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西藏现代化:科学内涵、阶段性任务与路径选择

2022-06-10杨明洪刘建霞

关键词:西藏现代化经济

杨明洪 刘建霞

[提要]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入“第二个一百年”奋斗新征程,到2035年和2050年分别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文章以2020年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点,以西藏自治区、五大自治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参照系测算了西藏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发展层面的阶段性任务,其结果为2021-2035年西藏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区间为5.13%至7.6%之间,2021-2050年西藏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5.11%至6.36%之间。回顾经济发展的历程,西藏的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任务完全能实现。“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为西藏现代化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西藏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引言

西藏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为西藏现代化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西藏踏上现代化新征程打下了良好基础。有两组数据充分说明这一点:一组数据是西藏地区生产总值,1951年仅为1.29亿元,2020年比之名义增长1475倍,为1902.74亿元,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另一组数据是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1年为0.34亿元,2020年为745.78亿元,名义增长2192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西藏之所以能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创造现代化的奇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深刻原因。一是中央对西藏的长期关怀。中央不断加大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大量投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办一批又一批的工矿企业,较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二是全国支援西藏。17个省市、17户中央企业和数十个中央机关对口支援西藏,既促进对口支援地区向西藏受援地区直接输入各种资源,又发挥对口支援单位的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三是除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外,中央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专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解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困难和问题。当然,西藏的现代化也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和努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五大”①)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大对我国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内涵进行了完善,“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1](P.22-23)2021年站到了“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这一年,我国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得到中央支持和全国支援,经过和平解放70年的艰苦奋斗,西藏也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圆满完成“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步入“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将奋力谱写西藏走向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的壮丽篇章。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家发展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情势都不可避免给西藏现代化的新征程带来深刻的影响。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P.22-23)经济发展不仅是推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为核心的基础,也是推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为核心基础。因此,研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西藏现代化内涵、经济上的任务及其相关问题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结合西藏区域特征,梳理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现代化发展的相关表述,厘清西藏现代化及其新征程的内涵,以2035年实现西藏基本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西藏全面现代化为时间节点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目标进行定量测算,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面临的调整及路径选择。

一、西藏现代化的内涵演化与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西藏的现代化是在西藏这一特殊地域展开,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启动,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应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西藏具体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对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内涵要求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对西藏现代化内涵演变进行梳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以及西藏现代化发展历史过程对西藏现代化内涵的差异性共性进行全面把握,从而正确认识西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才能制定合理的现代化战略任务。

(一)西藏现代化的内涵演化

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程,而西藏现代化内涵的构建与丰富则与这一历史历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1.“站起来”阶段的现代化内涵。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64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现代化目标,[2](P.339)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央出于坚决执行“十七条协议”的考虑,并没有立即在西藏推进现代化建设,但从内地调运大量物资并选派大批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支援边疆建设,改善民生。1959年的民主改革为西藏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道路,“四个现代化”也成为西藏现代化的目标内涵。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中央贺电指出要“坚决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3](P.285)在“文革”中,西藏的现代化虽受到某些干扰,但中央从内地调入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西藏建设,调入大量的物资支持西藏发展,中央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因而西藏现代化得到持续推进。

2.“富起来”阶段的现代化内涵。改革开放后,认识到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下,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用“小康之家”建设代替了“四个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4](P.237)从而提出了首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提出从1981年起到20世纪末,在20年时间里,实现全国工农年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富起来”成为这个时代最强音符,西藏经济现代化也在这一过程中迅猛推进。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现代化做出了初步探索。这是第一个关键节点。1980年召开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5](P.306)1984年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则强调对西藏特殊性的再认识,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在西藏实行符合实际情况的特殊政策,“千方百计地把经济搞上去”,并且提出“使一百六十万农牧民较快富裕起来”。[5](P.306)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的讲话进一步确立了西藏实现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他提出了要让西藏“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伟大目标,为西藏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规划了蓝图。[6](P.398)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中央将西藏现代化定位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1990年7月,江泽民在西藏领导干部大会上做了题为《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奋斗》讲话,[7](P.414-428)首次明确将西藏现代化的内涵定位为“团结、富裕、文明”。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这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契机……确保经济发展,确保西藏社会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8](P.458)这次座谈会进一步充实了西藏“团结、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内涵。

第三个关键点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下“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提出。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9](P.4)基于此,2000年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藏的主要任务为“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社会局势基本稳定的良好机遇,……促进西藏经济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促进西藏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10](P.551)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为新时期中央对于西藏发展的新要求;2001年3月,胡锦涛指出西藏“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11](P.545);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得以进一步扩展;2008年3月,胡锦涛进一步指出“要实现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西藏实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③;2010年召开的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12]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也得以丰富。

3.“强起来”阶段的现代化内涵。十八大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它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转变时期。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十九大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了宏观展望和总体描绘,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涵。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了“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3]。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14]

在“强起来”阶段中央对西藏的战略定位是国家安全和生态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和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基于此定位,中央于2020年8月召开的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要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将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作为西藏现代化的内涵,更加突出了“富裕”和“团结”。其中“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现代化目标的必要要求,特别是西藏属于“先富带动后富”的后富地区,是国家“富民兴边”战略实施的重要区域,人民生活富裕是西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作为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西藏是国家安全屏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西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西藏虽然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没有硬性要求,但对解决发展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有明确要求,这就是所有改革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5]西藏的现代化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即是人口密度稀少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逐步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西藏现代化的两大战略任务

1987年邓小平提出了“要使西藏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伟大目标,开启了西藏追赶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西藏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全国大体一致,[16]不同的是,西藏还存在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要解决两个矛盾,必须围绕“发展”和“稳定”,一方面要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考虑到经济发展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西藏与全国一道在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在2050年实现全面现代化,西藏在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完成以下两大战略任务:

1.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缩小与全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做出了“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要求。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优势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35年远景目标。西藏要与全国一道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增长必须以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并争取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目标。2020年西藏人均GDP排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22位,要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减少低收入群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之初全国贫困发生率、贫困程度率、扶贫成本最高和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虽然在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但西藏低收入群体规模较大,特别是在农牧区。2020年西藏的城镇化率仅32%,远低于全国63.89%的平均水平,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远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因此,加快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减少低收入群体规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图1 2020年西藏与全国人均收入对比

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经济增长阶段性任务

要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完成西藏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必须使西藏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因此在合理的前提设定和测定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参照基准下测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经济增长阶段性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任务测算前提和方法

中央对“两个一百年”目标并没有量化的指标,更没有经济增长的具体量化指标。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刘伟等认为十九大提出了“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经济增长的视角看,要实现此目标,则需要实现“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较2020年翻一番”的经济增长目标;要实现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目标,那么,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就需要翻两番。[16]我们认为,以“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既可以作为全国“第二个一百年”新征程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目标,也可以作为西藏步入“第二个一百年”新征程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目标。基于这一前提,我们对西藏现代化经济增长的阶段任务进行测算和分析。

至于测算方法而言,这里我们借鉴刘伟测算方法。[16]基于过去40年西藏的经济发展情况,设定通货膨胀率为2%,④计算不同参照系下,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目标。同时,由于西藏处于国家纵横比较网络之中,在其现代化过程中,西藏便有多种指标去衡量西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目标。西藏属于民族自治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具有民族自治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普遍性特征,也是多重政策叠加区域,所以,西藏在缩小与全国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差距的过程中可能呈现不同水平的增长速率,西藏的经济增长阶段性任务是一个弹性的区间。因此,本文除以西藏自身作为基准以外还以民族自治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系对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任务进行测算,形成西藏现代化的经济增长阶段性任务的弹性区间。

(二)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任务测算结果

1.以西藏本身作为参照系的经济增长任务分析

西藏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在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增长上要求其到2035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翻一番,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翻两番。⑤2020年西藏的GDP为1902.74亿元、人均GDP为5.22万元,要实现在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翻一番,2050年人均实际GDP翻两番,在通货膨胀率为2%的基本假设下,西藏2035年的人均GDP应达到14.05万元,则年均实际GDP增速应达到5.22%;到2050年西藏的人均GDP应达到37.08万元,则年均实际GDP增速应达到5.15%。

值得注意的是,以西藏自身作为测算的基础也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不考虑西藏在相关区域的位置,仅从自身出发来考虑问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自身的实际可能实现现代化目标。而缺点是以自身作为参照系显得封闭保守,尤其是西藏在全国以及其他相关参照系中的相对位置不能不加以考虑,如此则可以实现西藏的现代化与全国以及相关区域的比较。现代化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西藏作为唯一曾经被划为“深度贫困地区”的省级区域,如果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无法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无法赶上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水平,那么西藏的现代化很难说是十分成功。

2.以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基准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基础上实现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版图中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对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从省级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西藏与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属于同一个类群。以此作为参照系测算西藏现代化阶段经济增长任务具有一定的意义。

表1 2020年五大民族区域自治区人均GDP

2020年我国民族自治区人均GDP为5.33万元,西藏在各民族自治区中人均GDP排第4,低于民族自治区平均水平。以五大民族自治区的平均GDP为基础,以我国2035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一番,2050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两番的任务为标准,在通货膨胀率为2%的基本假设下,2035年五大自治区的人均GDP应达到14.36万元。以西藏当前的人均GDP为基础,要在2035年达到五大自治区的人均GDP的水平,那么其实际GDP年均增速为5.39%。到2050年五大民族自治区的人均GDP应达到37.89万元,则西藏年均实际GDP增速应达到5.23%。

3.以民族地区为基准

现有官方文件和学术文献中将少数民族聚居区称为“民族地区”,它包括西藏、新疆、广西、内蒙古、宁夏以及青海、贵州、云南。⑦民族地区主要聚集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广人稀,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都属于在人口密度较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此外,民族地区多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85%在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上述8省区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特的单元对待。从人均GDP来看,民族地区八省人均GDP平均5.16万元,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我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因此,以民族地区平均GDP为基准测算2035年西藏经济增长阶段性任务是合理且有必要的。

表2 2020年民族地区的人均GDP

2020年我国民族地区人均GDP为5.16万元,西藏在民族地区8省区中人均GDP排第4,高于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以民族地区的人均GDP为基础,以我国2035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一番,2050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两番的任务为标准,在通货膨胀率为2%的基本假设下,2035年民族地区的人均GDP应达到13.88万元。以西藏当前的人均GDP为基础,要在2035年达到民族地区的人均GDP的水平,那么其实际GDP年均增速为5.13%;到2050年民族地区的人均GDP应达到36.64万元,则年均实际GDP增速应达到5.11%。

4.以西部地区为基准

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相关政策在地理空间做出明确的界定,经过两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得到强化,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明显存在。202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第三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正式拉开帷幕。西部地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西藏的发展,这关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与否。无论是过去与未来,西藏都要与西部其他省市一起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总体要求,因此,有必要以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作为基准测算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任务。

表3 2020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

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均GDP为5.52万元,西藏在西部15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中人均GDP排第7,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为基础,以2035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一番,2050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两番的任务为标准,在通货膨胀率为2%的基本假设下,2035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应达到14.87万元。以西藏当前的人均GDP为基础,要在2035年达到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水平,那么其年均实际GDP增速为5.65%;到2050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应达到39.24万元,则西藏年均实际GDP增速应达到5.36%。

5.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

如上文所述,1987邓小平提出了要使西藏“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伟大目标,此后,西藏开始了努力追赶争取和全国一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2020-2035年这一阶段是关键时期,如果在2035年西藏经济增长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么,这大大提高了西藏在2050年与全国一起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概率,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有必要以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基准,测算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任务。2020年我国人均GDP为7.20万元,西藏人均GDP在全国34个省份中排第22位。以我国人均GDP为基础,以我国2035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一番,2050年达到人均实际GDP翻两番的任务为标准,在通货膨胀率为2%的基本假设下,2035年的人均GDP应达到19.37万元。以西藏当前的人均GDP为基础,要在2035年达到全国人均GDP的平均水平,那么2021-2035年人均GDP的年均实际增速应达到7.67%;到2050年全国人均GDP应达到51.12万元,则2021-2050年的年均实际GDP增速应达到6.36%。

(三)西藏经济增长阶段任务的弹性区间

图2汇总上述各种参照系测算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2021-2035年的中期目标任务下还是在2021-2050年的长期目标任务下,以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为参照系所测算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最低,分别为5.13%、5.11%,而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准所测算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最高,分别为7.67%、6.36%。这两者的差值为2.54%、1.25%。而以民族自治区为基准、西藏自身为基准和中国西部地区为基准所测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在2021-2035年的中期目标任务下分别为5.39%、5.22%和5.65%,在2021-2050年的长期目标任务下分别为5.23%、5.15%和5.36%。

图2 2021-2035年和2021-2050年西藏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目标

因此,西藏经济增长阶段任务存在弹性区间,既能够显示这种阶段性经济增长任务的优势,又便于出台相应的举措去实现它。它的优势是可以从不同的基准点来观察和考核西藏现代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动态,既有实践上的灵活性,又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种区间化的弹性指标体系有助于在实践上出台具体的措施,促进西藏经济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

三、迈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增长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结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发现,西藏的现代化,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西藏特点”,且当前已经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总体说来,西藏的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因西藏地处喜马拉雅地区,面向南亚、中亚,为这些地区尤其是喜马拉雅地区中希望走现代化道路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一)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增长障碍

从西藏过去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在1965年,西藏的GDP只有3.27亿元,到2014年是920.8亿元,连续20年保持2位数增长,年均增速达12.4%。而2015-2020年,尽管全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下行趋势,但西藏的年均增速仍然高达9.0%,号称全国“三甲”。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西藏与全国保持一致的趋势,即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开始放缓,尤其是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出现下行趋势。但是,只要保持年均增速高于7.1%的水平,西藏仍然能实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都能够得到实现。退一步讲,也可以实现以西藏自身为基准的现代化目标。然而,根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研判,西藏新时期面临着“五期叠加”的严峻形势,[17]西藏要实现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障碍。

1.经济发展面临增长动能转换的空窗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国家累计在西藏投入1.63万亿元,⑧其中,1994年至202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分9批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18]西藏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推动的,而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投资,通过以下对西藏财政收入及支出的分析可以看出,西藏作为附属经济体的增长主要是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外力来实现的。从资本形成来看,西藏资本形成增速较快,图3报告了1993-2017年资本形成总额增长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近10年中,西藏资本形成总额增长非常快。这显示,西藏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支持。而当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然开始减弱。2020年,科技进步对西藏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6%。⑨而就全国来讲,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0%,两者的差距较为明显。这些情况都说明,西藏现有增长路径难以实现赶超型的经济增长目标。

图3 西藏1993-2017年资本形成总额增长

说明:在现有的中国统计年鉴中,1993年以前和2017年以后均无“资本形成总额”统计指标。

图4 2010-2020年西藏人均GDP增速趋势图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下行趋势,西藏的经济发展也带来很大挑战,图4从增长趋势来看西藏的人均GDP增速属于整体下行通道。2010年人均GDP增速为13.5%,尽管在2011年和2018年出现两次高峰,分别达到17.91%和15.81%,但总体是一个下降趋势。当前西藏缺乏区域创新驱动与新动能培育能力,2011-2018年西藏全社会R&D内部经费支出占GDP平均比率仅为0.02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要素增长率贡献来看,2011-2018年西藏全要素增长率所体现的增长质量,整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总体上低于其他民族地区平均水平。[19]这一现象反映在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速出现下降趋势。根据图5,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30%,到2020年则降为5.4%,而2019年成为负数,即-2.1%;尽管从2015年开始有所上升,到2017年达到23.9%,紧接着降到1位数之内。因此,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增长障碍主要体现在于按照现有增长路径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而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培育起来。

图5 2013-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2.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本缺乏,且人力资源分布不均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由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理条件有限,地广人稀是其特点,因此,西藏在现代化过程中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在经济增长动能要素中,人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来自于人力资本,通过教育投资形成并积累人力资本,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消费,人力资本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增长。[20]虽然1951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推动西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但是,当前西藏仍然极度缺乏人力资本。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从接受教育程度来看,西藏每10万人中接受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1019人,比之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5507人增长100%,但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467人,为全国最低水平;每10万人中接受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为7051人,比之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2687人,但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接受教育年限来看,西藏也是全国最低水平,仅6.75年,远低于全国9.91年的平均水平。人力资本的缺乏进一步影响到投资以及物质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严重制约西藏的经济增长。

此外,西藏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一方面体现在地域分布不平衡,地区和城乡差异大。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西藏总人口中有80%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的三江流域。从地区分布来看,拉萨、昌都、山南、日喀则地区人口较多,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那曲、阿里和林芝地区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西藏平均水平。同时,因受自然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西藏人口在分布上还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西藏城镇人口占比35.73%、农村人口占比64.27%,同时城市集中了多数质量较高的人力资源,而农牧区人才匮乏,文盲、半文盲占多数。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和部门分布不均。在2010年以前,在从业人员中,50%以上的人力资源都集中在农牧区从事第一产业,而二、三产业的人才缺乏。在2010年以后,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比例逐年上升,到2017年,西藏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比最大,为44.9%,第一产业次之,为37.4%,第二产业仅17.3,产业部门分布极端不平衡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第二产业人力资源占比仍然较低,产业和部门分布不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3.经济增长的聚集效应不明显,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缺乏有效机制

民族地区不具有明显的吸引产业和人口聚集的效应,[21]缺乏具有辐射效应的经济中心。除西藏与贵州外,我国其他地区均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如上所述,2020年西藏的城镇化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大量的人口分布在农牧区。按照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西藏虽然跨过城镇化发展的初期,但是城镇的辐射力仍还较弱,缺乏具有辐射效应的经济中心,城市文明的普及速度还比较慢。人口聚集效应以及产业聚集效应的缺乏将会对西藏推动中心城市的形成产生很大阻力,根据2020年338个城市GDP排名,西藏7个市(地区)都未进入前200名,这对于西藏未来建设经济核心增长极,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挑战,也是西藏现代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障碍。

与城镇化相关的问题使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缺乏有效机制。2019年西藏实现全面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全域实现整体脱贫。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地广人稀,加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层次低、总量小,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必须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牧区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才能推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当前西藏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仍缺乏有效机制。一方面,西藏农牧区各产业之间难以横向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纵向发展形成产业链,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规模效应,也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严重制约着农牧区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当前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农牧区文盲率、半文盲率高,人才严重缺乏,部门协调不足等都制约着农牧区产业发展,导致易地扶贫搬迁后还面临着诸多民生难题,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二)迈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径选择

西藏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全国一道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面临着巨大障碍和压力,要想实现经济发展阶段性任务,必须坚持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现有基础,依靠全国对西藏的支持,牢牢抓好西藏的发展、稳定、生态和强边四件大事,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深化对中央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不断创新发展。

1.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释放西藏经济增长的潜能

集中力量办大事,动员全国支援西藏。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一直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仅从国家层面给予大量的支持和关怀,而且号召全国支援西藏。西藏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主要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离开了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全国支援,西藏不可能取得如此显著的发展成果。在迈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需要继续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上,汪洋代表中央宣布:“党中央对西藏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只要把中央关怀、全国支持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机结合起来,西藏与全国共同迈向全面现代化必定能够实现”。

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得到中央的特殊关怀和祖国其他地区的支援,内生动力不足是西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深化改革成为西藏迈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必补之课。经济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因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不足,所以,要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对西藏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潜力。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边疆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则是重要的一环。虽然西藏这个方面的探索已经起步,但与迈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推进各方面改革。

2.转换经济发展的动能,构造新的经济增长机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本身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标的发展。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对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就业以及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等民生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于长时期西藏发展的主题,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22]

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释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潜力。当前科技进步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与科技进步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差15个百分点,这种差距不可谓不大。考虑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的趋势,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未来15年即到2035年消化掉15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每年需提升1个百分点的贡献率。这当然是非常艰难,但又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为此,西藏发展战略应将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作为“一号工程”。科技贡献率的提升又与西藏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相关,今后应加大对提升人力资本相关项目的投入力度,包括教育和医疗两个重点领域。“组团式”教育医疗人才援藏是近年来西藏促进教育医疗两个领域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并将这一方式向其他领域延伸。同时,扩大从内地输入技术人才力度,促进西藏与祖国内地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互动。内外结合,提高西藏劳动力质量,释放经济增长动能。

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中央给西藏以特殊关怀,全国给西藏以无私支援,其根本目标是帮助其加快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西藏的现代化既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也依靠西藏各族人民的自我奋斗。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是西藏走向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据新华社报道,“十三五”期间,西藏产业建设驶入快车道,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七大产业实现增加值超1900亿元。也就说,西藏现代产业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未来的重点方向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产品特色,扩大市场销售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实施积极的开放政策,构建西藏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开拓国内市场,使消费成为西藏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西藏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按支出法计算2013-2017年西藏居民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仅为26.85%,消费需求对于西藏的经济增长还具有很大的潜在空间。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我国具有超大的消费市场,因此西藏必须跳出本地消费市场的空间和规模局限,积极融入全国大市场,进入国内大循环。同时利用当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人民对文化、旅游、高原绿色产品的巨大需求,充分发挥西藏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本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使高原绿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农牧特色产业、藏医药产业成为西藏经济新的增长点。

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开辟西藏经济发展的新空间。西藏地处东亚与南亚、中亚的“十字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定位为“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指示着西藏对外开放的方向和重点。这是西藏迈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点方向。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川藏铁路以及其他多个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的西藏,需要进一步背靠祖国尤其相邻省市,将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统筹起来,通过建立新的机制,全方位地吸纳市场主体参与,将西藏建成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在我国面向南亚开放门户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23]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西藏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4.强化中国藏学研究,为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藏学研究对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改革开放等做出突出的贡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藏学研究服务于西藏治理尤其是与西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藏学研究的要求上有较大差距,还没有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增强“四个自信”,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中国藏学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藏学研究并非仅在中国发展,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发展起来。当今的中国藏学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担负的历史使命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促进西藏现代化发展。在国内,巩固西藏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面临瓶颈,民生改善遇到难题,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任务艰巨。因此,中国藏学应在正确鲜明的立场下,以服务于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生态等多角度研究西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束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恢宏历史进程给西藏现代化带来巨大契机,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也给西藏现代化带来机遇。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我们要走的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发展的现代化。然中国幅员辽阔、广袤的国土上存在不同资源禀赋、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区域,区域差距仍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切实解决好西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紧迫课题。

西藏的现代化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西藏特点”,且当前已经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总体说来,西藏的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是东亚、南亚、东南亚结合地区,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为地处于高海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文化浓厚的地区提供了一种可供参照的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为这些地区尤其是喜马拉雅地区中希望走现代化道路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同时,西藏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因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西藏从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2.4%。尽管近年来有所放缓,但在2015年至2020年,年均增速仍然高达9.0%。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在中央的支持下西藏有很大机会实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目标,可以完成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任务。

虽然经过70年的发展,西藏有了良好的现代化基础,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西藏要实现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牢牢抓好西藏的发展、稳定、生态和强边四件大事,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更加积极的开发政策,注重发展改革的系统性,强化服务于西藏现代化发展的藏学研究理论体系,进一步释放现有经济增长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以推动西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确保西藏能与全国一道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注释:

①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同理。

②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③网址:http://www.gov.cn/2008lh/content_912142.htm,检索日期2021-07-08。

④根据1980-2020年西藏经济发展情况,对全国与西藏GDP指数和GDP平减指数进行比较,西藏的通货膨胀与全国大体相当,故采用2%的通货膨胀率作为本文测算的基本假设。

⑤根据“第二个一百年”周期为1949-2049年,本文认为“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较2020年就需要翻两番”不包括2050年。

⑥常住人口采用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统计口径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⑦1991年,新闻出版署、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调整少数民族省(区)图书发行折扣的若干规定》第2条指出,少数民族省是指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家规定视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青海、云南、贵州省。

⑧网址: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2802304,检索日期:2021-07-01。

⑨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21-01/29/content_5583518.htm,检索日期:2021-07-01。

猜你喜欢

西藏现代化经济
都是西藏的“错”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神奇瑰丽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