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 可视化设计在复杂互层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2022-06-09

四川水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号线轨道交通可视化

魏 炜

(中铁二十三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1124)

0 引言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解决TBM 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既有建筑物塌陷、工期紧张和安全要求等问题,基于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隧道、车站和高架桥部分的CAD图纸,利用BIM 技术完整地构建了轨道交通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及场地效果,为施工方、设计方、监理和业主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和平台,节约了时间成本。该工程根据BIM 设计的全流程进行科学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施工建设效果,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构造线呈NNE―SSW 向。未见断层,节理(裂隙)发生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以构造节理、层面为主,节理走向NEE-SWW 和走向NW-SE 两组较发育,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地质勘察区位于重庆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100°,岩层倾角5°。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应力条件简单,应力水平极低。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根据场地基岩露头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呈层状构造。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270~300°∠58~80°,优势产状为290°∠65°,延伸5~10m,微张1~3mm,平直,间距1.0~2.0m,偶见钙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J2:210~250°∠65~80°,优势产状为220°∠70°,延伸0.2~1.0m,一般闭合-微张,舒缓波状,局部有倒转反向现象,间距5~8m,偶见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层面裂隙:为软弱结构面,裂隙闭合,结合较差。

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二期工程,合同全称为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中央公园东站、从岩寺站及区间土建工程,项目位于渝北区空港新城,两站三区间,施工起止里程YDK35 +053.411~YDK38 +945.244,总长3891.833m。线路整体为南向北走向,起点从兰桂大道站引出,下穿中央公园小学,向北沿和庆路暗埋至同茂大道路口处,设中央公园东站,并与10 号线中央公园东站换乘。继续向北下穿和庆路、丘陵(双龙湖街道鹿山村片区)后,到达空港公租房片区谷地,沿规划纵一路设高架桥,桥中部设从岩寺高架站,高架通过谷地后进入花石沟村。线路走向如图1、图2 所示。

图2 工程线路走向图

1.2 施工难点

(1)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始发与接收段。洞口密封装置渗漏,TBM 到达时,管片环缝张开,始发、到达施工难以确保开挖面土体稳定。

(2)复合TBM 在泥岩、砂岩地层中施工,增加掘进技术难度;开挖面不稳定、开挖硬土引起开挖难、切削刀盘受到特别大的阻力、复合TBM 推进阻力较大;复合TBM 刀头磨损较快;残积土的黏土以及泥岩类岩石,经研磨后易在刀盘表面或土舱内形成泥饼;砂岩、泥岩交错或互层,造成软硬不均和岩性突变,易造成刀具异常损坏;复合TBM 在石英含量较高的砂岩地层掘进时,刀具磨损严重;有些岩层地段易产生复合TBM 旋转或管片旋转、管片上浮;堵舱、堵螺旋机和糊刀盘,导致压力舱被黏结的渣土充满,不能被螺旋排除;复合TBM 掘进位于小曲线半径上,曲线半径越小则纠偏量越大,纠偏灵敏度越低,轴线就比较难于控制,隧道管片衬砌轴线因推进水平分力而向圆曲线外侧(背向圆心一侧)偏移,容易发生管片侵线。

2 BIM 组织与应用环境

2.1 BIM 应用目标

为提高TBM 开挖过程中的施工效率,克服周边环境及既有建筑物的地表沉降问题,缩短工期、促进TBM安装、掘进、出渣、管片安装等一体化,因此,构建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工程的BIM 三维模型(图3 所示)。可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可视化指导TBM 施工;(2)实现车站施工的精细化管理;(3)将BIM 模型嵌入到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实现地下隧道工程三维可视化自动监测,提高工作效率;(4)构建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全周期BIM 虚拟漫游,将工程项目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实现数字化、动态性的表达。

图3 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BIM 模型

2.2 BIM 实施方案

该项目的BIM 技术应用是岩土工程行业为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的探索。

(1)使用BIM 正向设计建模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建立全专业的模型,充分考虑周边复杂环境对工程项目的影响[1-3]。通过4D 施工过程模拟,指导项目过程施工和管控[4-6]。同时在管理平台中集成三维模型基本属性信息、基坑自动化监测信息、自动伺服系统信息以及施工过程中物料信息,将BIM 技术应用于基坑设计、施工全过程[3]。

(2)在团队组织上,该项目由业主方统一规划管理。项目上实行全员参与制,多部门人员分工协作,保证BIM 应用落地。建立企业、项目部和作业层协同工作管理架构,做到逐层细化、协同管控。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让项目施工人员都能熟悉BIM 技术,便于应用落地。

(3)在应用依据上,项目前期BIM 应用,依据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和《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编制符合岩土工程项目特点的公司级BIM 模型标准手册,和针对该工程的BIM 实施方案。

(4)在软硬件环境建设上,BIM 建模人员配备高性能处理器和专业图形显卡的主机。软件层面使用Revit作为主要建模软件,Midas、Plaxis3D、理正岩土作为分析软件,建模大师、Dynamo 与二次开发插件进行辅助深化设计[7-9]。使用Navisworks、Lumion、Fuzor、3D Max 进行虚拟建造、施工工艺模拟。使用BIMFACE 和自主研发的云平台进行过程中的信息集成和施工质量交底。

3 隧道BIM 建模及应用

3.1 隧道线路建模

根据CAD 图纸,对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全线进行三维翻模,其中,主要分为隧道、车站和高架桥三部分。高架桥全长185m,对接路基15m,与高架对接的隧道实施TBM 施工,并向左侧弯曲后,右归弯到中央公园城东站。通过Revit 将CAD 图纸快速转换为三维信息模型,并进行碰撞检测。通过可视化编程设计,对参数构件进行驱动优化,在计算后立即更新模型,从而实现最优设计结果。

3.2 隧道进出口建模

在Revit 中,制作模型的场地,首先需要转到场地平面视图,选择场地和体量选项卡中的地形表面。通过放置点的功能来绘制场地,修改该点的高程后放置在平面视图中,如图4 所示。所有的高程点放置完成后,在属性栏中修改场地的材质。在绘制好的地形中使用建筑地坪命令进行平整,框选需要平整的建筑地坪。最后可以使用子面域命令添加道路,在属性栏中修改道路的材质。

图4 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地形及入口建模

3.3 轨道车站建模

车站的绘制需要选用工具栏建筑选项卡中的柱功能,修改柱子的类型名称和尺寸。根据所链接的CAD 图纸,参照其轴网上的柱子进行分类绘制。添加好的柱子,修改其属性,包括底部和顶部标高、偏移、编号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从而实现车站可视化建模,如图5 所示。

图5 中央公园东站BIM 模型

3.4 BIM 技术应用总结

本文基于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隧道部分、车站部分和高架桥部分的CAD 图纸,利用BIM 技术完整地构建了轨道交通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及场地效果,根据BIM 设计的全流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项目前期。在项目规划时,把BIM 技术及理念植入整体方案中,统筹概念设计和规划设计,同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2)设计阶段。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和可视化效果,结合CAD 图纸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和经济合理性评价,最后交付完整的电子三维模型和图纸成果。

(3)施工阶段。依据三维模型及场景布置,指导施工方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准备,为施工提供必需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准备,指导施工组织及设计,实现施工全过程管控。

(4)运维阶段。通过建立的BIM 模型及文件体系,指导利益相关方进行空间管理、应急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经济成本管理等。

4 结束语

轨道交通隧道BIM 设计,能够提高轨道工程全周期施工效率,节约成本,是道路工程信息化的有益探索。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了重庆轨道交通9 号线BIM模型构建创新点如下:

(1)通过参数化构件和Revit 二次开发正向设计,并充分考虑了场地环境和地下空间布局,为轨道工程物理和功能的数字化表达提供了技术支持。

(2)轨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模拟动画,为施工方、设计方、监理和业主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和平台,节约了时间成本。

猜你喜欢

号线轨道交通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思维可视化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