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虎啸谷,虎年写虎

2022-06-10吴应海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5期
关键词:拦路虎老虎爷爷

吴应海

文  题

黄牛虽去精神在,猛虎初来气象新。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百兽之王,是力量、勇敢、无畏的象征。壬寅虎年,我们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他还祝愿中外冰雪运动健儿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如虎添翼、创造佳绩!

请以“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由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仿写;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身份的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这是道话题作文。分析引导语,题目中的“虎”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界中的“虎”;二是指传统文化中的“虎”;三是指象征意义层面的“虎”,正如引导语所说,这个层面的“虎”象征着“力量、勇敢、无畏”等。

那么,怎样写“虎”的话题作文呢?

一、明确写作方向。“虎”这个话题内涵丰富,可写的东西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先要对题目进行处理,化“大”为“小”,明确写作方向。

方向一: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与虎有关的知识。可围绕虎的种类、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状况等展开说明。也可围绕丰富多彩的虎文化展开介绍。还可二者兼顾,由自然界中的“虎”写到传统文化中的“虎”,让读者对“虎”有全方位的了解。

方向二: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赞扬“虎”精神和“虎”品质。比如写似猛虎下山的英雄,写如虎添翼、勇往直前的奋斗者,写生龙活虎的冬奥会运动健儿,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科研攻关人员。

方向三:写一篇议论文,就“虎”话题的某一方面提炼中心论点,然后通过严密的论证,证明观点。比如针对改革“拦路虎”现象,就可以写一篇题为“莫当‘拦虎虎’”的文章,从“拦路虎”的产生原因、巨大危险、可耻下场等角度展开论述,用生动的事例告诉人们,当“拦路虎”害人害己,千万别当“拦路虎”。

二、深挖文章立意。意高文自胜。好的立意,往往能令读者有眼前一亮之感,甚至拍案称奇。写“虎”这一话题,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都要努力在立意上深挖,力求新颖别致,与众不同。

比如介绍“虎”,如果在立意上仅定位于让读者了解与虎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未免太俗套。不過,如果能把立意提升到关爱、保护野生动物,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上,那文章就能胜人一筹。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国境内,野生老虎越来越稀少,在说明老虎时提及这一点,并由点及面,呼吁人们积极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把幸福家园还给野生动物,立意就能提升一个层次。

再如,写与“虎”有某种关联的人和事,别人都从正面立意,写那些充满力量、果断勇敢、无所畏惧的“虎英雄”;你却从反面立意,写让人讨厌的“拦路虎”,写欺凌弱小的“恶虎”,写贪污受贿的“大老虎”,写有争议的“虎爹虎妈”。叙事结束借助议论点题,或抨击,或批评,或建议,这样的文章,怎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在写议论文时,观点要新颖,因为陈旧的观点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写“初生牛犊不怕虎”,常见的立意是为“初生牛犊”的勇猛无畏叫好,期望更多人做“初生牛犊”。若能反向思考,认为在“老虎”面前,“初生牛犊”如果鲁莽行事,肯定没有好下场。提出与其毫无意义地牺牲,不如苦练本领,或联合其他同伴一起对付“老虎”的观点,别具一格,定能让人眼前一亮。再如写“狐假虎威”,正常的立意是揭露“狐狸”的狡滑,若批评“老虎”的愚蠢、昏庸,同样会让人觉得新鲜。

三、精选入文素材。无论是记叙、说明,还是议论,都要紧扣主题,精心选择素材。素材新则文章新,素材活则文章活,素材有趣则文章有趣,选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虎”话题作文的选材,可依照以下三步进行:

首先,围绕立意,尽可能多地从脑海中搜寻与之关联的素材,用关键词或简短的句子把这些素材记下来,以防遗忘,方便筛选。接着,根据表达需要,对素材进行初选,把事例典型的留下来。最后,再从中挑选出一则或几则最精彩的入文。如果只选一则素材,内容一定要丰富,情节一定要曲折,同时要有新意,尽可能与众不同。如果选几则素材,则要注意素材之间的搭配,要有详有略,有正有反,有经典有普通。材料选好后,有时还需简单加工,可以删繁为减,也可适当丰富内容,还可围绕主题合理虚构。

比如写《我爸是一名消防“虎将”》这篇作文,主题为赞扬身为消防员的爸爸总是冲锋在前,不怕危险,用勇敢书写责任和担当。针对这一主题,先把爸爸逆行而上、参与灭火救人的故事梳理出来;然后再看看其中哪些最能证明爸爸是“虎将”,哪些故事惊心动魄;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入文素材。选好了主要素材,还可选一些配套素材,比如爸爸同事的评价,群众的赞扬等,从侧面烘托人物,凸显主题。

四、认真构思。如果把写作比喻成建房子,素材则如同建筑材料,想把“建筑材料”砌成“房子”,画好“图纸”非常重要。这里的“画图纸”其实就是构思。构思就是谋篇布局,包括设计文章的整体结构,预设文章的开头、结尾,安排段与段之间的过渡等多个方面。写“虎”这个话题,可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构思。如果写说明文,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说明,最后小结。比如写《有趣的“虎”文化》,就可以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虎’文化别有一番趣味”开篇,总领全文;接着从语言文化、生肖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希望人们能传承和发扬“虎”文化。

如果写记叙文或文化散文,可设计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依据这一线索写人、记事、绘景。还以《我爸是一名消防“虎将”》为例,可以时间为线索,对爸爸的一次出警经过进行记叙和描写;也可以地点变换为线索,把爸爸一天中的多次出警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如果写议论文,构思相对简单,可先引出话题,亮出中心论点;然后考虑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升华主旨。

有趣的虎文化

王彦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有着重要的位置。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生肖又叫属相,许多人认为它起源于动物崇拜,是一种悠久的文化符号。早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记载有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古人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进行组合,形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之说。由于虎在生肖属相中排第三,寅是地支的第三位,凌晨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故为“寅虎”。

在传统民俗中,不时会看到虎的身影。古时候,人们常在门上贴一些画有虎照的门画儿用来除邪祛瘟,今天有些地方还留存着这个风俗。而最常见的,非虎头鞋莫属了,这种鞋子的脚面上绣着或缝有栩栩如生的虎头,大多为写意画,黑黑的眼睛,显眼的“王”字,看上去可爱、有趣。人们把这种鞋子买回来给小孩穿,意在驱鬼辟邪,保佑平安。正宗的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的嘴巴、眉毛、鼻子、眼睛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以显示虎的威猛。现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虎头鞋,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中,虎更是特别活跃的元素之一。比如就有不少与虎相关的成语,如“燕颔虎颈”“两虎相斗”“如虎添翼”“狐假虎威”“骑虎难下”“虎视眈眈”“谈虎色变”等,可谓情趣盎然。再如老百姓喜闻乐道的歇后语中,也有许多与虎有关的,如“老虎头上拍苍蝇——没那么容易”“虎口拔牙——好大的胆子”“纸糊的老虎——吓不住人”等,诙谐风趣,令人难忘。

说到虎,怎能少了古诗词呢?岑参的“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赵翼的“危崖石裂藤络罅,老树皮皴虎磨痒”,别有一番韵味。还有人见人爱的“虎灯谜”,比如“形状像老虎,口中念弥陀,白天呼呼睡,晚上忙捉贼”(打一动物)、“初生牛犊不怕虎”(打《水浒》人名二)……猜一猜,多有意思。

这些虎文化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传承。当然,也有些需要摒弃,比如有人根据属相安排婚配,认为属虎的忌与属蛇的和属猴的结婚,就属无稽之谈。

与虎有关的知识还真不少呢,希望大家在知虎的同时,能爱虎、护虎,保护虎文化的繁荣!

点  评

作文紧扣“丰富而有趣”这一特征,介绍中华传统虎文化,从有意思的生肖文化,到有趣的民俗文化,再到情趣盎然、诙谐风趣、别有韵味的语言文化,从不同方面把虎文化深刻的内涵展示在读者面前。文章可谓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令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吾家三只“虎”

孔嘉琳

我家有三个属虎的人,他们各有各的绰号,分别是“拦路虎”爷爷,“战斗虎”叔叔,“调皮虎”弟弟。

先说“拦路虎”爷爷。爷爷年轻时在外搞水上运输,目睹了不少可怕的事故,所以做事非常谨慎,对安全看得特别重。无论是对爸爸、叔叔,还是对孙辈们,看得都非常严,凡是可能存在危险的事,绝对不让我们参加。比如我们要独自外出玩,爷爷一百个不答应;我们要蹦极,爷爷死活不同意。大家戏称爷爷为让大家扫兴的“拦路虎”,坏了家人许多好事。不过,如果我们态度坚决,或者先斩后奏,爷爷这只“拦路虎”有时也会败下阵来。比如当年叔叔要参军,爷爷一开始也拦,后来叔叔偷偷报了名,爷爷也就让步了。当我们偶尔戏称爷爷是“纸老虎”时,爷爷只是笑,什么也不说。笑容之中,满是爱意。

再说叔叔这只“战斗虎”。叔叔参军后,训练特别刻苦,多次参加救灾抢险,战斗力特别强,被战友们称为“战斗虎”。转业后,他成了人民警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军人作风,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多次成功处置重大警情,获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肯定。如今,他是我们这儿的名人,大家都知道公安局里有一只不怕死的“战斗虎”。

最后说说“调皮虎”弟弟。弟弟虎头虎脑的,加上属虎,奶奶便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小虎。弟弟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调皮,不仅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还经常跑出去惹是生非,常有邻居上门告状。妈妈气不过,便要惩罚弟弟。这家伙倒好,前脚保证得好好的,一转身又出事了。爷爷只得拿出看家本领,整天盯着弟弟。本以为弟弟“没救了”,谁知上了幼儿园,弟弟竟渐渐变得懂事起来,由“调皮虎”变成了“乖乖虎”,还表示将来要向叔叔学习,也当一名勇敢的警察,让人不由得感慨万分。

吾家三只“虎”,虎虎有个性,你记住了吗?

点  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题,通过绰号暗示三人的性格特征,概括全文;然后分三个版块,对三个人物展开描写,三个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最后以“虎虎有个性”总结全文。文章所选事例典型,人物生动形象,语言轻松活泼,越读越有味。

明知山有虎,慎向虎山行

吴  思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道,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得知山上可能有老虎伤人,但并不畏惧,而是继续前行,最终打死老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英雄。后人于是便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来赞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

自然界中的老虎有着百兽之王的称号,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凶猛无比,是非常危险的动物。但凡比它弱小的动物,包括绝大多数人类,见其形,闻其声,无不胆战心惊,溜之大吉。在这种状况下,有人明明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仍然坚持迎虎而上,这份胆量,这份气魄,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问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像武松一样有真本事还行,倘若没有什么真本领,或者说虽有本领,但根本不是老虎的对手,那结局恐怕就不妙了。轻则被虎所伤,落得个落荒而逃的下场;重则性命不保,成为老虎的大餐。

从这一角度看,一味地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叫好显然是不理智的,因为它会误导人,让人头脑发热,忘乎所以。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我看改一个字就行,叫“明知山有虎,慎向虎山行”。面对山上的老虎,先别忙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直接冲上山去;而应冷静下来,做一番研判,再行动不迟。倘若真的功夫了得,如武松再生,老虎根本不是对手,那就去吧;如果功夫未练到家,本领有限,甚至手无缚鸡之力,就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山下吧。这并非胆小软弱,而是有自知之明。换种方法,同样可以对付老虎,比如发奋图强,学得打虎术,日后再向虎山行;比如向人求助,大家联手打虎。实在不行,还可绕山而行,把“虎”留给后面更有能耐的人。如此行事,当然在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但总比白白丢了性命強一百倍。

这种观点,不仅要用在对待真正的老虎上,更应贯穿到整个人生中。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困难就像“拦路虎”,有把握战胜它,那就勇敢地冲上去;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战胜不了它,那就团结别人一起攻打;如果还不行,可要小心了。并非所有难题都能解决,解决不了就先放一放,日后再解决;还是不行的话,就干脆换个路径,重新调整目标。一条道走到底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慎向虎山行并非不向虎山行,并非反对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任何时候,都要敢闯敢干,只不过不能蛮干、傻干,做无意义的牺牲。

点  评

文章先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切入,引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一传统观念,并肯定这种做法的胆量和气魄;随即笔锋一转,分析这样做的不妙结局,指出它是不理智的。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亮出观点——“明知山有虎,慎向虎山行”。围绕这一论点,结合武松打虎的事例展开论述,并推而广之,指出这种观点适用于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最后,肯定无所畏惧的精神,反对蛮干、傻干,让文章的观点更鲜明。全文立论新颖,构思独特,论证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猜你喜欢

拦路虎老虎爷爷
有些话
冬爷爷
站着吃
三道高考平衡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老虎喜欢吃什么
爷爷说
老虎不在家
搬开拦路虎,F1是否迎来春天?
黑乎乎的隧道
老虎变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