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纪录片发展路径与价值
2022-06-09范林钰
范林钰 许 宁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孤独症纪录片通过影像的方式,将孤独症患者的真实表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大众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并给予该类人群更多的关爱和帮助。2008年张俊扬执导的《孤独的天使》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孤独症纪录片,该片问世的几年内,该题材的纪录片仍旧以直线型叙事记录为主。随着影视从业人员对孤独症病情的深入了解和社会大众对这类人群认识的逐渐增加,该类纪录片不再局限于使用长镜头,也不再以简单的叙事记录为主,而是赋予纪录片更深层次的含义。近几年,该题材纪录片更加符合大众观影的心理需求,导演应以更加成熟的拍摄手法来表达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的心声,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1 孤独症纪录片发展历程
纪录片取材于社会的真实状态,寻求社会的本质,致力于把人类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现出来,把鲜为人知的人或事物以镜头的形式再现于世。它们在记录真实社会现象的同时更注重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质,笔者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探讨其社会功能,承担着极强的社会责任[1]。
自2007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4月2日设立为世界孤独症日以来,我国便开启了孤独症纪录片的制作,使人们对这一病症有了更多的了解。据统计,2008年有三部孤独症纪录片问世,随后几年,纪录片数量起伏不定,出片量较多的是2012年(3 部)、2017年(4 部)、2020年(3 部),作品数量呈波浪式前进,说明各导演对该题材纪录片的关注度起伏不定,具体数据如图1 所示。
近些年,医学界在孤独症干预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因此近几年的作品大都以宣扬家长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孤独症干预机构的治疗方法为主,通过这些手段让孤独症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例如,纪录片《孤岛》(2014)、《四个自闭症孩子和他们妈妈的故事》(2016)、《来自星星的你》(2017)、《星光》(2017)、《一样的星星》(2018)、《大家庭》(2020)等,目的是让父母在面对孤独症孩子时能够抱着积极的态度,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曙光,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孩子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关爱这些家庭。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孤独症纪录片日益成熟、深入人心,人们也越来越关心孤独症患者的现状,从而促使社会大众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程度大幅度提高。
2 艺术表达的探索
从我国第一部孤独症纪录片《孤独的天使》问世至今,该类题材纪录片已有20 多部,它们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2.1 拍摄角度的深入
我国刚接触孤独症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时,叙事风格与内容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大多使用传统的旁白或解说词的形式,影片几乎都站在公众的角度或父母及家庭的立场进行单一的记录[2]。2008年纪录片《孤独的天使》通过旁白与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创始人陈美容的自述,让观众看到了一位孤独症儿童妈妈的初心与坚持;《孤独的记录》让观众看到了父母对儿童病情好转的积极意义以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2011年,张俊扬执导的《孤独的天使》续集《刺爱》让社会大众对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的纪录片可以深入挖掘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用“我”的思维来解释孤独症儿童怪异言行举止的缘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同理心,使观众更加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孤独症,而且可以让纪录片的情感渗透观众的内心,更好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2017年拍摄的《星光》通过孤独症儿童翔翔的自述,道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和普通小孩子一样,有思想、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只是他们脑子里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不太一样,他们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2 视听元素的变化
纪录片的核心要素就是真实性,而长镜头的使用能很好地还原被摄对象的真实面貌,给观众强烈的真实感。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按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与照相手段一样,同人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亲近性[3]。这种真实性不仅体现在拍摄过程中,也体现在影片的后期剪辑中,而同期声、长镜头是用来诠释镜头真实性的良好方式。
《孤独的天使》和《刺爱》中运用了大量长镜头来描写孤独症儿童的生活状态;《心的翅膀》运用了一系列叙事镜头来展现孤独症患者章心臻大量的生活场景,这些都是对孤独症患者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叙事模式相对单一,没有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及蒙太奇技巧,更多是对人物的真实再现。
随着人们对孤独症群体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再加上导演拍摄经验的丰富,孤独症纪录片的镜头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叙事模式不再单一,常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线进行穿插表现。例如,《遥远星球的孩子》改变了人们对孤独症的刻板印象,以旁白的方式来向观众讲述该病症的起源与发展,让观众对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片列举了五个成年孤独症患者的实例,向观众并列叙述他们在接受干预治疗后的生活状态。2012年,《筑巢人》的上映让观众看到了孤独症家庭鲜为人知的一面,该片不仅展现了孤独症患者不同寻常的生活,也彰显了伟大的父爱,该片旨在让观众产生同理心,从而更好地帮助孤独症患者。
剪辑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合理运用剪辑技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例如,在剪辑时使用蒙太奇能够使影片情节更加生动,从而突出影片主旨,产生更深远的意义。《孤岛》使用大量长镜头的拍摄方式,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技巧,同时讲述了四个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巨大的不幸面前,四个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以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孩子,从而促使这些儿童走向了各异的人生。例如,菲菲的悲惨现状和妈妈极端的教育方式,与影片前面展现的几个孩子的现状及其治疗方式产生了鲜明对比。《一样的星星》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来建构影片结构,将分别身处城市与农村的两个孤独症儿童的生存境况作为不同空间的时间线索并行讲述,借助穿插并排的两条时间线展现了两名重度孤独症患者各异的生活,从而突出了家庭教育对孤独症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近些年的孤独症纪录片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展现给大众。
3 多重现实意义
孤独症纪录片中所谈及的干预疗法、孩子康复状况、家庭态度都能对处在迷茫阶段的许多家长产生积极正确的向导作用,让他们重拾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因此这些影片意义重大。
3.1 干预方式决定康复成效
孤独症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存在个体差异,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他们的影响、寻求较为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绘画治疗是常用的孤独症治疗手段,能够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许多纪录片都有这方面的讲述,即通过音乐引导可以刺激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改善其认知能力,且容易使其情绪稳定。另外,通过音乐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增强其社会性,逐渐使其不再封闭于自己的世界中。例如,《遥远星球的孩子》中庄天岳在音乐方面有极强的天赋,经常在各种音乐厅演出,他听过的歌曲都能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通过歌词引导的方式加上他的超强记忆力,他的语言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孤岛》中,周舒亦通过音乐经常出席各种活动,这缓解了其在社交方面的抗拒行为,从而增强了其社会性。可以看出,音乐干预治疗对一些孤独症儿童具有显著效果[5]。另外,绘画是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绘画引导,可以让他们将情绪通过画面展现出来,从而使其内心情绪得到正确的表达[6]。他们通过绘画作品可以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良好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途径。在《生而为人》中,孤独症儿童翔翔在语言方面存在障碍,但是他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在《遥远星球的孩子》中,30 岁的孤独症患者俊余通过老师的引导,他慢慢把自己当下焦虑的心情画出来,能让他人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也能对他的情感起到很好的疏导作用。
除此之外,在康复中心应用最广的还属ABA 疗法,即行为分析疗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症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方案,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在《孤独的记录》中,孤独症儿童宝宝和贝贝在康复机构接受ABA 疗法,康复老师将他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通过一系列的情景教学模式展开,如倒水、拿东西等,并通过实施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加强训练,直到他们能独立完成任务并且能在其他场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止。通过ABA 疗法治疗后,孤独症儿童宝宝和贝贝在社会交往及与人交流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是目前针对孤独症儿童较为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行为障碍状况,逐渐使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父母态度决定孩子命运
家长对待孤独症的态度将决定孩子的命运,家长应知道孤独症通过康复治疗是能够缓解的。有学者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效能感对孩子康复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7]。另外,家庭的教育环境对孤独症患者的治愈具有较大的影响。
《一样的星星》中,两个重度孤独症患者由于家庭教育模式的不同和父母对待他们态度的区别,从而使他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郑森友奶奶的乐观和坚韧,促使郑森友各项天才技能被发掘,现在他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认可;身处农村的林俊佳不被家人理解,没有得到合理的干预治疗,其长大后也无法与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与交流,逐渐脱离社会,最终因意外离开了人世。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孤独症儿童如果能得到悉心的关爱、引导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是可以逐渐走向正常的生活的。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孤独症无法根治,只有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来缓解患者的显著症状,所以应早发现、早治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脑部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此时再改变他们一些错误的刻板行为难度较大,拖得越久,干预效果越弱,并且其家人也会承担极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来自星星的你》中,曦桐由于口腔问题而缺乏语言能力,妈妈通过对镜练习及口肌按摩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妈妈的特殊教育模式下,他6 岁的时候进入了普通学校上学。曦桐妈妈一直以普通孩子的标准来教育他,并且一直没有放弃,如引导他树立当主持人、相声演员、钢琴家等理想,这使孩子进步飞跃,曦桐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及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孤独症康复机构普及度不高,欠发达地区对这一疾病了解甚少,因此大部分家庭仍处于自救阶段,还有部分家长由于背负着来自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选择放弃治疗,这些都导致康复训练发展十分缓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欠发达地区,可以播放孤独症纪录片,让家长通过观看纪录片加深对该疾病的了解,从而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这也正是该类纪录片的重要意义所在。
4 结语
孤独症纪录片将孤独症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真实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以影像的方式表现了这些家庭的生存现状以及不屈服于命运的积极心态,充分表现了他们面对困难的顽强。但是,这些影片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风格较为单一,播放渠道较为狭窄,这些都限制了该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因此,如何创造性并多方面展现这一群体,且激励更多观众观看,是中国孤独症纪录片未来发展道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