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

2022-06-10刘云青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头腔美声唱法腔体

刘云青(吉林艺术学院)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作为当下国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声乐演唱方式,一种源自西方一种源自中国,两种表演形式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最后形成目前拥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表演形式。近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也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碰撞,二者中所包含的相似性开始逐渐显现。这一现象也让艺术家们对其展开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对二者差异性和相似之处分析,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结合,在保留原本唱法的基础上融合彼此优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正是通过这些尝试,也为我国民族唱法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关于民族唱法是否应该结合美声特点或是美声唱法是否需要借鉴民族唱法的特色,这一意见在声乐艺术界并不统一。但是,从笔者的角度来思考,当下“地球村”以及“全球化”的观点提出,也是从侧面证明了,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处于一个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声乐艺术想要获得发展的方式一定不是故步自封,只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才能使声乐艺术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概念及其特点

(一)美声唱法概念及特点

美声唱法主要是指以意大利美声为主的声乐唱腔,最早是为上层贵族所服务。直到13 世纪中期欧洲音乐打破了原有的单声部音乐模式,开启了复调音乐的新世界大门,也为美声唱法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美声唱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体系,发展至今美声唱法也不再是指单一的意大利美声唱法,而是囊括了音乐会、歌剧、清唱剧、乐剧等在舞台上通用的唱法,这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无论是表现的内容还是使用的语言都不相同,但是,它们却使用同一种演唱方式就是美声唱法,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声唱法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大众认可度。

美声唱法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混合声区唱法,所谓的混合声区唱法就是指根据音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共鸣腔体发声,使真假声按音高的比例需求进行混合使用。正因为发声的腔体不同使声音带上了不同的音响色彩,也使得美声唱法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韵味。

(二)民族唱法概念及特点

民族唱法是一个广义性的概念,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唱法。民族唱法主要是指在我国漫长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段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表演形式或流派唱腔的一个汇总,几乎辐射到了中华民族各类声乐表演艺术。同样,民族唱法发展至今,在中华文化的漫长洗礼下,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技巧,在艺术家们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唱法。

民族唱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当然是其中包含的民族性,在演唱过程中传递出的极具民族特色的韵味、意境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都使得民族唱法无论是面对激情澎湃还是平静悠扬的作品时,都要求吐字的清晰以及明亮的音色,在表演过程中注重声情并茂并且与作品意境统一。

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异同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不同国家还是不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方式,这是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影响下形成的声乐艺术表达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出现的相互交融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促进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在我国长久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为了拓宽声乐艺术发展的道路实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有效结合,需要我们分析二者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同点

1.咬字和吐字的方法

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在表演的过程中,都要求咬字和吐字能够清晰地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的传递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要求使得咬字和吐字成为演唱者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美声唱法在表演时,非常重视歌词和咬字吐字的准确性,用声音将歌词从口中送出,做到能够字正腔圆口齿清晰的表现歌词。同样,民族唱法同样对咬字和吐字进行了严格的要求,民族唱法认为只有足够稳固的发音才能够表现出歌曲的优美,并且,对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有所规定,要求在演唱时能够做到依字行腔,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来传递民族唱法中独有的民族特色。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要求表演时演唱者能够吐字和咬字都能够清晰的表现歌词。

2.气息的控制

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气息可谓是整个歌唱的“支柱”。美声唱法主要是采用胸部和腹部混合使用的方法来控制气息的在身体中的流动,使演唱者通过调节气息的方式来控制声音的色彩是高亢明亮还是低沉幽静。民族唱法多是强调音色的明亮,所以通常采用的是腹部呼吸的方法。吸气时腹部随着气息的吸入而逐渐收缩,吐气腹部随气息的呼出而逐渐鼓起,这种呼吸方式在能够保证声音明亮的同时还能保证声音的弹性。气息作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支柱,两种唱法要求演唱者能够拥有连贯饱满的气息,并且都十分重视通过气息来控制声音的变化,这就要求演唱者对于自己腹部力量的控制足够精准,在保证气息流畅的基础上,还能根据歌曲的需要灵活的调整自己的声音。

3.发声位置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表演过程中都需要演唱者尽量保持自己的发声器官处于放松的状态,这些器官不仅包括了腹部、胸部等肢体还包括声带、舌头、嘴唇等,其实,就是要求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浑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因为肌肉紧张不仅会导致声带紧张,声音不够清亮之外还会加重对声带的磨损,减少声带使用寿命。而且,在使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表演过程中,都要求声音保持在“高位置”,虽然发声通道不同,但是发声位置都要集中在较高的位置。这种高位置的发声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需要表演者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成 。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头腔、胸腔共鸣的发声方式,运用合理科学的训练将气息和共鸣相结合来达到能够自然、流畅的发声,合适的发声位置训练需要演唱者长时间的连续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确保每次都能迅速找到准确的发声位置。训练初期音量不够洪亮是正常现象,切记不可因为要达到洪亮音量的目的,故意挤压喉咙使声带造成负担。自然、清亮的声音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正确且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使演唱者达到该目标。

4.共鸣方式

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都需要利用腔体共鸣的方式来发声,保证声音的穿透力。共鸣的腔体是声乐艺术表演中“音响”般的存在,具有放大声音的功能。其常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和头腔,头腔共鸣中有包含鼻腔和咽腔共鸣。美声唱法主要的采用胸腹混合腔体的方式,不同音区在发声时采用不同的腔体共鸣方式,如在较为平稳的中音区使用胸腔共鸣,在高音区则是采用头腔共鸣,其中作为关键第一点是无论是采用哪种共鸣方式都要保持发声通道的顺畅,这种混合腔体共鸣发声的方式可以使音域切换时真假声能够顺利过渡的同时,还能保证音色饱满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民族唱法对于音色的明亮和通透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其共鸣腔体通常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头腔共鸣(包括鼻腔、咽腔和口腔)上,使得发声位置比较靠前,民族唱法在呼吸上多采用腹部进行换气呼吸,吸气的时候逐渐收紧腹部,呼气的时候腹部则逐渐凸起。这种别具一格的呼吸方式和共鸣相结合,形成了民族唱法独特的色彩。在声乐艺术中,虽然两种唱法所使用的共鸣腔体有所差异,但是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对其运用的方式和控制的技巧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不同点

1.语言发音的区别

美声唱法主要是采用意大利语进行表演。意大利语的音节一般是由五个元音组成,发音方式与汉语比起来相对简单,所以歌唱时更为注重前后音节之间的流畅和气息的连贯。而民族唱法中歌词多为中文,汉语的发音不仅有四个声调,并且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平仄关系,这些条件要求民族唱法不仅咬字发音清晰之外,还要准确把握歌词中所包含的韵味,从而通过表演传递歌曲的意境。

2.气息运用差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中关于气息控制和运用的技巧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性,当然也包含了差异性。例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歌曲最高音到达小字三组的c 音,也就是high c,其音域跨度之大,要求演唱者在拥有高超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才能保证声音在到达很高音域的情况下,依旧浑厚有力。而民族唱法的因为需要声音明亮净透,气息的要比美声唱法更浅。更多的是借助气息来调整音色,使得表演中的音色能够圆润且明亮。

3.共鸣技巧的差异

在美声唱法中,主要是使用混合共鸣的方法,就是运用胸腔和腹部的力量结合通过头腔,其发声通道整体靠后,演唱时发声位置主要集中在双眉之间。在表演时需要演唱者放松发声器官的同时放低喉头位置,不论是在吸气还是吐气的时候,喉头位置依旧不变,同样口腔也需要以纵向的方式打开至较为夸张的位置,保证发声通道的顺畅,而腔体共鸣方面歌曲进行到低音区时主要采用胸腔共鸣的发声方式,中音区则以鼻腔和咽腔共鸣为主,高音区则是头腔共鸣为主。正是因为不同的音域采用的不同共鸣腔体,所以将歌唱的压力有效地进行了分散,减少了对发声腔体的磨损。美声唱法通常运用胸腔和腹部联合呼吸,要求每一次的吸气和吐气都能到达横膈膜,这样发声时气息就能有效的流动于两个腔体之间,在高音区时使用头腔共鸣能够使声音明亮且具有穿透力,而在低音区的演唱时,因为采用的胸腔共鸣的方式,整个腔体的体积比头腔更大,使得声音也更为浑厚。民族唱法在演唱中主要使用头腔或鼻腔的共鸣方式,使用胸腔共鸣的情况较少,因为,其共鸣腔体主要集中在头部,发声的位置以鼻尖为中点,整个发声通道较为靠前。喉头位置并不像美声唱法那样需要在所有演唱过程中保持在较低的位置,可以根据歌曲的需要或是腔体打开的程度上下移动,民族唱法在演唱时整个口腔则是处于横向的打开方式,这样可以保持声音明亮和通透。

4.演唱形式的差异

虽然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包含了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但是,两种唱法在面对不同的演唱形式时,都展现了自己不同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也使得美声唱法多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并且,需要根据规定的内容进行表演,几乎没有即兴的空间。不管是后来的歌剧、清唱剧还是乐剧的演出,都是在正式的艺术场合。其表演方式主要以歌唱为主,强调用声音来传递感情,肢体动作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演唱者的歌声表现中。民族唱法作为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声乐艺术的总和,其主要来源于民间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是对于人民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反映。

因为来源自民间所以民族唱法无论是演唱形式还是场合都更为自由,在采用民族唱法的表演过程中,注重声情并茂的展现。无论是肢体语言还是面部表情,都需要根据歌曲的发展灵活的调节,增加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并且可以根据歌曲的发展添加自己的即兴元素,使表演更为生动。

5.艺术形式的差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艺术形式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所造成的。美声唱法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教堂文化,正是这一特性使得美声唱法整体体现出节制的特点,在运用声音传递音乐中情感的同时,表达方式不能用力过猛点到为止。而民族唱法则是基于民间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而产生的,在不同的时期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是都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心声,所以,其表现形式都有豪放洒脱中还包括含蓄质朴的特点。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声乐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文化的背景息息相关,所谓的文化背景并不是单指文化,而是指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当时的民族人文精神、审美特点和风土人情的总和。正是因为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让声乐艺术具备了不同的思想和音乐色彩。正是这些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理念,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终使得中西方声乐艺术形式的差异形成。

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之路

在全球化影响下东西方文化飞速交融的当下,声乐艺术也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二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融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目前,关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结合发展的研究此起彼伏,无论是从用美声唱法演绎民族歌曲或是用民族唱法展现美声作品的现象都在增加,这也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大量种类的音乐涌入音乐市场,如嘻哈、摇滚、流行等,也使得以美声和民族唱法为主的声乐艺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只有二者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在发扬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认知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本身就是向大众展现声乐艺术魅力的载体,从本质上来看两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全球文化急剧融合的当下,我们在面对这两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时,应当保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想要在“文化大熔炉”的背景下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需要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很多艺术家前辈早就在发扬声乐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认知,如吴碧霞、戴玉强等声乐艺术家很早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为大众展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效且合理融合的可行性,也正是通过这些艺术家们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渐实现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个共同的认知,就是对于优美声音的追求是为了更好的发扬声乐艺术精神。

(二)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以中国这片有着浓厚文化底蕴作为发展平台的两种声乐艺术表演形式,其发展空间以及潜力都有待开发。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可以大胆吸取民族唱法中的特点,在保持原有的西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本土化的演变,使得西方审美和中式审美能够在融合的同时保持平衡,开辟出一条属于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民族唱法则是需要更加充分的向大众展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民族性,但是,独特的民族性并不代表着一成不变,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方式,民族唱法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也需要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需要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有着准确的认知,在彼此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保留自身特色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让二者为声乐艺术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虽然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但是二者之间并非只有差异的存在,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共性。分析和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不仅是为了帮助演唱者能够对两种唱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演唱实力,为了二者之间能够更为有效的融合。让两种声乐艺术通过良好的融合促进彼此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能够保证我国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让其走向更为繁荣的发展道路,在“文化大熔炉”的背景下充分地向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头腔美声唱法腔体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橡胶挤出装置
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探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声乐教学之歌唱着力支点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开孔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