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需双向改善 稳增长动力足

2022-06-10薛啸岩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月份疫情

薛啸岩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加快恢复发展,但受输入性疫情、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影响,經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增强各种宏观政策有效性,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用发展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

一、供给约束改善推动生产明显向好

受疫情冲击全球供给与需求失衡,供应链扭曲,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较大影响。我国针对不同商品的技术经济性、市场结构、定价机制的不同特点,及时出台保供稳价措施,完善煤价电价传导机制,加强需求侧管理。1—2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3%,发电量同比增长4.0%,增速分别较2021年12月份加快3.1个和6.1个百分点,能源生产约束明显改善,推动工业生产明显向好。从整体看,今年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较2021年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8个;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高于2021年12月份1.6个百分点,40个行业收入同比增长。从结构看,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7%,增速均快于整体增速,工业生产结构有所优化。例如,汽车芯片供给短缺现象有所缓解,汽车供应增加,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销售和升级类商品消费有所改善,1—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倍。

二、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推动投资回暖

中央明确要求围绕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结转至今年,今年1—2月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发行近9000亿元,春节前后多地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带动1—2月基建投资同比加速。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较2021年全年回升7.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明显改善,分别累计同比增长20.9%和8.1%。多方面因素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大项目带动作用显著。1—2月份,计划总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接近60%。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加快。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7%,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推动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7.2%。三是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发力。各地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比2021年全年加快7.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信息传输业方面的投资分别增长22.5%和15.2%;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19.8%和29.3%。

三、春节效应和冬奥效应促进消费需求释放

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各地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消费需求在春节效应和冬奥效应带动下加速释放,稳中向好势头较为明显。今年1—2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较上月上涨5个百分点。一是春节效应。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居民出行、餐饮意愿大幅上升,铁路和民航客运量、饮料、烟酒消费在节日的带动下,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多地定向发放消费券,外卖等新模式拓宽消费空间,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实现较快增长,1—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9%。二是冬奥效应。在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推动下,北方冰雪场地设施规模和质量均大幅攀升,南方各类室内冰雪运动场馆和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冰雪经济不断升温。京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滑雪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322%,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达430%。

四、全球需求回暖带动我国出口高位增长

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需求恢复增长,东盟等与我国经贸往来紧密的经济体大幅放宽疫情管制,客观上提振我国消费品和中间制成品的外部需求,叠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生效,外贸增长维持在高增长区间。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2044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34716亿元,增长13.6%。从全球看,全球需求回升带动消费品出口。得益于“动态清零”政策和完备的生产体系,我国生产改善较好满足了外部需求回升,推动全球供需互促提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对美国饮料和烟草、食品和活动物出口(以美元计)分别同比大幅增长111.6%、24.5%。从区域看,RCEP生效带动中间品出口。RCEP于今年年初正式生效,成员国之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进一步提升。1—2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3.3%,较2021年12月加快1.3个百分点;日本海关数据显示,2月我国对日半导体零部件、发动机等中间品出口(以日元计)分别大幅增长35.0%、18.2%。

五、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仍需攻坚克难

总体来看,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将总体呈现“中高速增长与相对较低通胀”的组合。通过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和市场主体共同努力,能够较好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但也要看到,全球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地缘政治可能加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构,全球流动性逐步收紧,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待稳固,供给制约仍未彻底缓解,需求收缩挑战依然较大。一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主要经济体选择“躺平式”防疫,全球疫情出现严重反弹。3月以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高达4975.5万例,其中,韩国、越南等我国周边国家分别确诊941.7万例和567.8万例,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三。受输入性疫情影响,吉林、上海等多地相继暴发疫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持续破千。我国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个别城市采取静态管理,限制聚集性活动,可能会阶段性影响全年接触式服务业的恢复。二是地缘国际形势加大全球供应链恢复难度。部分初级产品供应紧张和物流受阻,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部分中间品出现阶段性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更加困难,也制约我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三是美联储加息缩表推高市场风险。3月17日美联储正式加息25个基点,预计5月开启缩表,全年加息7次左右,全球流动性趋向紧缩,预计资本可能流出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海外风险也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内传导,对我国重点市场平稳运行产生干扰性影响。

六、在稳增长中兜牢风险底线

针对爬坡过坎过程中的风险挑战,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经济稳增长,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升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一是提升宏观政策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重点稳定国内增长、就业和物价情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二是缓解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信贷重点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确保对制造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三是提升重要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能力,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优化粮食结构,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加快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大幅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健全油气供应保障和储备应急体系,适时释放原油和成品油储备。四是加大保链稳链力度,提高疫苗加强针接种率,加快特效药物研发,筑牢防疫一线堡垒,维持正常生产秩序,鼓励好企业用好RCEP正式生效契机,加快东南亚产业链区域布局。五是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健全市场风险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阻断风险生成和扩散,促进关键信息共享,支撑宏观调控与穿透式监管。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E209A629-2899-4828-BC1F-7B4237B390CC

猜你喜欢

月份疫情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