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临床分析的价值观察*
2022-06-09杜静波刘迎新李振武
杜静波 刘迎新 李振武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北京 102600)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原位癌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30~35岁,浸润癌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5~55岁,常见病因有HPV病毒感染、初次性生活、出产年龄小、性伴侣过多等,另外,吸烟、营养不良、不注重卫生也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临床症状主要是体现在阴道出血、排液等[1]。患宫颈癌女性人数仅次于乳腺癌,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全球每年约有25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因此,及时准确诊断宫颈癌尤为重要,对后期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到目前为止,临床对宫颈癌的诊断是运用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其准确度较低,仅有35%~85%,在此基础上,临床医务学者加以模态MR成像技术辅助分期,可大大提高其诊断准确度[3]。多模态MR成像技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在横断位有利于显示宫旁、淋巴结,在矢状位可明确病灶与膀胱、直肠的关系,在冠状位有利于显示病灶确切的位置与大小,其意义在于术前进行诊断决定治疗方案、明确病变的范围,估计预后[4]。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临床分析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女性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明确为宫颈癌患者;30~65周岁;首次确诊为宫颈癌患者。排除标准: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具有沟通、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者。102例患者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52±7.19)岁,组织学分型中鳞癌64例,腺癌38例;病理分化程度中低分化72例,高分化30例;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35例,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67例。本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机构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多模态MR成像技术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Discovery 750 3.0TMRI及正交体线圈对T1WI、T2WI、DWI、DTI、DCE-MRI序列进行扫描,各参数如下:(1)轴位T1WI:扫描时间:97s,FOV:30cm2×30cm2,层间隔:1.5mm,层厚5mm,TR/TE:680/10ms,矩阵:320×192,激励次数:2.0;(2)轴位T2WI:扫描时间:193s,FOV:30cm2×30cm2,层间隔:1.5mm,层厚5mm,TR/TE:5660/88.4ms,矩阵:288×224,激励次数:3.0;(3)矢状位T2WI:扫描时间:177s,FOV:31cm2×31 cm2,层间隔:1.0mm,层厚5mm,TR/TE:4120/91.8 ms,矩阵:256×224,激励次数:3.0;(4)轴位DWI:b:0,600s/mm2,扫描时间:75s,FOV:30cm2×30cm2,层间隔:1.5mm,层厚5mm,TR/TE:3725/71.1ms,矩阵:128×128,激励次数:3.0;(5)轴位DTI:b:0,600s/mm2,扫描时间:172s,FOV:30cm2×30cm2,层间隔:1.5mm,层厚5mm,TR/TE:4400/87.4ms,矩阵:128×128,激励次数:6.0;(6)矢状位DCE-MRI:扫描时间:250s,FOV:35cm2×28cm2,层间隔:0.0mm,层厚3.6 mm,TR/TE:3.2/1.5ms,矩阵:256×192,激励次数:0.69,共40期,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单位:德国Bayer A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08),静脉注射,剂量为0.1 mmol/kg。
1.3 观察指标(1)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运用Functool软件对DWI与DTI序列图像进行处理,DWI序列可处理为ADCDWI图,DTI序列可处理为ADCDTI图、FA图,运用GenIQ软件对DCE-MRI序列图像进行处理,DCE-MRI序列可处理为Ktrans图、Ve图、Kep图,分别在各个图像上放置病灶部分感兴趣区,由两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摄像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计算ADCDWI、ADCDTI、FA、Ktrans、Ve、Kep值。
(2)多模态MR成像分期:由两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摄像学医师在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MR阅片记录,多模态MR成像分期中,Ⅰ期:肿瘤组织在宫颈中呈高信号;Ⅰ a期:宫颈黏膜毛糙,宫颈管增宽;Ⅰ b期:肿瘤组织在宫颈部中信号呈低信号到高信号中间结合带;Ⅱ 期:肿瘤组织在阴道壁中的低信号转为高信号;Ⅱ a期:矢状位见宫颈部中高信号的肿瘤组织向下侵犯低信号的阴道上 2/3;Ⅱ b期:肿瘤组织在子宫颈中低信号完全中断,子宫颈呈现不对称增大。
1.4 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ADCDWI、ADCDTI、FA、Ktrans、Ve、Kep值用(±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组织学分型宫颈癌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对比鳞癌组ADCDTI、FA、Ve、Kep参数显著低于腺癌组(P<0.05),Ktrans参数显著高于腺癌组(P<0.05),而两组ADCDWI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织学分型宫颈癌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比较结果
2.2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对比低分化组FA、Ve、Kep参数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5),Ktrans参数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两组ADCDTI、ADCDWI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比较结果
2.3 不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颈癌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对比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Ve、Kep参数显著低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P<0.05),Ktrans参数显著高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P<0.05),两组ADCDTI、ADCDWI、FA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颈癌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比较结果
2.4 多模态MR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分期结果为Ⅰ a期12例,Ⅰ b期54例,Ⅱ a期42例,Ⅱb期6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7.04%,85.71%,93.33%,总诊断正确率为87.72%,见表4。
表4 多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诊断分期的对比
2.5 宫颈癌的模态MR成像表现图1患者资料,女,53岁,不规则阴道流血一月余,由图1A、图1B、图1C可见子宫颈前唇,形态不规则肿块,累及子宫颈黏膜层、肌层,图1D可见肿块长明显高信号,ADCDWI值为0.96×10-3mm2/s,图1E可见肿块强化低于子宫肌层。
图1 宫颈癌的多模态MR成像表现。注:图1A 矢状位T2WI;图1B 轴位T2WI;图1C 冠状位T2WI;图1D 矢状位DWI;图1E 矢状位T1WI。
3 讨 论
宫颈癌的发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统计,每年全球新增宫颈癌患者约53万例,造成约25万女性死亡,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占全世界的80%,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约14万例,死亡约3.7万例,并且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全球女性的健康,因此,早期正确、快速地诊断对治疗宫颈癌尤为重要[5]。宫颈癌是由于宫颈管表面柱状上皮过度分化,再由于各种刺激,最终形成癌症,宫颈癌在组织学分型上可分为鳞癌、腺癌等[6]。有研究发现,鳞癌的发病率在减少,腺癌的发病率在增加,且越来越年轻化。据田士峰等[7]报道称,年龄影响着宫颈癌的治疗与预后,年龄越大,临床诊断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多模态MR成像技术是在利用磁共振现象在人体中获得磁信号,重建出人体信息,在对病变进行MR成像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成像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清晰显示宫颈及周围组织器官,可准确判断肿瘤体积与浸润深度,由于其准确度高、敏感度高、无创,使得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判断上发挥空间巨大[8]。本研究对比了不同癌症类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DWI、DTI、DCE-IIRI序列各参数变化影响,发现多模态MR成像技术通过ADCDWI、ADCDTI、FA、Ktrans、Ve、Kep参数能有效鉴别不同癌症类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这表明多模态MR成像技术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评估病变范围的常规检查,这与牛淼等[9]报道一致。
DWI是因布朗运动而发展的多模态MR成像技术,描述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情况,ADCDWI值的大小反映了组织的弥漫运动,ADCDWI值越低,反映了水分子弥散幅度越小,ADCDWI值与组织中细胞密度、细胞器数目有关[10]。DTI是基于DWI基础的一种新成像技术,反映水分子弥散速度与方向的变化,通过计算机可转化为ADCDTI值、FA值,其中ADCDTI值反映的是水分子弥散运动的速度,与水分子受限程度呈负相关,FA值反映的是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方向[11]。在本研究中,鳞癌组ADCDTI值显著低于腺癌组,可能是由于鳞癌组恶化程度更高,细胞更加密集,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因此ADCDTI值偏低。对于FA值,鳞癌组显著低于腺癌组,低分化组显著低于高分化组,这可能是因为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后,水分子都沿着细胞间隙运动,方向上较为一致[12],因此FA值偏低。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的ADCDWI值、ADCDTI值、FA均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SWI与DTI主要是反映弥散信息,未能反映微循环对淋巴脉管的影响[13]。DCE-MRI是对选定的感兴趣区多期扫描,不仅可以获得多个定量参数,还能反映病变生理变化,通过计算机可转化为Ktrans值、Ve值、Kep值,其中,Ktrans值反映的是内皮细胞间隙、新生血管膜完整性,Ktrans值越高,恶性程度越高,Ve值反映的是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的大小,肿瘤数目越多,Ve值越小,Kep值反映的是对比剂扩散速度[14],在本研究中,对于Ktrans值,鳞癌组显著高于腺癌组,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分化组,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显著高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这可能是Ktrans值较高的组肿瘤恶性程度高,血供丰富,内皮细胞间隙增宽,导致Ktrans值偏高。对于Ve值、Kep值,鳞癌组显著低于腺癌组,低分化组显著低于高分化组,有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显著低于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这可能是因为Ve值、Kep值较低的组肿瘤数目较多,分布较为拥挤,新生血管丰富,细胞外间隙减小,导致Ve值、Kep值偏低。此外,本文中,模态MR成像技术诊断分期结果为Ⅰ a期12例,Ⅰ b期54例,Ⅱ a期42例,Ⅱ b期6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7.04%,85.71%,93.33%,总诊断正确率为87.72%,这与莫婧等[15]、田兆荣[16]等报道结果相近,说明多模态MR成像技术辅助分期诊断准确度较高,可作为宫颈癌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手段的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方面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评估病变范围的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