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书里的军事医学:《太白阴经》所记药方缀议

2022-06-09王凤翔陈显英

孙子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方军队

王凤翔 陈显英

《太白阴经》,是唐代兵家李筌所著兵书,又有《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太白阴符》等称,是唐代唯一存世至今的综合性军事著作。该书是清朝《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所收录二十种兵书之一,今世兵书集大成者《中国兵书集成》收录唐代兵书七部,《太白阴经》亦位列其中。全书共十卷九十九篇,在充分吸收历代前贤兵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唐代军事实践经验,对古代国防、治军、战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发,后世兵书多有引介,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推重。该书卷七中设有《药方类》专章,专门记载了大量古代军事行动中人和马的多发疾病名称,以及治人治马的药方,在其他篇章中也有“人药”“马药”等相关记载。这类医学记载,在唐代之前的兵书中未见先例。至少就目前所知,李筌是我国古代兵家中将传统医学引入军事领域并记载到兵书中的第一人。当今学界对《太白阴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与释读方面,代表成果如张文才、王陇《太白阴经全解》,而张文才后续的《太白阴经新说》对该书后五卷包括《药方类》部分省略不谈,其他成果诸如陈亚如、郭绍林等探讨其书其人思想,亦少有论及其药方部分。〔1〕今不揣浅陋,试就《太白阴经》所记军事医学内容进行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自古至今,军队中人员构成是战斗力的首要因素。《孙子兵法·行军篇》云:“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因此,保证军队人员的身体健康并建立常设的军队医疗、救治、保健及抚恤制度,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兵家,无不重视军事与疾病的关系。兵书《太白阴经》中首次出现《药方类》的专章和其他篇章中散见药方的记载,表明李筌高度重视军事医学对军队建设及行军作战的意义,同时也说明唐朝时在军中已经有军事医学的专门设置,并有相当程度的应用和影响。

其实,上古时代伴随着战争的出现和军队的建制,伤病人员需要救护和医治的保障需求就产生了,军事医学也就随之诞生了。古代汉字的“医”(醫)、“疾”字都带“矢”,即箭镞,表明古代医学从最初起源就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联。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的军队中已有方士、巫医、方技等专门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员。《司马法·仁本篇》即有“敌若伤之,医药归之”的说法,表明军队中已有常备医药。秦汉魏晋时期,帝王及将帅出征,多派遣太医或侍医随军,担负军医职责。《魏书》《晋书》《宋书》《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出现了太医校尉、太医司马、殿中太医司马及金疮医、折伤医等与军事有关的医官名称,制属武职之列,应是军医职官。当时还记载有征募士兵入伍时由医官进行体检的制度。折伤医、金疮医在我国传统医学分科属于伤科,是主要为军队服务的医官。

唐代军队中配备专门的执掌医药和救护的医官队伍。军队医疗系统越来越完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不管是行军作战还是地方驻军,唐朝的中央医事机构太医署和地方医事机构都要安排随军的医官担任军队的战时或日常的医疗救护工作。

唐初设置的地方行政和军事单位中就设有职官,专门掌管医药。据《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年,“以诸道军务事繁,分置行台尚书省,其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其下置“食货监一人,掌膳羞、财物、宾客、铺设、音乐、医药事”;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平洛阳之后,又置天策上将府官员,设置“功曹参军事二人,掌官员假使、仪式、医药、选举、考课、禄恤、铺设等事”,可见均设置有专门负责医药的官员。〔2〕唐代前期,地方常驻军队多归属兵府管理,全国共有六百余兵府。根据唐代政书《通典》卷一五《选举三》记载,在兵府中设有“太医童、针、咒诸生”等名称的军医官“二百一十一员”。〔3〕这样算来,平均每三个兵府才有一名军队医务工作者,配置比例有限。同时,地方各州还设有医学博士、助教、学生等,这些也应属于医务工作人员,肩负着为当地军队提供医护的职责。

关于行军驻军时将士伤病员的医疗照护、运送与抚恤等事宜,在唐朝开国名将李靖所著《卫公兵法》(辑本)卷上有详细记载,规定了明确职责。该书云:“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并每日巡查伤病员病情及饮食起居情况,以便及时安排医疗、照护。如发现新的病员或危重病者,必须于每日清晨报告总管,“令医人巡营”,给予相应的用药和治疗。军营设有专门的检校病儿官及病儿傔人,营主和检校病儿官按照伤病员伤势的轻重安排运输工具和护理人员;能行走的病员给病儿傔人(看护)一名;病重不能行走的病人加给驴一头;连牲口也不能乘骑的重伤病员,则给驴二头,看护二人,缚辇运送。如若违反相关规定,有相应惩戒:“如弃掷病儿不收拾者,不养饲者,检校病儿官及病儿傔人各杖一百;未死而埋者,斩。”〔4〕

至于患重大伤病或慢性疾病的重病号,则由军队移交地方统一收治供养。《通典》卷一五二《兵五》记载有唐太宗亲抚病兵,敕交州县供给的史事,记载云:“大唐贞观(627—649)中,(唐)太宗亲征高丽……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起。(唐)太宗招至床前,问其所苦,仍勒州县厚加供给。”〔5〕

《卫公兵法》中还规定,军校每三天必须巡行本部军士的营帐,检查其饮食精粗和劳逸情况,慰问战士疾苦,视察医药护理是否及时;战士如有死亡应立即上报,以礼祭葬,并抚恤其家属。如果死于阵战中,同伙应掩埋其尸体;如因作战负伤致死,本部将校应将具体经过情况详细呈报,以礼祭赠。如果作战负伤,应视其伤势轻重予以相应的优待奖赏。在《卫公兵法》和《唐律疏议》中,还记载有对伤病员救治失职者,按照情节轻重处以杖刑或徒刑,甚至处斩的明文规定。

五代时期开始出现了“军医”的正式称谓,并为文献所记。据《五代会要》卷一二《医术》记载,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奏:天下诸屯驻兵士,望令太医署合伤寒、时气、疟痢等药量,事给付本军主掌,以给患病士卒之家。……敕:所奏医博士,诸道合有军医,许及诸道补署,不在奏闻,余依所奏”〔6〕。可知,除了军医之名出现,还有太医署配给诸病症医药的诏敕及医博士的职官设置。后晋也设有军医。据《旧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记载,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八月,“敕下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及三京、诸道州府:“今后或有系囚染疾者,并令逐处军医看候,于公廨钱内量支药价,或事轻者,仍许家人看候,”〔7〕。以上表明,唐五代以来军事医官的设置已趋专业化和普遍化。

根据上述可知,唐朝以来,不管是战时还是日常,军中应已设置比较完备的军事医学系统,有必备的医药保障和供给,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检查、救治、疗养及抚恤制度。李筌《太白阴经·药方类》专章的出现,就是唐代军事医学发展的又一明证。

李筌,唐代陇西人,著有《太白阴经》《阃外春秋》等兵书。因为他在新、旧《唐书》中无传,其他史籍亦无详细记载,后世长期不为人所熟知。根据现有文献对其事迹的记载,李筌应为唐朝中期的唐玄宗至唐代宗时人,先后任荆南节度判官、荆南节度副使、邓州刺史等职。李筌任职所处的荆南、邓州等地处当时南、北方的交界对峙地带,长期处于唐朝廷、藩镇军与安史叛军鏖战拉锯的前沿,因此他有从事军事活动的经历,担任过军事僚佐,有一定的军事实践经验,有相当的军事理论造诣。李筌非常重视军事医学建设,更为难得的是在《太白阴经》卷七中特设《药方类》,做了专门的军事医学记录。

李筌在《太白阴经》卷七《药方类》中首先强调了医药的重要性,认为“药者,和草木之性,治人寒、热、燥、湿之病;道达经脉,通理三关、九候、五藏、六府,扶衰补虚”〔8〕。该篇章列举了军中多发病、传染病,以及兵器外伤、跌打伤等军中常见伤病,强调驻军训练和军队出征,必须要准备治疗上述伤病的药物,并收录介绍了治疗伤病的二十个治人用药验方并要求发至全军,强调了“随军备用药与方”的必要性。此外,还特意记载了冷兵器时代重要的军事作战工具马匹的“治马药”。这些都是唐代之前的兵书所未见的,无疑非常宝贵,亦具有开创之功。

需要指出的是,李筌《太白阴经》有清代孙星衍平津馆影宋抄本、明代毛晋《汲古阁藏书》抄本、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印本、清嘉庆张海鹏《墨海金壶》刊本等多个传世版本。其中,以清代道光年间钱熙祚《守山阁丛书》刊本最善。本文以《中国兵书集成》所收清代钱熙祚《守山阁丛书》影印本为基础,并参考其他版本缀释而成。《中国兵书集成》影印收录的《太白阴经》为《守山阁丛书》本,《武备志》为天启刻本,《武编》据明代万历徐象橒曼山馆刻本影印,均有“药方”类医学记载,内容具有传承关系。其中《武备志》卷一四三《军资乘·饷·医药》记载有金疮、中毒、火伤、马伤、疫疟、杂症、皲瘃、痈疽等八类药方,《武编前集》卷六《药方》中亦记有金疮、解救药毒两大类药方,多可与《太白阴经》所记药方相互参证。

笔者将《太白阴经》卷七《药方类·治人药方篇》记录的疫病类、外伤类两大类疾病和处置药方进行分类列表,兹录于下:

(一)疫病类

《太白阴经》卷七《药方类·治人药方篇》中指出军中多发疾病及流行病,以疠疫、瘟疫、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为主。李筌认为军中流行瘟疫等恶性传染病是“夫稠人多厉疫,屯久人气郁蒸”所致。该书还记载了军中疫病计有传染性瘟病、传染性皮肤病、疫疾、霍乱等类。这些疾病属于传统医学内科中的外感病和内伤病疾病。外感病是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病指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杂病。该篇列有相应疾病、药方及治疗处置方法共十一方,对后世中医处置相关疫病亦有借鉴意义。今整理收录如下表:

序号 疾病及药方名称 药物及药量 服用方法 备注右六味为末,米汁调服,空心,三钱匕(羹匙,以下不再注),须臾利;不利则暖粥投之,利多服浆水止之,阴阳毒不可服2 疗赤班子疮 栀子(二十枚)、茈胡(三两)、黄芩(三两)、芒硝(五两)1 疗时行热病方栀子(二十枚)、干姜(五两)、茵蔯(三两)、升麻(三两)、大黄(五两)、芒硝(五两)右为细末,饭饮调下,三钱匕,以利为度3 疗天行病方 瓜蒌(一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四十九粒)右为末,井花水调服,空心,方寸匕;次两鼻中各搐此散一大豆许,须臾鼻出黄水,吐利,良久乃愈《武备志·军资乘·饷·医药三》方为“治天行暗时气”,药物中作“甜瓜蒂”4 疗疟疾方 鳖甲(三两)、常山(二两)、甘草(二两)、松罗(二两)右为末,用乌梅煎汤调服,方寸匕,日二服,少加之,以吐为度;如不差,服后方5 当归六味散当归、白术、细辛(以上各五两),桂心(三两)、大黄(五两)、朴硝(八两,熬)右为末,平旦,空心,服方寸匕,加之以利为度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乌梅汤送下,再服加至三十九,三五日后觉腹中热,以粥饮压之7 疗痢病方 黄连、黄芩(各五两),黄耆、黄柏(各四两),龙骨(八两)6 疗温疟者,可服“鬼箭十味九方”甘草、丁香、细辛、蜀椒、乌梅肉(各三两),地骨皮、橘皮(各四两),白术、当归(各五两),鬼箭(二两)右五味为散,空心,米饮下,方寸匕,日再加,至三寸匕止8 疗谷痢方白术(六两)、附子(四枚,炮,去皮)、干姜(四两,炮)、细辛(五两)、油面末(一升,熬变色)右为末,以粥饮,如前法9 疗血痢方阿胶(炒)、黄柏(炙,各四两),干姜、艾叶(各三两),犀角末(五两)右为末,如前法服《武备志·军资乘·饷·医药三》 “治血痢”方中作“生犀角五两”10 疗脓血痢方黄耆(六两)、赤石脂(八两)、艾叶(三两)、厚朴(炙,三两)、干姜(煨,三两)右为末,服法如前11 治霍乱方 巴豆(一两,去壳)、干姜(三两,炮)、大黄(五两)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服三丸,以利为度;不利,以粥汤投之

(二)外伤类

唐代仍处于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多以拳脚互搏或刀枪箭戟等冷兵器取胜,所致伤病多是外伤的金疮、折疡类,因此军事医学以创伤救治为主。古代军事医学很少专门著述,主要附载于传统医学的外科、伤科之中。作为兵书,该书首次记载了外伤类疾病及相应药方九种,难能可贵。兹整理收录如下表:

序号 疾病及药方名称 药物及药量 服用方法 备注1 治脚转筋方 生姜(一两) 拍碎,水煎五合,服之即愈生姜(一斤) 煎二升半,服之2 入战辟五兵不伤人方雄黄(一两)、白矾(二两)、鬼箭(一柄)、羚羊角(烧,二分半)、灶中土(三分)右为末,以鸡子黄并鸡冠血为丸,如杏子大。置一丸于小囊中,系腰间及膊上,勿令离身,亦辟一切毒灰汁(数斗) 暖者,洗疮处,愈马粪汁 洗疮处 《武备志·军资乘·饷·医药二》作“治劣马咬伤者”4 疗马脓垢着人作疮方 马鞭稍(二寸)、飞鼠(七枚)烧灰,敷之3 疗马齿毒方右为末,先饮酒醉,次服五钱匕,日三服。又云:服半钱匕,日三服,加至方寸匕,效6 疗金刃中骨脉中5 疗金疮方因发者及伤裂突出肠方黄耆、当归、川芎、白芷、续断、黄芩、细辛、干姜、附子、芍药(各三两)不出方 白蔹、半夏(各等分) 右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至二十日自出,立愈7 疗金疮伤中破惊方火烧葱 取汁涂之,立愈用女人中衣旧者 以裆炙熨之,为愈8 疗马坠损有瘀血在腹内方生地黄(五升) 研烂,以酒捎汁一盏,日三服,愈《武备志·军资乘·饷·医药二》 药方作“地黄五斤”地黄(二升) 捣令烂,以无灰酒半升煮二三沸,重户地暖饮之,常令醺醺9 疗马坠折伤手脚骨痛方捣大麻子根并叶 取汁服之,气下乃苏若无大麻根叶,研子 温酒服,亦可

上述《治人药方篇》除了“入战辟五兵不伤人方”等个别药方带有唯心论认识和神秘主义色彩,记录的大多数疾病名称和药方至今仍有应用和参考价值。《武备志》和《武编前集》还记载了中毒、解毒的相应药方,可以参补。

冷兵器时代,人和马是军队战力的主要构成要素。马是重要的作战、运输装备,在骑兵作战、军事交通等军事任务中承担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筌在《太白阴经》卷七《药方类》特意设置了《治马药方篇》专章,把马病的治疗纳入兵书并专文论述,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李筌在篇首认为“马之系于军也,至矣重矣”,体现了对马在古代军队建设和作战中重要性的认识。《治马药方篇》中认为“马有四百八病,盖在调冷热之宜,适牧放之性,常加休息,不可忽视之也。”《太白阴经》卷三《相马篇》指出“马有五劳”,即筋劳、骨劳、皮劳、气劳、血劳,还指出相应症状表现及“人口病”等马匹疾病。为此,李筌《药方类·治马药方篇》收录了常见的七种治疗马匹常见疾病的药方(见下表),更指出马匹养护应注意的原则,无疑对当时军事建设和后世具有参考意义。

序号 马病及药方 药物及药量 服用和治疗方法 备注郁金、川芎、当归、大黄、升麻、黄连、细辛1 春夏常灌马方不用当归、川芎、细辛,却入黄柏、吴蓝、青黛、栀子,秋冬加官桂、干姜共为末。每灌七钱,蜜油各一,合汤半升,搅匀灌之。其冷气,则加干姜、官桂各一两。今多以糯米煮粥半升,油五合,猪脂四两,蜜三两,早饮了啖之,俟日色温,来日复啖之右每灌七钱,入酥半两,水一升,搅匀灌之刺带脉出血,良3 治马漏蹄方 发灰、羊脂、黄蜡 先以刀削,令稳便。次以发灰、羊脂填了,以黄蜡封固之2 马热不食水草方 芒硝、郁金(等分)4青黛(三两)、大黄(二两)、白盐(五合)疗马内黄、不食水 草、颤喘、卧数起、口张喘急、颈微垂利方右为末,每灌三匕,油、蜜各一合,温水一升,灌之,立愈。马有黑汗出,卧不起,汗流如珠,颤喘气急。尝汗,淡即死,咸即不死。取人污袜,烧汤,挼浓汁,灌三升,差刀子割马尾小头,作十字,使出血,以人粪涂之,良;或烧人粪以乱发附之,差《太白阴经》卷三《相马篇》中有“喷而不尿者……高系勿令头低而食”6 疗马结草方 以热手捻,令结消;不消,以火炙之,扫帚柄筑之5 疗马转胞不大小便方 人粪、大蒜、橘汤成膏,纳尿孔内,则立尿。又缠马腹于后蹄,间挽之,令跳自止桑根皮、大枣肉、葶苈子(各一两)熬,令黄,另研作膏。和匀,水三升灌之,一时辰,令低头滴鼻中恶物,愈。次以大黄油、鸡子清灌之7 疗马虫颡方桑白皮一握旧干煮,枣五十枚,煮,取穰。葶苈子六两,熬令黄,以水六升、桑根、大枣并煮取一大升汁,去渣,内葶苈子膏搅匀,相得更煎,取强半,停令冷暖得所,分为两度,灌所患之鼻,如人行,八九里一灌,干地着草系头底,即出鼻中恶物;令甚走,又以大黄油、鸡子清灌之,愈

李筌《太白阴经》卷五《人粮马料篇》还专门记载了“马料”的配备,其中包括马料、马盐、马草,还记录了专门用于马匹保障的“油药”,其中包括治马药物,尤其说明“兽医”由马队押官、都头中差人担任,专人负责。这说明李筌对军队建设与军事实践非常熟悉,对马匹的支持保障异常重视,突破了之前兵家对马匹后勤保障的认识局限,这也是兵学史上的一大贡献。

早在春秋时期,孙子就高度重视军事医学问题,其对行军卫生防疫与战争胜败关系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强调预防疾病对战争胜负具有关键意义。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提出“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的观点,意思是说,但凡军队总是选择驻扎在高地而不是洼地,在向阳的地方而不是阴湿的地方,这样才便于军队生活和作战,军队人员才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这是保持军队战力并在作战中获胜的一个重要条件,说明疾病的防治对保障战争胜利关系极大。孙子强调,驻扎时要“视生处高”,选择“生地”,“丘陵堤防,必处其阳”,居高向阳。过盐碱沼泽地带应当迅速离开,不可稍事停留;如在盐碱沼泽之中与敌相遇,“必依水草而背众树”;行军遇到不能超越的山涧溪水汇聚之地、深山峻岭烟雾弥漫易进难出之地、草木丛生行动困难之地、地势低凹道路泥泞之地、沟坑交错难以通过之地,都必须迅速离开并设法诱使敌人陷入其中。这就要求在行军野战过程中,注意利用实际地理条件预防疾病的发生。除了防止敌人人为放毒,往往还会遇到自然界的诸种毒害,因此要注意水源卫生、草木丛林中虫蛇的毒害和食物中毒。对这些问题必须施以防治措施,以保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古代战时最要注意的是行军的取水问题。唐代最突出的是对“渴乌”的利用。杜佑《通典》记载了军中“渴乌隔山取水”之法,用于战时军队取水,成为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大成就。

李筌在《太白阴经》卷七《药方类》之外,在卷四《战具类·军装篇》中还记载有军队要配备“人药”,要求按军事人员的十分之一比例配备,其中三黄丸、水解散、疟痢药、金枪刀箭药等为五十贴,主要是治疗传染疾病、解毒、兵器外伤类常备药物。同时,还要准备“马药”,按马匹的十分之二比例配备。“人药”“马药”的按比例配置,反映了唐代当时对军队日常和战时药品常备保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综上,加强军事医学建设,是古往今来保证军队战力和战争胜利的经验与共识。李筌作为兵家第一人在兵书《太白阴经》中设有《药方类》专章,大篇幅记述军队中治人、治马的疾病和用药验方,在理论和文献上把传统医学引入军事领域,无疑具有首创意义。李筌的军事医学贡献生动反映了唐代军事建设中军事医学的基本状况,体现了唐代军事医学的发展水平。从此意义上讲,《太白阴经》所记药方对唐代及后世军事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注释】

〔1〕张文才、王陇:《太白阴经全解》,岳麓书社2004年版;张文才:《太白阴经新说》,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陈亚如:《〈太白阴经〉对于中国兵法之贡献》,《学术月刊》1993年第2 期;郭绍林:《唐代文人李筌的兵书〈太白阴经〉》,《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 期。

〔2〕刘昫:《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09、1811 页。

〔3〕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62 页。

〔4〕李靖:《卫公兵法》(辑本)卷上,《中国兵书集成》第二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324 页。

〔5〕杜佑:《通典》卷152《兵五》,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883 页。

〔6〕王溥:《五代会要》卷12《医术》,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3 页。

〔7〕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47《刑法志》,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2292 页。

〔8〕李筌:《太白阴经》卷七《药方类》,《中国兵书集成》第二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612-622 页。以下《太白阴经》引文不另注,均引用此本。

猜你喜欢

药方军队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论军队审计目标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龙门药方洞济世如良医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烧掉药方
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