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胃炎到胃癌只需四步
2022-06-10吴登钱王屹峰
吴登钱 王屹峰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位列第3位,中国的胃癌患者占全球的近一半。从地域性差别看,在我国的西北、东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
胃癌越早发现治疗,预后效果越好。数据显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然而发展到晚期全身转移后,5年生存率接近0。而从早期發展到晚期的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1-2年。
胃癌不会突然发生,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医生表示,胃病向胃癌转变,有以下5个征兆:①疼痛性质改变;②上腹出现肿块;③胃灼热泛酸;④体重骤降;⑤大便发黑。
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规律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
近年来,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从10年前的15%-18%增长到现在的25%-30%。究其原因,和长期的胃食管反流、肥胖等因素有关。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近端胃癌患者大约占六成。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叫贲门,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时,胃酸就会反流到食管。食管黏膜对胃酸是没有抵抗力的,胃酸频繁进入食管就会损伤其黏膜,进一步出现黏膜的炎症和癌变。这种疾病与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发病关系密切。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重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幽门螺杆菌感染后100%会产生组织学上的炎症,但是有70%的人没有症状,有10%的人可能有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医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如果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胃痛胃胀、打嗝泛酸或胸口灼热感,应及时到医院体检。既往有胃癌或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进行每年一次的例行胃镜检查。如果有胃疼、胃胀等胃部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做相关检查,胃镜是最能直观看见胃里情况的检查。
(综合《生活与健康》《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