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风俗里的养生之道

2022-06-10仇聪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雄黄酒香囊杀虫

仇聪

端午来临!除了吃粽子,您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风俗吗?您知道这些风俗跟养生有什么关系吗?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春晓院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岑洁表示,古人把农历五月称作“卫生月”,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去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粽子中的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清热解毒等作用。北方多用芦苇叶包裹粽子,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几种叶子都有一定的药用功能。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

总的来说,粽子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特别适合初夏食用。不过,粽子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糯米原料黏性较大,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应避免过量进食导致消化功能受损。

插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历来,民间都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风俗,也有“艾草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的说法。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艾叶芳香清新,能祛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起到消毒和防病的作用。

涂洒雄黄酒——杀虫解毒

涂洒雄黄酒是很多地方的端午风俗之一。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步入梅雨季,随之而来的是蚊蝇、害虫活动和繁殖频繁。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能擅自内服。在端午节,可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以灭蚊和杀虫。

喝五加酒——祛湿化瘀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来到人间后,与爱人一起酿造了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即五加酒。

五加酒含十二种中药,其配方来源于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

中医认为,五加皮适用于诸虚劳损、阳痿、阴囊湿冷、尿有余沥、腰脊疼痛、风湿痹痛、产后虚弱等症。地处潮湿区域的人们,特别适合在端午节适量喝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佩戴香囊既是一种民俗,又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常用到藿香、苍术、白芷、草果、菖蒲、艾叶、冰片、丁香、陈皮、薄荷、山奈等中药材。可将这几味中药混合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处,或挂于房间、车内。中医认为,这几味中药有散风驱寒、芳香开窍、健脾和胃、疏肝行气、化浊解毒等功效。

岑洁建议,因为香囊内的中药药效会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所以如果药材的芳香气味变淡,您就需要找医生重新开药,调换香囊内的中药材。

另外,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者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者慎用香囊。

猜你喜欢

雄黄酒香囊杀虫
趣话香囊的文化意蕴
虫咬瘙痒,涂苦参百部
TREASURE TRAIL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杀虫专列”
小学生发明杀虫剂
仲夏巧手做香囊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切莫乱饮雄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