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冬眠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2-06-10张可可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兔习性诱导

张可可

几乎所有涉及星际旅行的科幻电影,都有航天员进入冬眠状态的情节。为了穿越茫茫太空需要度过的几年、几十年时间,航天员用这种方法尽可能減少能量的消耗;还有一些绝症患者,为了等待治愈疾病的方法,用冬眠将人生推迟到几十年后的未来。

冬眠在人类身上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日本科学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似乎提供了希望的曙光。

恒温动物在陷入冬眠时,代谢率和体温都会大幅下降,不过这个体温却始终保持恒定。并且,在冬眠状态下,它们身体的感觉仍然存在。如果对冬眠中的恒温动物施加强烈的触摸或声音刺激,它们就会从冬眠状态下短暂清醒。

本来,冬眠现象最让人费解的一点在于,它是特定物种的固有习性,我们无法让原本没有冬眠习性的物种做出冬眠行为。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可以诱导实验小鼠和家兔进入类似冬眠状态的方法,这意味着人类也有可能实现冬眠。

让原本不具有冬眠习性的小鼠和家兔进入冬眠状态,科学家是怎样达成“人工冬眠”的呢?方法其实非常简单。

和人脑一样,小鼠的大脑也有很多分区,不同分区有不同的功能。研究发现,只要对实验小鼠的丘脑下部的某个小区域施加特殊刺激,它们就会进入持续数天的低体温、低代谢的休眠状态,与冬眠行为十分相似。

进入休眠状态的小鼠,体温设定点(特定恒温状态下的体温)大约在28℃,比正常的37℃低了足足9℃。当外界温度降到低于28℃时,休眠小鼠会出现蜷缩身体、肌肉震颤等行为,与此同时,本来大大减缓的新陈代谢速度急剧增加,以让体温尽可能维持在20℃以上。

这说明,实验小鼠即便是在休眠状态下,也会通过一系列(或许是无意识的)行为,让体温维持在适宜水平,不至于下降到威胁生命的程度。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动物体内发现并利用类似的调控机制。

由于冬眠动物的体温设定点(冬眠体温)都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特征,较高的设定点意味着新陈代谢速率不会下降太大,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休眠动物的体温设定点,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还对休眠状态解除后的小鼠进行了测试,发现它们的运动能力和记忆能力并没有受到可观测的影响。身体解剖结果也显示,它们的脑、心脏、肌肉等组织和脏器也没有发生可见的改变。更可喜的是,同一只实验小鼠,可以在休眠和正常状态之间反复切换,说明这种诱导休眠是可逆的。这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科研人员还对体重相当于小鼠10倍的家兔做了相同的实验。家兔在神经诱导刺激下,也观测到了类似的诱导休眠现象。接下来,研究人员可能会把目光投向包括灵长目在内的一些更加高等的物种,以帮助我们向终极目标——人类冬眠迈进。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家兔习性诱导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低温时期要防家兔鼓胀病
埋松果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
可怕的习性
家兔养殖要慎用抗生素
我可爱的职业病
最大家兔
包头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