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探析

2022-06-10李君婷

记者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受众思政理论

文 李君婷

李 强2

据数据调查,中国网民中大学生群体占比极高,大学生在网络上参与网络活动,带来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影响变小的问题。如何在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方法,提升教育效果,是高校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

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现状

从现代新闻传媒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已经走入了融媒体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有以下的特点:其一,共享性和开放性。在融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制造者。比如学生在微博上接收了一条信息以后,可以立即把信息传播出去,而在传播时他们可以应用图片、文字等多元化的信息方式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此时学生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成为了信息制造者。其二,互动性和同步性。过去,传播媒体的传播方式为点状的传播方式,即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统媒体播放的信息,除了少量距离相近的人以外,受众想与其他受众交流,则需要通过传统媒体作为沟通桥量。而在融媒体的环境下,网络媒体接收到一条信息以后,能迅速把信息传播出去,而受众和受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作为桥梁进行交流。其三,信息多和更新快,在融媒体的环境下,无论是传播媒体或是个人媒体,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造信息,于是在融媒体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收到天南海北传递来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数量多、种类广、形式多样化。传播媒体及网络平台中的媒体每天都更新大量的信息,海量信息让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筛选。其四,群体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在融媒体的环境下,有一些信息代表一些群体的意志,比如传统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意志,而一些自媒体传递的信息,则呈现他们的个人意志,而不同的个体诉求存在差异。

在融媒体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高校思政教育开展面临着五大机遇:其一,教育手段变得丰富,在融媒体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看视音频、在网络上进行探讨、听讲座等方式接受教育。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思政知识。其二,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在融媒体的环境下,高校可以利用融媒体播放的内容作为教育的内容,当学生发现高校思政教育紧跟时势、紧跟他们的生活时,他们会产生接受教育的欲望。其三,差异教育得到实现。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生希望在学习时,通过学习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素材不够丰富、教学形式不够丰富,于是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要求,而在融媒体时代却能实现。其四,教学渠道变得多元。过去高校思政教育的渠道为线下教育,教师难以在课外的时间给予学生指导。然而在融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其五,师生交互更为频繁。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交互的平台主要为线下课堂平台,在课堂以外,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没有时间与学生交互。而融媒体环境下,师生交互的时间、空间限制都被打破,教师既可以与学生在网络上应用文字的方式交互,也可以应用语音、视频的方式交互;学生可以应用微信、QQ等方式与教师即时交互,也能够应用写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教师开展半即时的交互。

在融媒体的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存在一些滞后性,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影响力变弱。在融媒体环境下,学生接收到了多元化的信息,而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知识积累得不多、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有时他们会怀疑高校给予的教育,而相信网络上传播的价值观。其次,引导力不足。很多高校学生认为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些理论知识是抽象的道理,无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疑惑。高校思政教育不足导致学生容易受到偏激的、价值观单一的言论引导,而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再次,传播力不足。虽然当前高校已经建立了思政网站,但是高校思政网站的点击率不足,传播的信息转发率不高。学生认为高校思政平台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形式过于单一,他们不愿意主动接收网站的信息。最后,公信力不足。很多高校学生认为,高校网站上传播的理论,都是未经实践检验过的、难以实现的理论。他们不相信这些未经检验的理论,认为一切不能在实践中落实的理论都是“唱高调”。那么如何让学生看到高校思政理论是能够被落实的,是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发挥融媒体环境教育的优势,克服其不足,最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

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认为如果要想让更多的受众愿意接收媒体传播的信息,就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而它们又分别对应着事、理、情、美这四个元素。传播力对应着“媒”,即媒体要应用各种让受众愿意接受的形式传播信息,信息才有可能被广泛传播。引导力对应着“情”,人们认为,只有把一件事情描述得入情、入理,人们才能够接受道理,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则忽略了从情的方面打动学生,而只重视理论传播,于是学生难以接收高校传播的思政信息。影响力对应着“事”,传播高校思政教育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来探讨事情,即学生不能从具体而微小的事件出发,在探讨的过程中建立理论,而只能被动地接收高校教育的理论,这导致学生排斥思政理论学习。公信力对应着“理”,在忽略实践的背景下说道理,就是教条主义理论,这样的理论难以打动人心。只有让理论知行合一,人们才会相信这一理论是存在现实依据的,依此理论是能够解决问题的。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信息传播的理论能够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突破弊端的思路,就是发挥融媒体时代的优势,应用新闻媒体传播理论,从优化四个元素出发,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能提高教育实效性。

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方法

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思政教育传播力

在融媒体的环境下,不同的学习习惯应用不同的形式接收信息。比如有些学生习惯每天看头条新闻给出的图文信息、有些学生喜欢看B站推送的视频信息、有些学生习惯看新浪微博推送的微博信息等。这些信息传播渠道来源于不同的网站,而不同的网站拥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特点。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依自己的习惯接收信息,高校要让信息的形式多样化。

比如高校为学生推送当前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信息,高校可以推出文字、图文、视频、音频信息。在微博中,可以推送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或者文字+图片信息,这种信息推送形式易于被学生接收并推送,并且它利于学生交流信息。高校可以推送各种视音频信息。以音频信息为例,网易云、QQ音乐都允许自建自媒体广播平台,高校可以让学生应用音乐APP自建电台,应用电台发布音频信息,大学生在收拾屋子时,或者搭车或行走时,他们可以利用音频收听信息。学校还可以在B站、优酷、抖音上发布视音频信息,并且为了让视音频符合各平台APP学生受众的使用习惯,在传播视音频信息时,需要对它们的长度和内容进行裁剪。B站是学生的聚集地,该视频欢迎寓教于乐的主题,于是在B站上,学校可以放长度超过10分钟以上的、主题突出的、有内容、有意义的视频。优酷是学生受众休闲的地方,于是在优酷可以传播10分钟以内的思政教育宣传片,当学生以娱乐的心态看到宣传片,并且感受到宣传片有深度、有意义时,他们可以去B站观看完整的视频。抖音推广微视频,通常这里受欢迎的视频不超过1分钟,于是在剪辑视频时,可以剪辑出最能代表视音频信息特征的片断,并且要让片断留下悬念,微视频鼓励学生去优酷看宣传片及在B站观看完整的视频。

在传播信息时,学校需要把学生当作受众,以让受众愿意主动接收信息为目标来传播信息。而编辑信息的工作,教师可以与基层学生党组织合作,让基层学生党组织以建立思政工作品牌项目为目标开展工作。帮助高校做好思政工作,是基层学生党组织干部和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基层学生党组织可以一边做宣传,一边收集大数据,了解思政工作推广的情况,他们从点击率、转发率、回复率等信息中可以了解自己工作的质量,并以优化工作质量为目标调整宣传策略。

结合典型事例,提升思政教育引导力

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之所以会接受网络平台偏激的观点、不正确的价值观,是由于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的缘故。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正确地认知事物,就要让学生看到更多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接收多元化的信息,令学生得到感悟。

通过学习一则一则典型的案例,学生能发现网络上传播的观点是片面的。学生会了解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诉求,他们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声,学生需要学会识别正确的信息,抵制偏激的、不当的言论。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生活,发现更多政治现状,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认知。

通过交流学习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

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不能仅仅只给出抽象的理论,而要结合与时势紧密联系的、典型的案例来开展教育工作。教师需要从学生看到的典型案例着手,思考他们看到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体悟这个案例中包含着什么理论、在探究具体案例的过程中理解抽象化理论和具象化案例之间的关联,从而理解理论,然后从案例学习中得到感悟,然后从情感和体验着手认同理论。

比如一些问题出现争议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辩论,让学生分析在某个情境下,应当如何客观地看待问题。在探讨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据“说话”。学生需要学会立论、给出论据、提出论证。学生需要学会从他人的概念漏洞、逻辑漏洞等方面出发驳论。通过探讨,学生会发现,他们学习政治,是为了应用政治手段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需要学会应用正当的渠道参与政治讨论,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强化实践学习,提升思政教育公信力

学校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应用线上开展理论教学;线下组织学习实践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多感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印证学习到的理论、发现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学生才能够做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政治学习水平。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去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在红色遗址中,学生结合实物了解中央红军、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长征的路线,和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学生了解了一桩一桩革命历史事件。在参观完毕后,学生将实地感受革命生活,了解当时革命前辈是如何学习、生活、操练的等。通过实践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革命前辈是如何应用血和泪来换取革命成果,如今的革命成果有多么来之不易。为了守住革命成果,让下一辈能有更好的生活。大学生们表示要向革命前辈去学习,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让国家和民族变得繁荣和富强,自己也要向革命前辈一样,把光辉事迹留在红色的档案中。

在现代新闻传媒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就是指高校需要认清,当前思政工作开展的环境为融媒体的环境,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带来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高校教师需要把新闻传媒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创新思政教育策略,通过这样的教学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就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端,优化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受众思政理论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