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勒格的传统形态及艺术特点

2022-06-10布特格拉图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蒙古族部落节奏

布特格拉图(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一、贝勒格的起源

“贝勒格”,是蒙古舞蹈的一种古老分支,意为“用身体(肩、肘、腕、腰)各部位去舞动”,这种舞蹈深藏于蒙古国诸部的民间。贝勒格是最古老的蒙古族原生态舞蹈,用托布秀尔、马头琴、伊克勒等乐器伴奏,节拍轻盈、活泼、有力。贝勒格被认为起源于蒙古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人们会把劳动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用舞蹈表现出来。其中有:在蒙古包里把酒言欢时跳起的舞蹈;老人清晨将奶茶、牛奶或食物的精华供献给大地、草原、山脉和河流时的动作;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洗脸、梳头、照镜子、带头饰和为客人泡茶、倒茶时的形态。有表现劳动的缝东西、剪羊毛、做毛毡、挤牛奶;有表现那达慕上摔跤、射箭、骑马时的动作;有模拟自然景物的:如水波、水浪、草浪,还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如鹰展翅、山羊跑跳、走马、骆驼等动作都会编成舞蹈来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舞蹈而延续下来,从而慢慢传承为贝勒格。

贝勒格吸收、传承了多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音乐、神话、史诗、服饰、游戏和节日等特点,涉及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劳动,反映了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和心态,是以身体动作来体现的艺术。贝勒格是蒙古族人民情感的强烈体现,同时,也是风土人情的展现。它有很好的表现力,通过舞蹈的张弛有力来表现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以此给身边的人更好的视觉享受。

人们通常在蒙古包里跳贝勒格,人多、热闹,但施展的空间较小,所以,上半身的动作较多,因此,胸部和手臂的动作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表演,形成了家庭的舞台表演形式,是蒙古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贝勒格还是雅俗共赏的舞蹈艺术,不仅平民百姓会在日常生活中跳,王公贵族也会欣赏这类舞蹈。专家指出在《蒙古秘史》中提到在庆祝胜利的宴会上“摆上美酒佳肴,让姑娘们跳起舞,让乐师拉起马头琴,把酒言欢,推杯换盏”。在这里表达舞蹈的词语是“bereed berluulj”,据专家N.Ishijamts 解释为:这个词表示女性,可以解释它是指一种习俗,为女性跳起的贝勒格。不止《蒙古秘史》,在其他历史书籍中也多次出现在朝廷的大型活动中跳贝勒格场面的描述。从此处可看出,贝勒格这种舞蹈形式是全民性的舞蹈。

二、贝勒格的种类

贝勒格大多是讴歌大自然,赞美生命、父母亲、爱情,模仿心爱的骏马、牛羊群,表现劳动和战斗场面等题材。这正是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父母的感恩,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生活、劳动的热爱,并为此表达不畏艰险,骁勇善战的情怀。

贝勒格大体分两种:一是原生态贝勒格,二是民俗贝勒格。

原生态贝勒格是指更接近大自然、舞者从内心而发的、没有任何艺术加工的舞蹈。分别有:巴亚德部落的“额勒恒德格”(elhendeg)、“都日本卫拉特”(durven oirad)、“黑骏马”(jalam har);乌梁海部落的“萨其拉嘎”(tsatslaga)、“阿拉达拉呼”(aldlah)、“西都日呼”(shudrah);土尔扈特部落的“呼布格”(hovog)、“二连哈毕拉嘎”(ereen havirga)、“吉都热”(judar)、“萨其拉”(tsatsal)、“和勒和阿格斯拉”(helhee agsal);扎赫钦部落的“芒乃”(magnai)、“萨其拉”(tsatsal)、“吉拉”(joroo);哈萨克部落的“鄂布顿”(uvdun)等都属于最基本的或称之为原生态贝勒格。

而民俗贝勒格则跟日常生活和劳动有关的,体现风俗的贝勒格。如:巴亚德部落的“祈祷”“吉拉”(joroo);土尔扈特部落的“阿格斯拉”(agsal)、“呼楞土尔格德”(huren torgod);扎赫钦部落的“劳动”“祈祷”“旋律”;哈萨克部落的妇女的毡拉、“熊”“金鹰”;霍顿部落的所有贝勒格等都属于民俗贝勒格。

蒙古西部的乌梁海、土尔扈特、杜尔韦德、巴亚德、扎赫钦、哈萨克、霍顿、米扬格等部落的贝勒格动作大体相似,但它们的每个胸部和手臂的动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伴奏乐器和乐曲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如:乌梁海贝勒格是用托布秀儿来伴奏的,在乐器的节奏带动下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它最大的特点。基本动作为:有时扎马步,有时双脚前后微蹲,重心在前脚。肩部做前后硬肩,双手合十跟着节奏找肩部的位置,身体左右摇摆。

土尔扈特贝勒格寓意为向往故乡或迁徙的意境。特点是慢板时双脚交叉向下微蹲,身体的重心在前脚。随着节奏上下律动,肩也要上下抖动,手部动作为前后摆动,幅度不大,先向前伸直,高度不超过肩,然后往回拉手臂到肋骨的位置。快板时女孩们的手腕的动作较多,快速有力,靠近脸部快速交叉,同时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等动作来突出和强调她们美丽。男孩的动作幅度较大,肩部用力地在重拍上抖一下,随后在身体的两侧大臂带动小臂的上下摆动,表现男孩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的阳刚之气。

杜尔韦德贝勒格的基本动作为:同样双脚交叉微蹲,也可以以前后位置,不交叉,头部与手部动作的方向是相反的,肩部跟着节奏做前后硬肩,手部握拳抓住袖子,大臂夹住,小臂绕着身体横向有力的摆动等特点。

扎赫钦贝勒格基本动作为双脚交叉微蹲、肩部为前后摆动、掌心朝上、手部的摆动不能高于头部、头部不动、腿在迈步时身体旋转。他们有一个很有特点的贝勒格叫手指贝勒格,手在胸前随着节奏做腕部的旋转动作,同时双手的手指从小指开始逐个碰撞,据说对身体健康有益。

巴亚德贝勒格以邀请、祈祷和斗争而闻名。基本动作为扎马步深蹲,他们跳贝勒格时有裙摆绝对不能动的严格规定。舞者心里想着腰部以下是磐石,上身晃动、掌心朝上,有时会在头、手、膝盖上放盛有牛奶或马奶酒的碗来跳(如图1)。

图1 巴亚德贝勒格

霍顿贝勒格较优雅富有表现力,多用手部有力的甩动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具有代表性的有“阿斯勒”,相传有一位少年爱上一个女孩,而在不知如何表达情感的情况下,在聚会上翩翩起舞,以此来传达对女孩的爱意。基本动作为手掌朝上,往自己这边招手,可慢可快。

伴奏乐曲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跳霍顿贝勒格时演唱或演奏霍顿民歌《朱来格乐登》“jurai gelden”。此乐曲简短易记,节奏明快,强弱分明,并且非常适合贝勒格快速手臂甩动的舞蹈动作。乐曲的节奏有马蹄声轻盈的律动感,以后以十六音符为主,表现跳贝勒格时人们的轻快的舞步,快速摆动的手臂,扭动柔活的腰身。音乐热情奔放,有着传统的蒙古音乐特色,贝勒格的舞蹈特征完全融合于音乐之中。给观众以蓬勃的感染力,使他们看到人们围坐在蒙古包里每个人脸上漾着相聚的喜悦与体验舞蹈乐趣的欢喜之情。谱例如图2。

图2 民歌《朱来格乐登》

三、贝勒格的特点

蒙古民间贝勒格的表演场所主要是在蒙古包里,空间有限,多以半坐或蹲姿进行。集中在手掌、腕、臂、肩、胸、腰等部位,快速、敏捷、有力的做柔肩、硬肩、耸肩、压提腕、抖手、绕臂等动作。腿部的动作幅度较小,多为移步、中心的转换和控制身体的转动和左右摇摆。

跳贝勒格时有一个规矩就是先做礼,感谢观众,或对着乐手做礼,感谢乐手为贝勒格增添色彩。动作为双腿交叉向下蹲,同时双手掌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头做敬礼状。这是所有部落贝勒格的共性。

除了这个动作,各部落的贝勒格最大的共性为双腿一般是交叉微蹲或扎马步的状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相同点。比如:巴亚德、杜尔韦、霍顿、扎赫钦等部落的动作较内敛、谦逊。像每天晨起老人会对着太阳撒牛奶,祈祷风调雨顺;送走客人或去远方的家人后撒牛奶保佑其平安;这种仪式也叫“萨其拉”从而形成了“萨其拉贝勒格”。也有区域性的区别。比如,表现日常生活的贝勒格,中部区以蒙古族高贵的性格、仪态仪容、摇摆的动作为主,而西方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手部的翻转、胸部和肩膀的快速抖动等动作为主。

伴奏乐器的区别,乌梁海、土尔扈特部落的贝勒格用托布秀儿伴奏,而杜尔博德、巴亚德、扎赫钦、霍顿等部落则用伊克勒来伴奏。

形式上一般不拿道具,极少有顶碗或手拿筷子跳。比如,巴亚德贝勒格的男舞者的舞姿是扎马步深蹲,在膝盖上放两个碗,碗里盛牛奶或马奶酒,他们认为谁碗里的牛奶没撒出来就意味着他是非常优秀的舞者。而扎赫钦贝勒格则双手的无名指夹住一根筷子,再用拇指和中指捏住一根筷子,跳舞时两根筷子跟着身体的律动,有节奏的碰撞出声音。

还有队伍里的乐手可以手拿托布修尔边弹边跳。其动作中除了硬肩、耸肩、转身之外还有反弹托布修尔的舞姿和动作。贝勒格的跳法有达勒勒恩贝勒格(招手式,指提压腕动作)、敖德勒恩贝勒格(缠绕式跳,指绕臂动作)、阿查贝勒格(托重而跳,指甲用双腿抱住乙的腰部,乙托着甲,二人面对面跳),整个舞蹈贯穿绕围动律,以双膝微微颤动,有单人、两人、三人和多人,在民间舞蹈动作多为即兴、可千变万化。

四、跳贝勒格时的动作要领

贝勒格基本动作分上肢和下肢,上肢有压腕、提腕、硬腕、软手、用手、弹拨手、抖手、拉背、肩等,下肢有拖步、赠步、站步、吸腿步、马步,还有手位、脚位、体态和转等很多内容,不同地区的贝勒格也是有差异的。但他们的要领是动作的发力点,大多数动作都是用后背发力,肩、手臂律动的,练习时背部和肩部不能僵硬要保持松弛的状态。

学习贝勒格时必须掌握它的动态特征。能体现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肢体训练着重要求舞者在肩、臂、腕上下功夫。

贝勒格的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有柔肩,硬肩,耸肩,弹肩,抖肩等“肩功”。揉肩是指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推,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而硬肩的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训练肩部动作时应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慢速到快速、从硬肩到柔肩、再到快速抖肩,注意发力均匀。在学习肩部动作的过程中,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实践中,才能练就丰富的表现力。

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的灵活姿态上,以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从提压腕开始练习。避免肌肉出现僵硬的状态。

在肢体的训练中应注意舞者自身对舞蹈的理解。比如,要表达什么内容、什么场景、什么意境,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关感效应,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表达出来。比如,跳“萨其拉贝勒格”时舞者身体前倾、挺拔、向上,手臂动作慢而有力,右手有挥洒的动作,向大自然表示敬畏的心情(如图3)。

图3 贝勒格手部动作图

整体要求为: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上。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状态,做摆身动作时控制好身体的重心。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节奏也是跳好贝勒格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在托布秀儿的伴奏下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感。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因此,处理好贝勒格的节奏,是为了抓住贝勒格舞蹈的精髓,也是为了凸出蒙古族的精神与气质。贝勒格的舞蹈节奏多为符点、后十六,强弱分明。在跳贝勒格时,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要表达的意境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勇敢、粗狂、质朴、庄重、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草原儿女的豪迈气质。也就是说跳贝勒格必须了解蒙古族的人文、地理、风俗。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想跳好贝勒格必须要融入这个民族文化当中,再用肢体语言演绎出来。

五、贝勒格的发展

自古以来,贝勒格以家庭传承的方式被继承了下来,孩子们会模仿父母和兄弟姐妹来学习。慢慢的舞蹈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贝勒格完全保留了原生态、传统的形态,也就是说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了。但正因为这样也影响了它的发展,还对贝勒格的专业化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尤其近期,跳传统舞蹈的人越来越少,从而蒙古贝勒格的特点、部落间的区分也越来越模糊,贝勒格的乐曲也被人们所遗忘。因此,蒙古国将蒙古族传统艺术-贝·贝勒格于2009 年9 月被列入《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次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此来挽救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贝勒格是蒙古传统的舞蹈之一,人们早在元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跳起了贝勒格。并且,它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习俗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舞蹈的动作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能了解到很多蒙古族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从动作要领和特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贝勒格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舞种来设立单独的学科,来推广蒙古族的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蒙古族部落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