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在影像中如何为故事服务

2022-06-10杨雪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4期
关键词:色调节奏色彩

杨雪(吉林艺术学院)

一、影片中的色彩心理学

影片故事的主题和内容首先决定了影片的整体色彩基调。影片故事的主题内容可以分为悲剧、喜剧等不同类型,根据这些故事的主题,来设置相应的色调。当我们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基调,就会发现色彩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成熟的导演往往在拍摄影视作品时,会把色彩的合理运用作为调动观众情绪的原动力,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和色彩的恰当运用密不可分。

自20 世纪30 年代,有色电影被发明,而巴拉兹贝拉也早有预知,对颜色的剪辑和混合产生的蒙太奇效果将会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种颜色的混杂配置给蒙太奇带来了更鲜明的表现形式,各种颜色都具有各种浓郁而悬殊的性格特质、意象含义,都可以引起人联想、想象,甚至触发情绪;而颜色的强烈反差和配合所构成的各种情景之间极大的反差,所发挥的也不仅仅是点缀和装饰效果。色彩通过视觉冲击引起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从而激发观者的情感想象。人类也会对各种各样的颜色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灵、生理反应,在电影中也一样出现了色彩心理学。在色彩心理学与艺术科学里,冷色通常代表凌晨、阴冷、潮湿、灰暗阴暗等意义。暖色则常代表回忆、温暖、怀旧。例如谈到红色,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大多是热情、躁动、太阳、火光;例如谈到蓝色,人们往往会想起蓝天海洋、潮湿、寒冷、忧郁.而色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更多源于我们的生活,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产生了"共感"。而在电影工业中也运用了这一特性,运用色彩心理学,通过观者对色彩产生的感官感应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二、影片主色调变化所形成的色彩节奏

一部影片中,既可以用颜色划分出不同的故事时间,还可以用颜色设定不同时段落下不同的叙事氛围。在影片中,大面积重复出现的颜色为主色调,而在大面积重复出现的色调中也会设置一些矛盾冲突点,目的是为了推动后续的情节发展,从而会在主色调中产生出其他与主色调不同的小色调。通过这种整体和局部的冲突与对比,达到烘托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主色调在影片中可以突出剧情的主题,局部色调可以突出剧情的矛盾点。影片色彩节奏的控制中,节奏的产生来源于影片主题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为了表现主题和情节,才产生了色彩节奏,而节奏能对作品整体起到对比丰富的作用。由此可见,当画面中的色彩趋于重复或近似时,观众所看到的心理感受常常会趋于统一,影片所烘托出的情感氛围也愈来愈强烈。而此时画面中会根据相近色调所占的视觉面积比例大小有所增减,也会带给观众一定的联想感。

三、以局部色调烘托为线索来把握故事的节奏

色彩节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态,结合剧情后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共鸣。从场景的转换,氛围的营造,再到情绪的渲染,状态的刻画等等,实现色彩表现相互颠倒,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色彩在实际应用中,在使用色彩节奏推进剧情发展时,需要紧跟情节改变而变化,朝着更高阶段的发展行进。但同时还要考虑到反作用于剧情,做到与整个故事的发展相辅相成,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一方面,以局部色调为线索体现影像艺术的主题,运用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使结合更加密切和频繁。通过色彩给受众产生通感,找到共同的情绪交叉点,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

另一方面,为了烘托人物形象,凸显影片的主题,侧重局部的色彩渲染力能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顺应了影像整体色彩风格的需求,又提升了整个影片的艺术视觉输出,有效表现人物形象与性格,传递给人一种诉求,可谓一举多得,是影像媒体的艺术所在。

四、运用特定色彩的象征意义隐喻某种观念或态度

色彩节奏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结合剧情后能够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从场景的切换,气氛的营造,再到人物情感的渲染,心理状态的刻画等,都对促进剧情的进展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意义。当运用色彩节奏推动剧情发展时,需要紧跟情节改变而变化。在电影的故事中,关于颜色的特定隐喻至今仍然存在。色彩与电影的融合,不仅为作品提供了更多的造型手段,更有助于为观众呈现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过去电影对于色彩的运用,多以复制现实场景为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赋予了电影更为多元化的内涵和审美元素。依托视觉印象、情感表现、结构象征三个要素,从而更好地为电影故事服务。从人类色彩观念的初始化形成而论,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色彩印象具有先天的本能直觉,无论是太阳、火焰所象征着热烈与兴奋状态,还是黑色夜晚所蕴藏的沉稳、神秘,都体现出色彩所潜在的表现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色彩在从最初用于造型场景之外,逐渐转向对表意、象征等功能的挖掘。由于色彩所引发的视觉效应具有快速、即时的特征,为了确保色彩产生的印象更加持、深刻和明显,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这就需要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进而满足受众群体的视觉享受需求。

(一)色彩的印象

色彩最初服务于影视作品主要是提升影片的真实感。相比于黑白片的抽象,色彩的应用可以全面而有效地制造和区别景深,从而刺激和引发强烈的感官功能。当然受众群体的视觉承受力一般是有限度的。假设在影片中过于刻意提升色彩的比重,往往会造成极端的视觉表现,人们会出现视觉疲劳的心理和现象,从而对影片故事的情节、主题叙述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观影结束之后,色彩如若成为最深的印象,电影的拍摄无疑就是失败的。为了确保色彩使用能够处于合理的结构,这就要求与影片故事的主题保持高度吻合,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够毫无作为。以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为例,影片着重要表现的就是回忆中的浪漫与现实的苍白之间的对比,为此在色彩的应用中十分用心和巧妙。一方面,在父亲和母亲恋爱的情节之中,特意渲染出鲜艳温暖的彩色画。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切换呈现中,采用都是黑白的画面,通过凸显视觉上的差异,以此表现不同的时空关系。又例如在一些影片当中,为了表现剧中男女主角的感情变化,在四季的变换中,通过运用四种不同的色调衬托四个季节的变化,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观众。

此外,色彩的应用可谓剧中的点睛之笔,以黑白环境中的彩色主体为例,主要是为了引起了观众激情的爆发,由此对剧情所要表达的宗旨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留下久久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冷暖色彩与情感

色彩的表达意识是美学的传递,作为画面感情外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影片要想真正吸引观众,一定要从色彩的情感入手。以情感为中心,基于色彩的扩张反应和收缩反应,将色彩的信息与影片有机关联。色彩与情感作为一对好兄弟,基于大脑感知、想象与加工,让人体产生不同的感觉,确保影片故事的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色彩有冷暖之分,人体对于不同感情色彩的颜色感知十分分明,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人对冷暖的感受最为直接,其中暖色可以让人体产生兴奋的感觉,整个观影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舒适。而冷色系的应用,主要基于故事本身的内涵和特殊环境,会让整个故事场景变得宁静、低沉,此时人体会随之处于情感抑制的状态。

基于自身服务于电影故事的功能属性,色彩的处理要充分利用色系的冷暖属性,以期为环境气氛的烘托或者人物心理的揭示发挥积极的效能。此外冷暖色还与人物情绪息息相关,基于人的视觉心理因素,通过冷暖色调的正确处理,导演能将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进行呈现。在具体的服务应用过程中,以面部表情为例,利用冷暖色彩的变化,从而彰显并揭示人物情绪的波动。其中色彩色调、比例的合理搭配,更有助于不同情绪内涵的传递。其中柔和的面部色彩主要凸显人物宁静的心态,而强烈的色彩则侧重于剧中人物心情的亢奋。在某部影片当中,起初剧中主人公处于青灰的色调当中,这暗示着童年成长的不快乐。而经过爱的抚育之后,孩子逐渐成大成人,成为有抱负、有学识的青年人,影片结束时男孩和心爱的女孩走在色彩斑斓的田野上,暗示着小男孩的蜕变。色彩的巧妙运用还能够为观众传递细致的情感,为故事和剧情的发展推波助澜。虽然色彩无法改变一部影片的剧作结构,但是在特定需求下,能够使人物情绪及情感更加形象化,一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来会为整个影片提质增效。

色彩的作用是强烈的,很多知名导演都十分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对于色彩情绪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他们善于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结合心理及叙事的需要,通过使用色彩的单一表达或集中呈现,从而给观众带来与之匹配的视觉刺激。我国知名导演张艺谋就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有着很高的造诣,在其所执导的《红高粱》影片中,精心营造的大红基调无不彰显着无限的张力,影片内处处都被红色笼罩着,这不仅是基于剧情的实际需求,也是唤醒观影者情感波动的主要元素,为此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色彩是情感的象征,无论是夸张性质的色彩应用,还是将色彩进行针对性的变相处理,一定要避免出现莫名其妙的色彩刺激,应与故事影片气氛和感情表达相一致,让观众感觉出乎意料的同时,细品又觉得剧情故事在情理之中。

(三)色彩的象征

色彩承担着影片视觉传递的重任,而且成为构图的元素。精准有效的色彩运用不仅可以彰显影片巨大的感染力,而且能够为影片的思想含义输出提供更多的保障。色彩的象征,从本质上来说绝不是一种形式或者着色手段而已,而是贴合于影片主题与叙事本身。这种象征是一种主观感受,色彩的运用除了能够表现人物情绪之外,还兼具着象征性的功能。例如红色则象征热情、热闹和幸福;橙色象征光明、兴奋和甜蜜;黄色象征高贵、希望和愉快;绿色象征青春、和平与新鲜;蓝色象征深远、理智和永恒;紫色象征优雅与魅力;白色象征朴素、纯洁和明快;黑色象征沉默、犹豫与寂寞;灰色象征阴暗和中庸。观影者对影视作品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主要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同时更加侧重叙事与写意的协调,从而产生出极大差别下的一种意义象征元素。例如以黄色为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是皇帝的皇冠、龙袍还是圣旨,都是金色的。在描述我国古代历史题材的故事影片中,黄色就象征着高贵、典雅。而在反映我国陕北高原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黄色则象征为民族文化的灵魂,依托自然景观中的黄色基调,俯瞰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震撼,作品定会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而以红色为例,在影视作品中,红色代表的生命和活力,也是炙热生命的象征。色彩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出一些约定俗成的象征性色彩,这些象征性色彩在影片中的应用,不仅会让光中更加亲切,而且容易触动光中的心弦,甚至直达观众的心理和灵魂。作为文化象征的影视作品,色彩是经过重新提炼和加工的,主要还是为剧情本身而服务,经过创造性的色彩组合,产生更具个性和共性的色彩。在画面色彩处理中,色彩象征也体现出更高的视觉美学价值,由此获得普遍的意义。随着色彩象征更趋向于理性化,除了表现表层自然属性之外,导演会专注于更深层次的象征色彩传达,使得电影的内涵更加丰富和饱满,不仅促进了影片生命质感的外部显现,而且画面中隐喻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好的呈现。色彩的基调能够赋予影视作品整体的色彩倾向,从而渲染并烘托出故事的主题。

五、色彩在影像中如何为故事服务

在前文中我们探讨了影片中色调整体和局部的变化会产生色彩节奏。所以色彩在影像中是如何为故事服务的呢?

通常而言,影片的故事情节变化产生色彩的节奏起伏。在影片的剧本创作中,除了剧本的主题外还会强调出故事中情节的矛盾,而不同矛盾点的设置就会在整体的色彩基调上引起颜色的变化,并配合剧情需要,从时间长短或是颜色的变化程度发生改变,随即就会形成色彩的节奏。

因此,影视动画的主题和内容能够确立影片的主色调,进而形成影片整体的风格基调,其中主色调与对比色调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即为影视动画中的色彩节奏变化,种种色彩节奏的变化是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和故事的矛盾点形成的。影片利用片段和片段间的相互配合来推进故事情节,整体与局部段落之间则会形成色彩节奏,通过色彩节奏的变化形成该影片中的叙事段落。段落间色彩的变化控制,不光可以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也能进一步强化影片中的氛围效果,使观众对剧情产生共鸣。

而色彩节奏在影片故事中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通过色彩节奏的对比变化可以分开各自段落的故事情节,构成故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是色彩的变化是剧本发展的具体表现,通过各个情节与故事点的对比从而进一步的推动和表现故事剧情,通过局部色彩烘托把握整体的故事节奏;三是特定色彩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能够表现出角色情感和情绪的变化,甚至能表现出故事的整体主旨和观念。

猜你喜欢

色调节奏色彩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YOUNG·节奏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In Spring!春之色调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