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位院士的高端恋爱

2022-06-10杨建民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2年8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计算机

杨建民

两个人在一起,最关键的是什么?是互相支持,互相成就。王阳元和杨芙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爱情榜样,那就是:存有一点理想主义,保持一点情怀。

看完他们的故事,我理解了一句话:高端的恋爱,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形式。

1

两个站在科技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是如何相爱的?会不会像大家想的那么枯燥呢?

1953年,王阳元刚刚进入北京大学,杨芙清已经是学校里知名的“数学女神”。她还酷爱武侠小说,梦想成为一名除暴安良的侠客。

除了进校比王阳元早,知名度比王阳元高,杨芙清的家境还比王阳元的好。用王阳元的话说就是“当时我穿鞋都露脚趾呢”,杨芙清却可以将父母给的生活费省下来,资助王阳元的弟弟妹妹。

杨芙清认准了王阳元,这在亲朋好友之间,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众人不解:“才貌双全的杨芙清,为何选定了一个穷大学生?”杨芙清只是淡淡一笑:“我的择友标准是人品和才华,是真诚的爱。”这个男人的魅力,别人不懂不要紧,重要的是杨芙清懂。这个看起来一无所有的男人,敢向当时全球最霸道的美国叫板,极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客。

故事起源于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率先发明出晶体管。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半导体集成电路。学物理出身的王阳元,当时敏锐地觉察到,未来将会是集成电路的时代,从此,他将集成电路的研究,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但在当时,美国掌握着从设计到制造的所有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资助该领域的研发人员,并严格控制该技术的对外传播。而此时国内集成电路事业刚刚起步,处于“三无”状态:没有专用设备、没有厂房、没有技术。为了尽快掌握集成电路技术,王阳元带领数百名专家日夜攻关。

1975年,在缺少设备和技术资源的情况下,王阳元团队一举打破了当时只有美国、日本才能制造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纪录。随后,他又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微米/纳米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20世纪90年代初,他主持研发的“熊猫系统”,打破了美国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上的技术封锁。2000年,他和同事们创立了集成电路代工厂——“中芯国际”。《半导体国际》杂志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中芯国际把中国与全球权威者的差距由原来的4至5代缩小到仅剩1至2代。”如今,80多岁高龄的王阳元依旧精神矍铄、斗志昂扬地奋斗在中国芯片研究的第一线。

杨芙清看中的不是一个穷小子,而是一个无所畏惧、永远年轻的侠客!但王阳元时常开玩笑说:“杨芙清是我的老板——在学校是工作上的老板,在家里是家庭关系的老板。”

能够“驾驭”这样的男人,杨芙清到底有多厉害呢?

2

1956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首次把发展电子计算机作为国家重大任务,并决定派代表团赴苏联学习计算机技术。杨芙清就是第一批被选定的留学生之一。

在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杨芙清创造了一个连苏联学生都没做到的纪录:第一次编写的程序,在计算机上一次通过!当时的计算机和现代计算机完全不同,既没有屏幕,也没有键盘,更没有鼠标。杨芙清当时是通过操作操控台上的一个个开关进行程序调试的,第一次编程,一次通过,可以想象杨芙清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后来,在我国计算机事业最关键的时期,中国当时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教材,她根据作业系统研制实践经验而编著的《管理程序》,成为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者的第一代启蒙教材。

历史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她的肩膀上。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软件工程学科,开创了软件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杨芙清带着22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30多名科技人员开发的青鸟系统,被评价为“在系统规模及技术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69年12月,国务院向北京大学下达了一项任务——研制每秒运算100万次的大型计算机(150机)。作为中国第一批计算机专家,杨芙清扛起了中国自主研发高性能大型计算机的重担。她带领着研发团队,在技术资料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日夜奋战,终于在1973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支持多道程序运行、规模大、功能强的计算机操作系统(150机操作系统)。

王阳元搞硬件突围,杨芙清开始搞软件突围,他们都是拉着国内高新科技与世界同行赛跑的人。

3

生活虽然艰苦,但年轻人的爱情依然甜蜜。

1959年年末,杨芙清在莫斯科进修了两年计算机程序之后,如期归国。那天,王阳元早早地就赶到了火車站等候,当他见到久别的未婚妻时,才发现自己脚下的一双旧布鞋正超期服役,一只脚的大脚趾在鞋面下隐约可见,走不了多远就可能从鞋尖处露出头来。王阳元正为此感到尴尬的时候,未婚妻已经悄悄递过来一个纸匣子。他接过来一看,是一个印着俄文商标的鞋盒,里面装着一双漂亮的黑色牛皮鞋。

1960年金秋时节,杨芙清和王阳元在北京大学物理大楼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他们没有钱大宴宾客,只是买来喜糖招待亲友们。结婚仪式也简单得不像样,两张单人床并在一起,就当婚床了;书箱子摞起来盖上一块红布,上面再放点小玩意儿,就当布置洞房了。

最清苦的时候,他们甚至要翻箱倒柜变卖东西换钱买米。不过,即使生活困难,杨芙清宁愿喝不见油花的清汤,啃硬邦邦的窝窝头,也要省下钱支持王阳元购置科技书籍。

事业有成后,他们又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要在为国家的人才培养上奉献自己的力量。60多年间,王阳元先后培养了26名硕士生、59名博士生和18名博士后,这些学生现在都已经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杨芙清共培养了150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学术界的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或产业界的领军人物。1999年,王阳元将其所得的潘文渊研究杰出奖奖金50万元新台币捐出,作为人才培养的经费。杨芙清不但积极支持,而且也慷慨地把自己所得的何梁何利奖奖金15万元港币如数捐赠。在青鸟集团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设立了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励基金。

两个人在一起,最关键的是什么?是互相支持,互相成就。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为国家的科学技术能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对院士夫妻在一生钟爱的“科技王国”里比翼齐飞。他们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爱情榜样,那就是:存有一点理想主义,保持一点情怀。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计算机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一种巨胎成型机用过、欠压保护电路
集成电路的ESD防护关键技术分析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