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在民族音乐剧中的呈现
2022-06-10陈国涛山西朔州高等专科学校
陈国涛(山西朔州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剧作为一门独立、新兴的艺术,相对于其他舶来艺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但是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舞蹈作为流传已久的艺术门类,同样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共同协助和大力的支持,诸多的文艺作品中如文学、美学、绘画、音乐等,但与舞蹈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就是音乐。本文主要是从舞蹈表演的视角,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出发,探讨舞蹈表演在民族音乐剧的关系以及呈现作用。
一、音乐剧发展简述与舞蹈的审美特征
音乐剧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门类,这个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发展已有近50 个年头了,如何将西方音乐艺术形式民族化,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有人说“音乐与舞蹈是孪生艺术”,这个说法是十分确切而恰当的。因此,对于提高音乐剧编创水平,掌握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上的共通关系和共同特点,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剧的简述
音乐剧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诞生于20 世纪初的欧洲,真正取得巨大商业发展成就是19 世纪中叶在美国。音乐剧是集戏剧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和舞台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新形式,音乐剧内部的戏剧语言、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等不同语言模态间的互补至关重要,演员的舞蹈身体语言成了当今音乐剧创作与表演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多种艺术元素相融合的集合体,以其自身囊括多种艺术元素的形式,成为当今舞台艺术上的瑰宝。美国音乐剧古典叙事流派的创始人小哈姆斯坦讲:“以音乐为核心,以舞蹈表演为辅助的,都可称为音乐剧。”
(二)音乐剧中的舞蹈重要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是以人的形体动作语言为表现手段的舞台艺术,被誉为“流动的雕塑”。在音乐剧中舞蹈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在舞美等各个环节的配合下,展现在舞台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发展主要基于歌剧的表现形式,并融入了西方的乡村音乐、爵士乐、说唱以及现代舞等多种艺术手法,发展成为以音乐为主导、戏剧为基础、歌舞为重要表现的舞台剧。综观早期的欧洲音乐剧,都以载歌载舞为表现手段,舞蹈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剧中戏剧表现得相对薄弱,相对而言歌曲和舞蹈得到了发展,音乐与舞蹈成为支柱。从1927 年现代美国音乐剧之父杰罗姆·科恩与小哈姆斯坦联合创作的《演出船》开始,音乐剧的戏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加强,虽然戏剧成分在音乐剧中的发展成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舞蹈和音乐在其中的地位已然不可撼动。因此可见,在“百老汇歌舞剧”时代,无论是在《歌剧院魅影》《猫》还是《美女与野兽》等剧作中,展示了舞蹈艺术在音乐剧中的极端重要地位。
(三)音乐剧中舞蹈的多样性分析
“在音乐剧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音乐剧中的舞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也出现了一定阶段的代表风格,即纯娱乐插舞时代、爵士时代、百老汇芭蕾和现代舞时代、爵士舞个性化时代、多元化、新视听的舞蹈时代等。这几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种舞蹈类型都在精益求精,谋求发展,当今正是它们共存的时代。”
吉莉安·林恩编舞家,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猫》《歌剧魅影》都有惊艳的创作影响力,她身为古典芭蕾演员出身,她在《猫》中运用了古典与爵士的相融合,编创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舞蹈风格。音乐剧《妈妈咪呀!》中的舞蹈编创也十分有意思,幽默有趣味性的迪斯科,动感鲜明;性感劲爆的拉丁舞,吸引眼球。既有简约的动作语汇带来的娱乐性,又有传播性,好像无人不晓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存在。
百老汇音乐剧的舞蹈语汇,大致来源于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欧美代表性的民间舞和流行舞。挖掘音乐剧中舞蹈创作形式的“新”找寻不同领域舞种的“新”。用舞蹈贴切表达音乐“剧”中戏剧人物,运用这一丰富源泉,发挥舞蹈传情达意的优势。也要在音乐剧中舞蹈展现的多样性里,避免让人觉得眼花缭乱,精准的运用最为关键。
二、舞蹈表演在音乐剧中的特征与使命
(一)音乐剧与舞蹈表演的关系特征
作为独立于其他音乐艺术的新艺术门类,音乐剧其舞台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对舞蹈具有较高的依赖度。
通过研究发现,在欧洲音乐剧中芭蕾舞、踢踏舞、流行舞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其中。例如在早期百老汇音乐剧中常见的表演手段之一就是踢踏舞,由于踢踏舞具有幽默诙谐特质,并且带有很强的炫技性,它经常被用于与滑稽表演结合,在表演过程中借助一些如手杖、雨伞等道具,就有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
对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舞蹈与音乐在很多方面是密不可分的。舞蹈又是特殊的艺术,它不受文学语言的约束,便可以做到沟通情感,让舞者和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情感和心灵上的共振。舞蹈是以具有节奏韵律性的人体动作、表情达意和组合图像为主要形式的表演艺术;是在特定的时空内展现其美的形态和思想内容的时空综合艺术;是视觉艺术的同时也是表演艺术。在同样的一个艺术作品里,有不同的表演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表演艺术作品,则效果也不尽相同。综上所述,舞蹈与音乐两者之间,从表演形式到情趣风味都是浑然一体,合二为一的。两者结合能够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使之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从而使人们的听与看互相回应,舞蹈与音乐在音乐剧中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从而取得艺术享受上的愉悦与丰收。
(二)音乐剧中舞蹈表演的使命
在音乐剧作品中的舞蹈与音乐相互依存,表达同一内心情感,介绍同一特定环境,向着同一个最终目标而相互统一为整体。就其统一的程度来说,势必将超越舞蹈与音乐两者自身的范畴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上的审美情趣。虽然音乐剧中的舞蹈与音乐,分开来看前者是时间,空间和视觉的艺术;后者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从艺术门类来划分它们成为两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但在音乐剧中两者的内在联系却始终不曾有过割裂,相反这种联系比任何一种艺术的联系都更加紧密,并始终保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两者在音乐剧中缺一不可,如此惟妙惟肖的关系,使人们确认:舞蹈在音乐剧作品中具有使舞蹈与音乐相映生辉的艺术作用。
三、中国民族音乐剧中舞蹈编创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音乐剧延绵不断地流传到世界不同国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既具有音乐剧主体艺术特征,又具有不同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剧。音乐剧在我国发展较早,20 世纪20 年代上海就出现了许多照搬欧洲和美国舞台的作品,但相对简单且不够成熟。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音乐剧在融入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后被中国观众所接受,我国的艺术家们在音乐剧的本土化与民族化的艺术发展上更加重视了起来。通过对表现形式、音乐、舞蹈、舞美等进一步完善,同时融合西方音乐剧的优势和特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30 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创作出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剧。
所谓民族音乐剧,就是指民族文学或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在音乐剧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讲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剧中的体现,它不仅体现为作品中的民族性、地域性,也体现为对民族歌曲的直接引用、民族舞蹈的借鉴,抑或是对它的重新编排等,更重要的是还包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
(一)舞蹈语言对音乐剧人物形象的塑造
舞蹈语言对于音乐剧的舞蹈创作来说,它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素材,必须要经过舞蹈家或者编导的加工和再创作,和音乐剧中的特定人物性格、人物情感、戏剧情节等规定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戏剧情境的使命,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其中对人物形象塑造是舞蹈在音乐剧中的重要目的,音乐剧如果没有舞蹈存在,那和音乐会别无二致。
由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加强了以声音为媒介的音乐剧表演节奏提升,使舞蹈体态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得到更鲜明的揭示。同时,使音乐表演所蕴含的内在生命情感内容也通过舞蹈形体的表演而得到更具体的阐释和升华。而对情节的表达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音乐剧的核心思想,它的使命就是清楚、直观地表达和阐释创作者的意图以及音乐剧所要阐释的核心思想。
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要根据情节的限定,比如剧中表现大肚便便的孕妇、老态龙钟的老年人,那么舞蹈动作就要根据人物的身形、步态与动作节奏、年龄等展示出来。例如表现步履蹒跚的老人,那就需要舞者将形体动作放慢,表现出迟缓无力感甚至是弱不禁风的样子来;再比如剧中人物是一位少妇,那她的舞蹈动作就要表达出柔和并富有亲和力的状态等。例如在音乐剧《大红灯笼》中,梅珊轻移莲步走向前去,颂莲在台下静静倾听,虽在庭院之中,但四周却特别荒凉,只有一轮清月挂在头上。与此相衬,只有一条清婉的声线作为犹若叹息之声的独白,同时配合《杜十娘》婉转凄凉的曲调,不经意间,一个水袖、一个翻指,将梅珊内心的苦楚和矛盾描画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舞美和灯光的铺垫,表达出梅珊的顾影自怜,心有不甘的诉求。
(二)舞蹈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符号
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是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外在塑造,如果从艺术符号形态学的角度来审视,它体现了舞蹈作为空间表现艺术向音乐剧作为时空综合表现艺术的转化。
舞蹈和音乐,作为音乐剧的艺术符号,它所展示的本质是人的内在生命活动的符号特征。第一,舞蹈符号和音乐符号在显现人的内在生命情感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这种表征内在生命情态过程中的同态性,使两者的符号形式存在着某种互渗性。第二,从符号阐释的角度看,非具象的音乐声态所蕴含的生命情感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可由舞蹈体态得到具象性的进一步阐释,具象的舞蹈体态所蕴含的生命情感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由音乐声态得到非具象的进一步阐释。音乐声态符号为舞蹈体态律动提供时间的节奏样式,并以音乐艺术直撼心灵的音响形式揭示人的内在生命的内容,对舞蹈内容进行独特的阐释,或者说把具象形式的舞蹈体态符号所蕴含的生命隋感意义以时间的、声态的非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声、灵、肉的统一。
(三)舞蹈语言组织音乐剧叙事脉络
一部音乐剧的成功不仅需要演唱者那优美的音乐唱腔,更与舞蹈表演息息相关。而舞蹈成功与否则与舞蹈的编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作为音乐剧创作者之一的舞蹈编导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闻一多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1.以舞蹈来表达戏剧性
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地位不可谓不重,它的存在是以推进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为目的,从而使整个剧情发展更具有戏剧性。以舞蹈的形态表达来写戏、叙述事件、人物冲突以及人物性在音乐剧中的变化发展,因此是音乐剧戏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整个剧目中叙事情节发展的必须场面,如果跳过或者脱离舞蹈,将会使剧目的整体情节线索显得支离破碎,也会令观众产生费解的情绪。
2.以舞蹈来表达情感
抒情功能是舞蹈在音乐剧中的重要作用,即运用舞者的形体语言(包含面部表情)等形体美感符号,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情绪以及欲望等这些比较隐秘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较为流畅且鲜明可视化的形态,构成视觉意向,达到与音乐剧抒情的舞蹈场面。诚然,在音乐剧中用以抒情的方法不止舞蹈一种,其中背景音乐、歌唱者表演、台词等都可以表达情感,当把上述各个要素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抒情场面,营造出更加美妙独特的抒情审美特质。
四、结论
纵观这些年的音乐剧创作舞蹈编创一直都是原创音乐剧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国的艺术家们在音乐剧的创作上经验尚浅,而音乐剧中的舞蹈编创就更加捉襟见肘了,舞蹈编导们在音乐剧编创上基本不会用舞蹈来写戏,显而易见至今尚无一部较好的戏剧性舞蹈作品出现。音乐剧舞蹈创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舞蹈语言的贫乏,观念陈旧,甚至在有的作品中毫无新意可言。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遗产丰厚,可借鉴的各种舞蹈素材非常之多。但是当下更多的音乐剧中充斥着粗制滥造的流行舞蹈,而那些外国的芭蕾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蹈编导们要么原样照搬,要么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根本不去采纳、吸收、融汇其中的精华并加以创新,推陈出新创作出属于无愧于当今时代语汇的舞蹈语汇。
我国知名的专业舞蹈家也不少,在当代舞台上的编创家更是非常的活跃,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要真正进入音乐剧的舞蹈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摒弃原有的观念和自身的优越感,从小做起,多去研究欧洲那些成熟的经典剧目中的舞蹈场面,潜心研究方能厚积薄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