最重要,不能因为家事受到影响,去忙你的吧。”孙振锄拗不过她,只好同意她找了在西安的亲戚帮忙照顾。
有了李克的全力支持,孙振锄没有后顾之忧,工作业绩斐然。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被载入试验训练基地政治部出品的《基地英模名录》,以及由严济慈任名誉主编、杨尚昆题词的《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
1989年,孙振锄受到中央首长和军委首长的接见,次年荣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还在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孙振锄所在的研究室被中央军委授予“勇攀科技高峰研究室”。
家庭方面也迎来喜事。彼时,国防科工委关心基地子女的教育问题,专门在四川省绵阳市办了一所中专学校,大儿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后,如愿当兵入伍,孙振锄夫妻深感欣慰。
就在孙振锄准备继续为祖国的核试验工作大干一场之际,身体却亮起了红灯。1993年前后,他的腹腔内长了息肉,肠道里4个,胃里5个,最大的和猪腰子大小差不多。医生诊断孙振锄的病理是良性的,却找不到病因。在医生的建议下,孙振锄在西安的医院手术摘除肠道内息肉。胃里的息肉要到上海的医院清除,他常常是西安、上海两边治疗,有时一住院就是50多天。每次在西安住院,李克都事无巨细地精心照顾他,孙振锄舍不得妻子太辛苦,到上海住院时,他就请在上海的姐姐照顾自己。
病痛让孙振锄几乎两年都无法上班,也错失了考研究院的那场考试。李克替他感到惋惜,孙振锄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名利都是浮云,不管是高级工程师还是研究员,他都一样努力工作。也是因为病情,1995年7月,孙振锄提前一年退休。此时,两个儿子分别在江苏的苏州和无锡成家立业,孙振锄带着老伴,在医疗条件较好的浙江杭州安了家。
不负国家不负卿:86岁拿驾照走红网络
退休后,孙振锄的身体逐渐好转,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党的事业,支持军队建设,也爱学习新生事物。
孙振锄喜欢钓鱼。和其他钓友不同,爱动脑筋的他连钓鱼都用上了“高科技”。他亲手做了一款声呐探鱼器,每次钓鱼都满载而归。一次,孙振锄参加一个限时钓鱼比赛,靠声呐探鱼器助力,他成了现场钓鱼最多的选手,不仅获奖,还在钓鱼圈一炮打响。
家里的电器坏了,孙振锄从不轻易换新的,每次都是自己动手检修。一次,见他修好了已经坏了两次的电饭锅,李克高兴得连声夸他:“哈哈!老伴儿,你真是个智慧老头!”孙振锄乐滋滋地回应她:“我们是搞科研出身的,当然不允许这些电器带病上阵。”听了这话,老伴又竖起大拇指猛夸他。
年复一年,孩子们不常在身边,孙振锄和李克恩爱如初,互相照顾,生活有滋有味。哪知,2016年李克不幸罹患肾癌,手术切除了右肾,康复后身体大不如从前,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两个儿子抢着要把二老接到自己身边生活,但老两口不愿麻烦孩子们,说自己能应付,谢绝了。
孙振锄身材高大,像年轻人一样会用各种打车软件,陪老伴看病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只是最近几年,李克因神经方面的原因,常常连行走、坐起都困难,他们住的地方又在远郊,叫出租车并不方便。
2021年初的一天,孙振锄前一天还可以预约出租车,次日早上却约不上。担心再有类似情况会耽误老伴看病,孙振锄萌生了考驾照的想法。
闻此,李克有些担心地说:“我相信你的智商是最高的,可你毕竟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算了吧?”孙振锄拉着李克的手说:“老伴儿,你这辈子跟着我受苦了,我为你上刀山下火海都是应该的,遑论学个开车?这对我来说是小意思。”李克这才力挺他:“智慧老頭,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到驾照,也希望能早点坐上你开的车。”“哈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有了老伴的支持和鼓励,孙振锄动力十足。
两个儿子听说孙振锄要考驾照,既意外又担心,孙振锄胸有成竹地说:“你们放心,老爸身体好、精神好,一定会量力而行的。”话虽如此,儿子们还是一再要老父亲注意身体,孙振锄爽快答应。
85岁高龄考驾照,孙振锄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他一连找到杭州的多家驾校,都因年龄太大被婉拒。孙振锄的人生词典里从来就没有“轻言放弃”四个字,想着老伴眼巴巴地期待着能早日坐上他开的车,2021年5月,孙振锄又找到了一家驾校。
这家驾校的负责人第一次看到80多岁的老人要学车,在询问原因时,孙振锄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我是搞科学技术的,喜欢一些新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多学一门手艺,不是更好吗?何况也符合规定。”
驾校负责人陡生敬意,破例收下了这位高龄学员。谁知,新的难题又来了。教练们考虑到孙振锄年龄太大,学车过程中也有风险,都不敢带他。孙振锄也不着急,和教练们谈笑风生,完全没有代沟。见孙振锄心态好、反应快,一位资深教练大着胆子接收了他。这个好消息,让孙振锄老两口乐呵了好久。
孙振锄认真刷题,一次性通过了科目一,教练和年轻学员们都对他刮目相看,老伴更是将“智慧老头”夸了好几遍。孙振锄备受鼓舞,决定一鼓作气认真学车,尽快拿到驾照,给老伴一个惊喜。
哪知,接下来的时间,杭州的天气不给力,迟迟走不出雨季。孙振锄毕竟已到耄耋之年,李克担心雨天路滑,儿孙们也天天在电话、微信里要他把安全放在首位,他不愿家人们担心,暂时停止了学车。后来老伴身体不适,孩子们因为疫情都无法回来帮忙,孙振锄又全心照顾老伴,停了5个月才继续学车。
练科目二时,孙振锄跟着教练认真学习,细心的他还专门准备了学车笔记本,每次学习新项目时,先在网上找相关内容预习,儿孙们和他打视频电话时,也跟他分享自己学车、开车的经验,孙振锄获益匪浅。
一天晚上,小儿子给孙振锄老两口打来视频电话,李克拿来一本笔记本,笑呵呵地展示给儿子看:“看看你老爸的专属学车秘籍。”看到本子上用红笔画出的倒车入库、曲线行驶等图形,以及用蓝笔详细记录的技术要点,小儿子连连夸赞父亲:“啧啧,一目了然啊!老爸,您这是用做学问的姿态在学车呢!”孙振锄笑着点点头:“这些都是按照实际操作的程序编的,你看这曲线行驶,我把整个S型怎么操作都整得明明白白,这样就不会忘。”“佩服佩服!”儿子在视频里竖起大拇指夸他,儿媳和孙子也都凑过来为他点赞。孙振锄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孙振锄肯下功夫,成了驾校同批学员中的佼佼者。每次去学车,年轻人都抢着跟他打招呼,还总有人夸他:“这个老爷子厉害!”孙振锄心里美滋滋的。
2022年3月12日上午,孙振锄顺利通过了科目三的考试。做足功课的他马不停蹄去考科目四,再次顺利通过后,很快拿到了驾照。7月,孙振锄买了辆新能源轿车,并找了一位陪駕练习,希望自己能尽快熟悉汽车性能,提高驾车技术,早日安全地载着老伴去检查身体,去看看杭州的美景。
一个86岁的老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顺利拿下了驾照,现在又买车准备“实战”,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还有人把他学车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网友们都被孙振锄努力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得知他学车是为了老伴以及他深藏的功与名后,大家纷纷留言:“国家功臣,人民福星,致敬!点赞!”“致敬老英雄,老太太好有福气!”“孙老充分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这才是我们国人应该追的星!”
一辈子低调的孙振锄没想到自己会走红网络,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他真诚地感谢网友们的关注。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问能否跟李克老师聊聊,孙振锄一脸心疼地婉拒道:“不好意思哟,可不能累着我的老伴儿了,杭州这阵子天太热了,今天气温高达38℃,我怕她的身体吃不消。”
这就是孙振锄,一位铁骨柔情的功勋科学家,一个真正的“中国之星”。
编辑/涂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