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2022-06-10吴秩珊肖珮徐燕珊
吴秩珊 肖珮 徐燕珊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为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代谢的能力,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的黄染,这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如果超过5-7mg/dL,可以出现肉眼看到的黄疸,大约有80%的正常的新生儿可以出现皮肤的黄染,生理性黄疸一般在足月儿生后的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基本上会消退,最迟不会超过两周。那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该怎么办呢?
一、找到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本身黄疸高,也就是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过高的胆红素,很可能会进入到大脑当中,在大脑中沉积,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发生胆红素脑病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引起孩子黄疸高的原发病,对孩子可能有一定的危害。因为溶血病引起的黄疸高,溶血病可能会导致出现严重的贫血、脏器损伤等等。如果是因为感染引起的黄疸高,感染对孩子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包括重症感染可能也会影响生命,甚至会导致遗留各方面的后遗症。
二、了解新生儿黄疸类型
2.1生理性黄疸
2.1.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特点,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疸。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生理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2.1.2临床表现:
足月儿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2-4周。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颊部,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症状。
2.1.3诊断标准
(1)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4小时<102.6μmol/L(6mg/dl),48小<153.9μmol/L(9 mg/dl);72小时内及以后<220.6μmol/L(12.9 mg/dl).
(2)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24小时<136.8μmo l/L(8mg/dl),48小时<205.2μmol/L(12 mg/dl);72小时内及以后<256.5μmol/L(15 mg/dl).
2.1.4检查
主要做胆红素检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和巩膜,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症状。
2.2病理性黄疸
2.2.1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主要是指新生儿身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的疾病。如果要是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可以发现巩膜、皮肤、黏膜变黄,如果重度黄疸还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病因有很多,比如血型不合、溶血或者感染,还有就是肝脏方面的疾病、胆道方面的疾病等等。如果出现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经过实验室检查和查体之后进行综合的评估,寻找黄疸的原因,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
2.2.2病理性黄疸包括
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肝炎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期出现梗阻性黄疸、肝脏肿大以及肝功能损害。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黄疸,常在出生数天到数周出现黄疸,并持续不退,常较为严重,可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加等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有些细菌可以释放一些毒素,导致新生儿的红细胞被过多的破坏,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出现黄疸,并且新生儿败血症还会导致新生儿肝细胞的功能受损,使胆红素从肝脏的排泄受损也会加重黄疸。
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过早的出现皮肤黄染,出现黄疸,有些孩子出生12-24小时后就会出现这种黄疸,这种黄疸是全身性的并且进行性加重。
2.2.3诊断标准
如果足月儿黄疸症状在出生后两周还没有消退,早产儿黄疸症状在生后4周没有消退,考虑存在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宝宝黄疸症状如果退而复发,同样考虑存在病理性黄疸。患儿出生24小时内如果就出现了皮肤黄染现象,并且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数值超过85.5mmol/L,则考虑属于病理性黄疸。如果足月儿在生后4-6天胆红素超过221mmol/L,早产儿生后1周时超过257mmol/L,也可以定义为病理性黄疸。
2.2.4病理性黄疸的表现
(1)黄疸出现的比较早,生后24小时就开始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可超过正常值,大于225μmol/L;
(3)其黄染顺序是从脸部到胸口,再到躯干和四肢,严重者手心、脚心泛黄。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球泛黄的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巩膜黄染;
(4)有一些孩子持续黄疸不退,甚至黄疸会加重,甚至一个月都不消退;
(5)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严重的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说核黄疸,核黄疸就是胆红素脑病;
(6)当发生核黄疸的时候,小孩的黄疸会明显的加重,表现为嗜睡、吸奶没力气、或者是呛奶、出现肌张力的改变;
(7)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呻吟、尖叫甚至会抽搐,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的症状。病情变化的快的,容易导致死亡。即使经过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有一些孩子可以出现大脑或者是智力的损害,出现为智力障碍或者是脑瘫等后遗症。
(8)其他表现
对于病理性黄疸,往往有导致黄疸的病理因素存在,宝宝会有其他相关症状,比如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窒息缺氧的病史和症状;血型不合溶血的症状和体征等。
2.2.5检查
(1)胆红素检查: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达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应警惕发生小儿胆红素脑病;
(2)血常规: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可对新生儿溶血病做有效的筛查。
(3)血型检查:血型检查就是检查夫妻双方的血型,指定血型之后,可以推算新生儿表现出溶血症概率,对于新生儿表现出溶血症几率比较高的孕妇,平时就需要做相关的检测,同时还需要做相应治疗。
(4)红细胞脆性试验:如若是黄疸引起溶血,而又排除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将病人的红细胞加至按比例配制的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其溶血的情况。脆性增高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脆性减低主要见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5)超声:黄疸患者进行B超检查是一种常规并且比较好的检查方式,因为能够引起黄疸的因素会有很多,包括各种肝胆和胰腺方面的病变,所以是需要积极的完善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也有助于发现原发疾病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2.3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通常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3个月内出现的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仍不完全清楚。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或者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母乳性喂养的黄疸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5天以后,多在两周以后黄疸出现高峰,随后黄疸可以逐渐消退。一般如果黄疸不是很高,不建议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新生儿的黄疸可以在短时间内的明显消退。因为考虑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是很多的,大部分宝宝如果黄疸不是很严重,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治疗宝宝的黄疸。还有与母乳性黄疸不同的黄疸,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一般是由于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乳摄入不足导致的。在治疗时反而要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的母乳,必要的时候配方奶粉可以促进黄疸的消退。所以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种,一个是母乳造成的黄疸,另外是母乳喂养不足造成的黄疸。
三、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3.1黄疸本身可能有一定的危害
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也就是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过多的胆红素可能会进入到大脑。这会对神经系統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导致继发胆红素脑病这样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一方面对生命有威胁,另一方面是胆红素脑病的孩子即使存活,也可能会遗留像神经系统,包括听力受损,眼睛、牙釉质发育不全等相关的后遗症,所以危害很大。
3.2原发病导致出现黄疸
巨细胞病毒感染本身就是多脏器功能损伤性的疾病,可能会引起出现肝功损伤、肺炎、神经系统异常等,包括对听力都有影响。所以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危害来说,黄疸本身可能会导致出现胆红素脑病,而引起黄疸的原发病,对各个脏器可能也有影响,所以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对症治疗
4.1生理性黄疸治疗
4.1.1一般治疗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张妈妈充分母乳喂养,保证宝宝乳汁摄入,让宝宝多吃多排,有助于生理性黄疸的消退。注意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高危者建议每天监测。
4.1.2药物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给予孩子充足的营养,一般可以自行消退,于胆红素升高到一定水平,影子啊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药物治疗。
(1)益生菌:益生菌使对人体肠道有益的菌群,帮助胃肠道运动,并有益于身体代谢以及排出胆红素,常见药物包括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等。
(2)肝酶诱导剂:可以加速胆红素的排处,如苯巴比妥,对疾病的缓解有一定作用。
4.2病理性黄疸治疗
4.2.1药物治疗
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尼可刹米,分次口服
4.2.2光疗
(1)一般认为波长在440-470nm的蓝光对胆红素的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转换孩子皮肤表层的胆红素,变成光异构体,从而可以更快地把胆红素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发生退黄的表现。
(2)蓝光照射治疗是公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疗法。首先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生殖器官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蓝光照射。
(3)临床上多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照射6-12小时后停止再照,同时监测胆红素水平,直至胆红素下降到正常范围内,然后根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曲线决定是否停止治疗。
(4)对于有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的患儿,其胆红素水平容易反复,照射时间应相对延长。
(5)光疗箱的温度应保持在30°C左右,湿度应为60%。
(6)婴儿应完全裸露,用黑纸保护眼睛,并盖住睾丸。除了母乳喂养和护理操作之外,婴儿应该继续发光。
(7)用蓝色辐射定期测量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是427-475nm蓝色。光源离婴儿50厘米,总功率为160-320W,光疗的副作用包括发热,腹泻,皮疹,缺乏核黄素,血小板减少症和支气管炎,停止光疗后可恢复光疗。
4.2.3输丙种球蛋白
如果宝宝有溶血性黄疸要输丙种球蛋白,抑制溶血,缓解宝宝溶血性黄疸病情的加重。
4.2.4输白蛋白
白蛋白能够和间接胆红素结合变成直接胆红素,有助于直接排出体外,所以能够降低病理性黄疸胆红素的值,要输白蛋白降低病理性黄疸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4.2.5补充液体
宝宝要补充足够的液体,保证液量及热卡,保持内环境的稳定,纠正酸中毒等。
4.2.6换血
病理性黄疸也分为很多种情况,确定宝宝属于溶血性黄疸,只能通过换血的方式来挽救宝宝的生命。换血的目的就是要把致敏的红细胞和血液中的免疫抗体换出来,从而阻止继续溶血,降低宝宝体内的胆红素。
4.2.7加强喂养
每天喂母乳8-12次,促使宝宝积极的消化和排泄,加速胆红素排出体外,减少重新吸收回血液
4.3母乳性黄疸治疗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停止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如果症状较轻,甚至不需要停止喂母乳。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时,可给予蓝光照射治疗。
轻症母乳性黄疸:一般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长情况;
重症母乳性黄疸: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
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µmol/L时,应停止母乳,并给予蓝光照射治疗;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7µmol/L(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血清胆红素>257µmol/L(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血清胆红素>342µmol/L(20mg/dl)时则需给予蓝光照射治疗。
五、总结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情况比较常见,一般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对于生理性黄疸多数无需干涉治疗,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可以逐渐消退。目前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的方法有光疗,光疗最常见的是蓝光照射治疗,促进非结合胆红素排泄,通常采用连续照射的方法,光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变化。另外还有一些药物的治疗,比如输白蛋白可以治疗血型不合溶血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还有些药物的治疗,比如苯巴比妥可以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代谢的排泄。如果孩子是溶血性黄疸比较严重的情况,要采取换血的治疗。如若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但如果黄疸的程度比较重,可以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以明显的减轻。
作者简介:吴秩珊(1980-10),女,广东东莞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