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片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技巧及应用探究

2022-06-10肖丹丹

记者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题片音响真实性

文 肖丹丹

专题片中画面及声音的制作现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大量出现导致传统媒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电视专题片作为传统媒体中较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受众对其制作有着极高的要求。电视专题片的后期制作是将拍摄收集的声音、画面、文字资料等进行结合的过程。电视专题片在后期制作中的不严谨导致电视专题片无法满足受众要求。部分后期剪辑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不遵循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结合规律、在声画衔接处理上不够细致严谨、剪辑手法单一的情况。只是简单地将声音和画面拼凑到一起,根本不加以思考,导致电视专题片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收视率。就当前形势而言,电视专题片在声音和画面的剪辑上,不仅需要按照严谨的逻辑,同时在剪辑手法上进行创新与改变,对待不同事物的报道需要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以此满足受众的需求。电视与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特点不同,信息传播方式不同,受众群体也不同。新媒体平台信息多传播速度快是主要特点,其受众群体主要为年轻人;电视专题片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受众多为年龄偏大的群体。因此电视专题片切忌在后期画面和声音的剪辑中运用新媒体平台的剪辑手法,只求“快”不求“准”。

专题片中的画面剪辑技巧

色调统一

专题片中色调是画面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可以传递情绪、渲染氛围、突出主题。不同色调传递不同的视觉体验、情感体验,后期制作人员需要根据专题片的主要内容确定画面的色调选择。例如红色调表现节日的喜庆、蓝绿色调代表科技的进步、灰黄色调体现历史的厚重等。例如,在2021年1月13日俄罗斯电视台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录制的中国新年电视专题节目,后期画面剪辑整体选用了红色调,画面中不仅人物的衣着是红色的、物品是红色的,整个画面的色调基础也是偏红色的。受众在观看节目时,通过红色调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春节节日氛围。不同的色调表达不同的主题、相同的色调也能表达不同的主题。

例如,央视制作的《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等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专题片。此类专题片同样是选择红色调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却不是节日的喜庆而是政治的庄重与严肃。由此可见,色调选择主要作用是表明专题片的主题思想,色调的统一是避免画面出现差异感使受众出现理解偏差。后期制作者在处理画面色调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专题片主旨,只有在理解中心思想后才能选择出正确合适的色调。

节奏把控

一个优秀的电视专题节目在节奏的把控上一定是张弛有度的,一味的快节奏会使受众高度紧张,如果全是慢节奏叙事则会变得拖沓使受众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后期制作人员在专题片的节奏把控上需要谨慎处理。简单来看电视专题片画面剪辑的节奏无非两种,一是快节奏、二是慢节奏。将画面和音乐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整体把控专题片节奏的效果。快节奏一般用于事件发展的推进过程,需要配合节奏感强的音乐,以此来弥补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短所带来的缺陷。在音乐节奏快的地方需要谨慎使用慢摇镜头等长镜头,因为长镜头速度一般偏慢会使画面和音乐变得突兀、节奏变得混乱。如果一定要在快节奏中使用长镜头就需要通过剪辑适当加快其播放速率。慢节奏一般运用于叙事过程、人物访谈过程、细节描写过程,配合节奏舒缓的音乐,将事件对受众进行详细展现。虽然画面节奏慢但是在镜头的选择上切忌重复、啰嗦、拖沓造成负面效果。专题片都有自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会提升专题片的质感,增强其对受众的冲击力,配合音乐可以提高受众的专注度,引导受众对事件展开分析,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

镜头衔接

事物、事件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活逻辑,电视专题片画面剪辑时对镜头衔接的把控就是把控逻辑的过程。后期制作人员在衔接镜头时需要严格遵守剪辑流程,因为拍摄时后期人员不会出现在拍摄现场,所以首先需要阅读脚本,然后与编导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剪辑思路与拍摄思路保持一致,最后才是通过镜头衔接来构建画面框架。不同镜头有不同的含义,可能为事件发展埋下伏笔,可能是对真相进行还原展示,也可能为了凸显人物性格。镜头衔接的方式不同,其所表现的意义也可能不同。画面剪辑的基本原则是动画面接动画面、静画面接静画面。动画面接动画面会体现保持画面的动感,带给受众真实的视觉体验,一般用于专题事件的发展。静画面接静画面会体现画面的空间感,增强细节,留给受众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一般用于专题片的主旨表达。一部专题片的画面通常是动静结合的,在切换画面动静时,一定要衔接空镜头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过渡,直接切换会导致逻辑的断层。同时在进行镜头衔接时,后期处理应当谨慎使用剪辑软件特效,过度使用剪辑软件特效会导致降低专题片的真实性,给受众带去后期剪辑大于前期拍摄的感受。慎用特效不是不用特效,特效使用应当隐蔽自然,以此来提升专题片的流畅感。总体来看,专题片画面剪辑镜头衔接过程应当注意镜头之间的关系、按照剪辑的基本流程与原则,整体把握专题片的逻辑性。

专题片中的声音剪辑技巧

访谈剪辑

电视专题片中的“访谈”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会处理为同期声。同期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说服力和客观真实性。在电视专题片中人物访谈画面一般不会长时间使用,长时间使用会使画面表现单调枯燥。但是切换画面就终止同期声又会造成专题逻辑空洞,真实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同期声的剪辑过程中需要剪辑人员理解访谈内容含义,运用插画面的方法解决同期声的延续问题。选择合适画面可以对声音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使同期声的表现具象化增加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因为被访谈者不是专业人士,语言表达上可能存在问题,直接通过剪辑同期声上的问题会造成画面中人物动作跳跃降低流畅度。通过插画面的形式可以在有效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规避同期声语言表达上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央视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高铁建造这一阶段记者对技术人员进行的访谈中,技术人员的同期声就是通过插画面的方式进行剪辑的,技术人员在对高铁时速进行介绍时,画面就是高铁飞速驶过的镜头。速度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技术人员同期声的介绍受众可以获取几百公里每小时的数字信息,但还是无法直观感受,通过高铁行驶的镜头配合技术人员的同期声,受众不仅可以听到详细的数据,还能同时对其有直观的感受,增加了该片段的真实性。

音响剪辑

音响就是环境音和现场音,同时也分为主观音响和客观音响。音响的作用在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保持画面完整真实性。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运用的是主观音响。主观音响是拍摄时与画面同时录制的声音,不同于人声和音乐,其表达的主观真实性是无法替代的。剪辑音响时需要后期剪辑人员进行辨别,保留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声音进行处理去掉噪音、无意义的声音等。对于保留的声音,剪辑人员应当注意其细节的展现,声音有大小远近之别,只是用同一音量的音响无法体现画面的层次感。例如,火箭发射时的场景,火箭点火的声音和发射控制室内工作人员读秒的声音,就应该有远近层次的区别。火箭发射时的轰鸣声应该小于工作人员读秒的声音。如果用同样大小的音量就会让受众误以为工作人员距离火箭很近,丢失电视专题的真实性。客观音响要尽量做到少用甚至不用,客观音响多是模拟音或者后期合成音,不论剪辑软件技术有多高,客观音响始终无法做到对现场真实的还原,与画面的拼凑或多或少会存在不和谐。

解说词剪辑

电视专题片中的解说词等同于纪录片中的旁白。解说词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相关资料。在同期声的空档期就需要运用解说词来进行填充,电视专题不同于纪录片不能长时间只存在画面和音乐。后期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解说词的主要目的是对画面无法展现内容的补充说明,其程度不能超过画面喧宾夺主,通过引导受众边听边看,为受众思考提供正确的方向与理论依据。好的解说词同样需要好的后期剪辑。后期剪辑是对解说词进行的深度加工,不同的语速、不同的节奏所表现的内容也会有所偏差。解说词的录制通常是通稿阅读,时间轴对比成片会有所偏差。后期剪辑人员需要了解编导的中心思想,找出解说词中的重点及亮点,再根据需求将其填入画面当中。不能直接在同期声后面接入解说词,这样会非常突兀,需要在同期声结束以后留出一段空白,再自然衔接解说词。解说词和同期声也不要不停地来回切换,应该形成自己的体系段落,相互配合。每一次解说词的出现一定是带有目的性的,剪辑人员需要对比同期声和解说词,减去解说词中重复同期声的部分。例如在专题片《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开篇就使用了大量的解说词对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做出了介绍,为受众的资料空缺作出了补充说明,提供思路方向。当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电视专题片,其解说词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重点在于暗示与引导,只需要辅助同期声及其他声音刻画人物、突出细节、渲染气氛。

画面剪辑与声音剪辑的配合

声画统一

声音与画面在专题片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声画统一在专题片中也称为声画统一,即声音和画面内容保持一致。声画统一是在电视专题片中运用最多的技巧手法,是电视专题片真实性最佳的体现方式。在描写事件发展、展开事件详细叙述、人物描写时都可以运用声画统一。电视专题片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真实性与客观性,当受众的眼见和耳听都保持一致时,受众自然也就相信了专题内容。例如大型电视专题片《汶川》中,为了体现灾区人民的苦难,受灾严重性的过程。通过同期声记者对受灾群众的采访可以使受众直接听到真实的反映,从群众的语言、神情状态、衣着、采访时背景中坍塌的房屋可以让受众看到现场的真实情况。二者结合,不仅渲染了气氛,同时在声画统一的情况下再次加强专题内容的真实性。

声画平行

声画平行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画面的内容与发声的对象不一致,例如在人物访谈中记者提问但是画面却是给到受访者面部神态的描写,意在突出内容主要人物是被访者而不是记者,受众需要观察的是被访者的神态,从而获取信息。第二种是声画不同步,既是为了表现冲突,画面中事情的发展速度与声音的速度不同,带给受众的是空间上的差异,留出思考时间。这种表现形式通常运用于戏剧、影视。电视专题片中通常使用的是第一种表现形式,仅次于声画统一。其作用在于确定内容主体,即使主体不发声周围的其他次要事物发声,主体的动作神情、肢体表现也同样是重点内容,引导观众找到重点关注内容或对象。

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声音和画面完全对立,其作用是渲染气氛、增强视觉冲击力、提高受众情感体验引起受众共鸣。在声画对立中,声音和画面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表现内容通常是极度对立的,但是在特定情境下对立的内容也能产生结合,以一者对另一者衬托,突出单独声音或者单独画面所不能表现达到的意境。例如大喜衬大悲,画面是战士在城外打仗牺牲后的墓碑,背景音却是城中节日的喜庆与喧闹。声画对立在电视专题片中运用较少,常用于开头、中间过渡和结尾。后期剪辑人员需要对专题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明白编导在什么地方需要进行情绪的渲染,意境的加强,适当运用声画对立的变现手法,在不违背客观真实性的情况下,展现专题内容所想体现的核心思想。

猜你喜欢

专题片音响真实性
浅论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田野里的音响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诚实音响
2014年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