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在自己身上实验乙肝疫苗

2022-06-10汪铁铮潘效本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检验科乙型肝炎

汪铁铮 潘效本

1931年10月,陶其敏出生于江南名城苏州市,家就在狮子林旁边。她的祖父开办了苏州最大的一家丝绸厂,给这个家族打下了殷实的家底。陶其敏进入了当时苏州著名的“淑女学堂”——振华女中学习。

1951年,20岁的陶其敏考取了山东医学院,1956年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她被分配到了北京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经过两年住院医生临床训练,年轻的陶其敏身上特有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她被抽调出来组建生化实验室。

陶其敏从头学习分析化学、生物制品研究、检测技术等全新知识。1963年,陶其敏出任检验科生化研究室主任及检验科主任。

充满理想、立志献身医学的陶其敏在这个岗位上研究肝病,一做就是一辈子。

1975年7月1日,陶其敏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7571疫苗”。

检验疫苗是否有效的第一步是进行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通常先要进行动物试验。但当时,动物试验的条件并不具备。

制出的疫苗被锁进了冰箱。陶其敏望着凝聚着研究组几个月心血、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出来的疫苗,默默思忖,疫苗做不了安全试验,不能使用,怎么办?

疫苗是自己亲手做的,于是她做出了勇敢的决定:在自己身上试验!

1975年8月29日下午,陶其敏打开冰箱,取出了一支疫苗,请值班护士把疫苗缓缓地推进自己体内。

晚上,陶其敏跨进家门的时候,两个孩子已经做好了晚饭。同样做医生的爱人去河南水灾区参加救灾医疗队。她对两个孩子说:“妈妈今天打了我们研究的肝炎疫苗试验针,很可能得肝炎,为了不传染给你们,你们也暂时离妈妈远一些,注意观察妈妈情况。”

此后两个月内,她每周抽血五毫升进行检测,第三个月转入定期检查,始终没有发现异常。这时,体内的抗体也产生了。陶其敏取得了第一手试验依据,证明了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可靠性。

之后,陶其敏经上级部门批准又对疫苗做了五次较大的改革,先后在北京、江苏启东县和广西南宁地区进行了小量人群预防注射观察,其抗体阳转率可达92.3%,为我国使用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开辟了道路。

1980年,陶其敏被特邀出席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乙肝疫苗国际会议上,并作发言。

血源疫苗研究成功之后,陶其敏將其交给做基因工程的研究机构,以便大规模生产和在人群中推广。根据卫生部的安排,陶其敏把自己制作血源疫苗的技术和整个工艺无偿给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乙肝疫苗在它的研制者身上注射并研究成功。

陶其敏谈起这段往事时,淡然微笑:“其实当时并没有很伟大的想法,只是想尽快得到结果,毕竟,迟一日研发,就多一些病人。”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检验科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