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鉴定的观念与方法
2022-06-10梁东雷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梁东雷(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著名书画艺术作品流传较多,时代复杂的背景下也造成了书画作品样式繁多,收藏过程变幻离奇等情况。许多作者的作品年代已经无从考证,增加了鉴定工作的难度。1978 年以来,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无良商人通过临摹、伪造、添款、刮改、拼凑画芯、挪移题跋、转山头等造假方法蒙骗收藏买家。为了我国的历史研究、美术史研究和古书画鉴定研究,完善鉴定工作势在必行。
一、书画鉴定对象
中国的书画鉴定主要针对中国的书画作品进行真伪的鉴别,更加注重对鉴别理论与鉴别原则进行经验累积和研究指导。中国书画鉴定对书画的艺术思想和鉴定思想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丰富书画鉴定经验,并对鉴定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中国书画鉴定的主要对象为书画,即中国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两大类。书画作品既可以作为鉴定的对象,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从真伪的角度上也可以将书画分为真品与赝品两类。
(一)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为使用毛笔书写的汉字,是具有四维特点的抽象的符号艺术,能够充分体现出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能够充分反映出以人为主体的学识、气质、修养、精神等。中国书法的特性主要为:①字体(书写对象):真(又称正书,也称正楷、楷书)、篆(一般指的是包括大篆与小篆两种字体。大篆是早期的篆书,又称籀书,主要是指青铜器和石鼓上的古文字)、行(处在真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它比真书书写起来迅速,比草书字体容易认识,在日常应用和书法活动中被大量使用)、隶(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它简化了篆书的繁难字形,又把篆书的圆转笔画变为接近方折,在字形的结构上完成了由象形性变为笔画性的演化,书写时比篆书方便,为以后真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草(是人们在书写实践中为了追求方便、快捷而创造出来的,以后在书法艺术活动中,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得到不断的发展)等;②书体(书写风格):欧(阳询)体、颜(真卿)体、赵(孟频)体、柳(公权)体、瘦金(赵佶)体等。中国书法最重要的是运笔,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轻重、方圆、提按、转折、藏露等,忌讳浮滑轻薄。书法的艺术美感主要从字里行间的节奏、气势以及韵律来表达,对作者与情绪和意兴能够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书法鉴定方面通常会采用目鉴结合考订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书法作品,审视作品中的用笔和用墨特点来对书法作品中展现出的时代信息和个人风格进行鉴定。另外,相关的纸张、印章、落款、装裱等形制也能够作为鉴定的参考。
(二)中国画
中国画即国画,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成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位。中国画主要采用毛笔、墨以及其他植物、矿物等颜料在特定的绢、宣纸上进行绘画。按照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段可以分为:勾勒、水墨、写意、没骨、工笔、设色;按照画面篇幅样式可以分为:扇面、横卷、立轴、册页;按照内容题材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中国画在表达形式方面更加注重笔墨线条的运用,对墨色的晕染、轻重、线条粗细有独特的掌握。更会通过干湿浓淡、钩皴点染结合的形式来对事物进行客观表达。采用虚实、留白以及疏密等表现手法来巧妙地进行构图。在空间处理方面中国画更加灵活自由,采用以大观小的手法来展现重叠的山,以走马看山的画法来展现长江黄河。中国画的特点在于神形兼备、中得心源、气韵生动、外师造化。画面上通常需要题诗盖章,将书法、诗文、绘画与篆刻融合在一起。
二、中国书画的鉴定观念
鉴赏指的是艺术,鉴定指的是科学。在早期的鉴定观念里鉴定与鉴赏始终没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鉴定主要针对的是书画的真伪,鉴赏主要针对的是书画的艺术价值。鉴定的本质是学术而非艺术。中国书画鉴定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①采用哲学唯物辩证法、学科交叉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对书画进行鉴定;②中国书画鉴定的心理机制(特征、图式、定势以及直觉);③基本理论包含风格鉴定、文献参考、文字检验、文字学科、美术考古等鉴定理论;④历史参考包括中国书画鉴定史、中国书画作伪史;⑤鉴定思想研究;⑥中西方绘画鉴定差异性分析;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
与品鉴艺术不同,中国书画鉴定的观念主要是以科学的方法来对书画的真伪进行辨认。鉴定书画真伪的方法并不等同于鉴定学的理论研究,只是鉴定学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中国书画鉴定观念不是仅仅追求操作方法和手段,而是确定中国书画鉴定学科的主体。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书画作品的真伪并不能解决整个中国书画史和书画鉴定行业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真伪的辨别结论只是能够应用的一个结果,受到主观思想和客观理念的制约,而客观理念才是中国书画鉴定工作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书画鉴定除了对具体的书画作品真伪进行鉴定,对具体的细节真伪进行分析和考证以外,还具备宏观的历史意义。需要采用科学的学科意识和历史的辩证思维方式对中国书画作品进行真伪鉴定。通过理性的鉴定方式来深度挖掘学科文化的背景,构建其完善的学科框架,引导中国书画鉴定学科的实践操作稳定有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起完善的中国书画鉴定理论体系至关重要。随着高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书画鉴定工作中逐渐开始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鉴定知识的更新也是现代中国书画鉴定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在中国书画鉴定方面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已经远超其他鉴定工作。因中国书画鉴定具有较为复杂的特性,在鉴定操作方面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科学技术。从原本的侧重文科逐渐开始朝着文理兼备甚至是侧重理科方向发展。进行中国书画鉴定时需要具备丰富的科技知识和扎实的文史功底,中国书画鉴定的未来发展要改变传统的师徒传承教学方式,通过设置科学、规范、合理的鉴定课程,融合理论与实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的鉴定人才。这样才能够改变中国书画鉴定知识结构,综合性更强的高素质实践性人才。及时更新中国书画鉴定观念,探索中国书画鉴定新理论,以此为基础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国书画鉴定人才,推动我国书画鉴定学科的稳定发展。
三、中国书画的鉴定方法
中国书画最为常见的鉴定手段为目鉴和考订。对书画本身以及体现出来的画家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进行详细观察,辅助对比笔迹、画迹、题跋、落款、印章、纸质、装裱形制等得出鉴定结果。中国书画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时代信息和作者风格,其他则是辅助的依据。具体的鉴定方法包括:①风格鉴定;②文献鉴定;③公安文检鉴定法;④款印题跋鉴定法;⑤现代化科技鉴定(建立数据库、计算机扫描、荧光光谱、激光技术、显微红外光谱、DNA 技术等);⑥书画作伪史、书法绘画史研究鉴定。鉴定师应当熟知书画的构成要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能够深入了解从古至今常见的书画作伪手段。
(一)风格鉴定
书画作者的个人风格是最为明显的鉴定参考,每个作者的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当时的文化、政治、作者经历、作者心态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作者所处的地域、年代,人生的经历,产生的思想观念,形成的性格以及审美,个人习惯,采用的工具差异性,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整体风格。即使是相同的作者,在风格方面也会有所差异。个人风格极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客观因素影响。作者的风格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但对比时代信息更加具体,也更加容易鉴别。
(二)时代信息鉴定
时代信息是书画诞生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征,通过时代信息能够辨别出作品诞生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相关信息,通过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人物、服饰、家居等能够展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也能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充分反映出人们的观念与审美。不同时期的作品都能够充分展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这也是中国书画鉴定的主流鉴定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时代相同也会出现风格不同的作品,这就需要按照时代的分类进行一一对照,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观察、认真比较、认真研究、认真学习,充分掌握书画的客观规律,就能够通过时代特征来对书画进行真伪鉴定了。
(三)文献鉴定
中国书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就是查阅古人的著录和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证明该作品确实著录过,则可以进行深入翻阅查找作品的相关评论。需要注意的是,著录是带有主观个人意愿的,著录人也会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和个人的主观原因故意将赝品判定为真迹。因此现代鉴定研究中将古代著录作为辅助鉴定方法,并不是完全依赖。同时也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和极有可能为作者孤品等多种原因,无法寻找适合的相似作品对书画进行时代信息和个人风格的对照,文献鉴定辅助方法才没有被完全淘汰,甚至在这样的条件下还会称为鉴定真伪的关键要素。在这类特殊情况时,辅助参考依据作为鉴定的唯一参考信息,仍然需要与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针对半真半假的作品时更是需要多方面研究鉴定,不能轻易妄下结论。
(四)材料鉴定
以古代的卷轴画为例,这类画也可以称为纸绢画,以元代为分界线,元代之前的书画均为纸绢,元代之后才逐渐开始被纸张所替代。鉴定师可以通过书画的材料来对书画的年代进行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是后人通过古旧纸张来进行伪造,另一种是现代的做旧技术同样也可以伪造。对于古旧纸张伪造可以通过对纸绢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来进行鉴定,结合作者的个人习惯、表现方法、技法特点等进行纸绢的质地和作品的时代信息、个人风格是否能够达成一致,进而对作品进行鉴定。现代做旧技术则需要鉴定师熟练掌握纸张做旧的方法,对作品进行纸张鉴别进而得出真伪的鉴定结果。在对书画的材质进行鉴定时,可以结合辅助依据来进行综合研究,如印章、装裱、著录以及质地等。这些辅助要素各具特点,不仅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也能够体现出其在不同材质上的表现形式。后人采用前人印章和旧纸绢伪造前人的题跋,无法用后代的印章和纸绢伪造前人题跋。类似这种规律都是中国书画鉴定的基础常识。
(五)印章鉴定
印章能够代表作者的身份,也是中国书画鉴定重要的鉴定依据。印章可以包括名章、闲章、各个时期鉴赏家的鉴藏章等,均能够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独有风格。印章造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古人的各类印章进行造假,这类情况较为少见。在鉴定时需要通过将印章和作品内容的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进行对比,考察印章的位置是否合乎规矩;另一种是伪造假印章进行造假,鉴定师需要充分了解印章造假的方法,通过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来判断印章是否为假的,进而鉴定真伪。
(六)题跋鉴定
题跋造假是从古至今最为常见的造假方法如赝品上造假题跋,这属于彻底的赝品;也有真迹上造假题跋或者从其他作品上剪裁题跋贴在真迹上,属于半真半假,较为难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从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着手进行分辨,对题跋的形式是否能够与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达成一致进行考察。从题跋作者所处的年代和身份进行题跋真假的分析。如果题跋是作者的亲朋好友或者同一时代的人所提,那么就算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不够清晰经典,也可以判定为真迹。如果是后人题跋则需要参考鉴藏章的鉴定方法,对题跋人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认真考察。
(七)装裱鉴定
中国书画的装裱也是鉴定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装裱样式,在装裱材质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造假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旧的作品拆下进行重新装裱;一种是作品与装裱均为造假。对古代书画的装裱进行辨别时,主要参考作品是否具备作者的个人风格,复合当时的时代信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本幅和装裱的时代风格是否统一。通常本幅和装裱均为赝品,那个人风格和时代信息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是旧装裱配赝品,则装裱的时代信息和个人风格与赝品则无法达成一致。这就很容导致一些鉴定师确定装裱的年代后不再详细考察本幅,进而导致鉴定失误的情况出现。另外,也存在着不熟悉装裱历史知识的造假者伪造出装裱形制不对的作品,这样的鉴定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四、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传承传统鉴定工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时刻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更新鉴定观念,引用现代化科技方法对中国书画进行鉴定实践,提升中国书画鉴定的效率与质量,让中国书画鉴定能够朝着数字化和量化的方向发展。融合传统经验鉴定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将单纯依靠个人经验和古籍查询的鉴定方法能够更具科学依据,推动中国书画鉴定学科朝着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可信的方向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