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的MRI表现及其对分型的诊断意义分析
2022-06-09王媛媛武建利王云玲何
王媛媛 武建利 王云玲何 艳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磁共振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胎盘植入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亦是造成孕产妇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胎盘底蜕膜在正常情况下使胎盘绒毛与子宫内肌层分隔,但当底蜕膜损伤时,胎盘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出现胎盘植入,严重影响母婴生命健康[1]。因此,及时确诊胎盘植入有其必要性。目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高分辨率、无辐射损伤等优点已被证实,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将MRI应用于胎盘植入诊断中,以减轻胎儿运动、孕产妇呼吸及胃肠道运动产生的运动伪影对成像的影响,提高诊断准确性[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84例疑似胎盘植入并行产前MRI检查孕产妇临床资料,以评估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84例疑似胎盘植入并行产前MRI检查孕产妇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合并高龄、前置胎盘史、子宫手术史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者;孕周为27~39周者;年龄为18~45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者;子宫先天畸形者;无法配合检查或MRI图像质量差者。84例孕产妇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2.14±4.09)岁;孕周30~39周,平均孕周(35.12±3.04)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76例。
1.2 方法使用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1.5T anvanto),以体线圈及腹部相控阵线圈分别作为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扫描层间距及层间隔不定,扫描时据孕产妇胎盘大小作调整;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ingle short turbo spin echo,SS-TSE/T2WI),TR 1250ms,TE 80ms,矩阵256×256,FOV 375mm×319mm,ETL 66,NSA 2,并在矢状位扫描时加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oiled gradient echo,SPGR)T1WI TR 3ms,TE 1.4ms,矩阵256×256,FOV 375mm×319mm,ETL 60,FA 10°;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echo planar imaging,SE-EPI),b=0、800s/mm2。
1.3 诊断标准(1)病理诊断标准:以手术病灶切除或钳刮阻滞等取病理标本,在镜下见胎盘绒毛内间杂子宫平滑肌组织、底蜕膜消失,判断为胎盘植入;并根据胎儿娩出后胎盘无法娩出,助产师徒手剥离时感觉明显阻力,胎盘剥离后见剥离面完整或毛糙伴少量渗血,术中见子宫表面血管扩张、胎盘组织及子宫粘连,判断为粘连型胎盘;若剥离时感觉明显受阻,徒手剥离失败,剥离后可见表面不完整,术中出血量较多,判断为植入型胎盘;若剥离过程中出现大出血、胎盘与膀胱或直肠分界不清,则判断为穿透型胎盘。(2)MRI诊断标准:以胎盘三层结构变化为判断依据,胎盘绒毛膜板呈微小波浪起伏,胎盘实质显示散在且不均匀的信号,基底膜呈线状低信号,为粘连型胎盘;胎盘绒毛膜板呈明显锯齿状,延伸入胎盘实质,但未达基底层,胎盘实质呈粗点状、斑片状高信号胎盘小叶,基底膜参差不齐低信号,为植入型胎盘;胎盘绒毛膜板呈锯齿状,伸入胎盘实质且达到基底层,胎盘小叶形成增多,胎盘实质内可见密集排列类圆形高信号,底基膜呈波浪状融合高信号,为穿透型胎盘。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病理分型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检验经Kappa系数评估,系数越高,一致性越好,诊断价值越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RI对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价值分析84例疑似胎盘植入孕产妇经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46例(54.76%),MRI诊断准确67例(79.76%),Kappa值为0.600,具有高度一致性,见表1。
表1 MRI对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价值分析(例)
2.2 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病理分型诊断价值分析46例胎盘植入孕产妇中粘连型胎盘23例(50.00%),植入型胎盘20例(43.48%),穿透型胎盘3例(6.52%);MRI诊断粘连型、植入型胎盘一致性高度,诊断穿透型胎盘一致性中度,见表2~表3。
表2 MRI诊断产前胎盘植入病理分型结果分析(例)
表3 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病理分型诊断价值分析
2.3 病例分析毛某,女,33岁,有药流史2次,清宫1次,本次孕31+3周,术中子宫下段和宫颈剥离面粗糙、渗血,经病理诊断为粘连型胎盘;产前矢状位T2WI可见明显不均匀的胎盘信号(图1);轴位T2WI则见子宫下段和宫颈肿胀,胎盘及子宫后壁低信号结合带呈线状(图2)。李某,女,39岁,有剖宫产史1次,本次孕37+2周,术中子宫后壁下段活动性出血,病理诊断为植入型胎盘;产前矢状位T1WI显示宫颈管内线样短T1信号出血影(图3),轴位T2WI可见胎盘高信号影深入子宫肌层(图4)。
图1~图2 粘连型胎盘产前MRI检查图像。
图3~图4 植入型胎盘产前MRI检查图像。
3 讨 论
既往临床常采用超声诊断胎盘植入,但超声易受胎儿运动、孕产妇肠气等因素干扰,造成声束衰减吸收,影响诊断准确性[3]。而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及多平面观察等优点,也不受呼吸运动等运动伪影的影响,在妇产科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4]。对此,本研究就胎盘植入的产前MRI表现及MRI对其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并明确不同胎盘植入分型在MRI SSh-TSE等序列图像上的特征,为改善胎盘植入孕产妇妊娠结局提供新思路。
国内学者指出,MRI主要通过评估子宫肌层变薄、中断,子宫结合带消失,子宫浆膜层低信号消失,肌层内出现胎盘组织信号,膀胱壁不平整的直接征象;并结合胎盘信号欠均匀,胎盘内多发迂曲扩张血管,子宫局限性膨隆,子宫肌层局限性变薄、中断,子宫下段肿胀的间接征象,判断胎盘植入[5]。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胎盘植入准确率为79.76%,Kappa值为0.600,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也证实,MRI在胎盘植入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妊娠早中期,子宫肌层呈现清晰的三层信号带,胎盘在T2WI图像上可表现为清晰、均匀一致的信号,妊娠晚期子宫肌层变薄,胎盘信号带可不均匀,但仍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晰[6-7]。故通过观察子宫肌层及子宫结合带MRI图像,能判断胎盘植入的病理类型。本研究也发现,MRI诊断粘连型胎盘准确率为85.71%,Kappa值为0.650,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MRI诊断粘连型胎盘准确性较好。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粘连型胎盘的胎盘绒毛附着于子宫肌层,而在MRI中显示完整子宫肌层信号,对鉴别诊断有利有关[8]。且MRI诊断植入型胎盘准确率为90.48%,Kappa值为0.707,具有高度一致性。究其原因,可能与植入型胎盘的胎盘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在MRI成像中则显示不规则子宫肌层信号,子宫结合带信号中断,或伴流空血管影穿过肌层,使其与具有有效的判断依据有关[9]。不仅如此,MRI诊断穿透型胎盘准确率为95.24%,Kappa值为0.477,一致性一般,提示MRI在判断穿透型胎盘时存在不足,诊断准确性较差,需结合临床症状等其他数据共同诊断。这也与穿透型胎盘的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且穿透子宫肌壁达浆膜层,甚至能侵及邻近器官,而在MRI图像中表现为胎盘在子宫肌层信号带外,正常子宫肌层信号带局部完全消失,矢状位及轴位MRI均较难判断有关[10]。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诊断价值分析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为保证本结论的严谨性,还需后续大样本量单中心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产前MRI具有无辐射、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可辅助诊断胎盘植入及其病理分型,可指导临床诊疗,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