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产业的成长环境
2022-06-09张剑波
文 张剑波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
以前的报纸、电视新闻制作,需要记者当天采集,抢抓时间,迅速成稿,传至报社,层层审核后,第二天甚者第三四天才能见报或在电视新闻频道予以刊登。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一改传统媒体按部就班式的操作。记者现场采访,网络实时传播,读者或用户身临其境。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超乎了常人的想象。抢抓新闻,不允许记者有稍微犹豫,现场直播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人人都可以玩转自媒体,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对新闻观点的认知。
新闻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一词对应英文的communication一词,有信息传播、人际沟通互动等含义。古罗马政论家西塞罗把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件事或是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
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对传播的理解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人类的信息传播理解为一个信息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即从信息方的发送者(传播者),到信息的传播渠道(媒介),再到信息的接收者(受众)的传播过程。另一种式是把传播看作是一个文化或者仪式过程,即传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通过信息传递建立某种关系和互动模式的过程,是与权力、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社会过程,不能被简单地看作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前一种方式把对人类传播的研究导向了对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的功能性研究,后一种方式则要求对传播的研究关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意义、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新闻传播属于现代媒介技术兴起后的大众传播范畴。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再次打破了新闻传播的原有形态,让新闻传播再次提速升级。新媒体新在,第一,它改变了一个传播的形态。过去传播都是点对面传播,因此是以覆盖和渠道决定传播效果的。因为面的覆盖能力决定了传播能力。但是新媒体出现以后,一个极大的改变是点对点传播。我们的传播信息的接收者不再是匿名的,而是一个个非常确定的IP地址。而这些IP地址同时又是生产性的消费者,他在接收和消费一个信息的时候,同时在生产信息,因此他又会向其他的点进行传播。所以点对点传播改变了点对面传播那种时代的渠道制胜、渠道决定一切的格局。而同时形成了所谓一个网状传播的特点。
例如新闻联播,以前我们说有40%多的收视率,那么它的一次到达就能决定传播效果。但是在网状传播形态中,是N次传播决定了传播效果,信息消费者是不是愿意在网络当中作为新的传播者,决定了信息在网上的传播范围和规模。这就需要媒体根据用户导向,去精准化、定制化制作新闻,同时利用互联网新型技术手段,来支持信息快速与准确的传播,吸引用户去关注和传播新闻信息,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信息化需要。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这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建设性内容——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谋得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促使各行各业需要的人越来越少,人工操作也越来越简单。资本需要的人数越来越少,劳动力出现过剩,劳动力价值逐渐在贬值,人慢慢与传统的生产工具脱离,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人们需要有新的工作岗位。例如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出现,网络购物导致了企业从生产到服务、销售新模式的出现。在工业领域,互联网加机器人再结合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在农业领域,互联网加智能农业、生物工程;在第三产业,互联网加金融、商务、教育、媒体、各种新兴服务业等;在社会关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联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工业4.0、互联网+、电商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的生产力决定的。协同、共享、分享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对资源和使用权的重新定义,进而改变的就是企业组织、产品制作流程,还有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媒介的时间与传统媒介相比大大增加。在使用传统媒介的时候,我们一天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当中跟媒介接触,但今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手机,全天都在媒介的伴随之下。因此完全改变了我们跟媒介的关系。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无非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信息现在变成了互联网传播,形成所谓的大数据。大数据一定是建立在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交互需要当中的,一定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之上的。传统媒体要改变新闻制作方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读者与新闻产品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读者参与到新闻创作、发布、话题讨论过程中来,引起读者对新闻要素的共鸣,积极参与新闻传播,成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运作环境下忠实的粉丝和用户,并将自身融入到传统媒体工作环境中来,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要求媒体行业迅速做出改变
大家知道,我国传统的媒体行业,尤其是报纸、电影、电视业,很多时候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这些行业政企不分,部门领导的身份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事业编制,单位运行起来完全按照政府部门运行模式,产品制作和内容精雕的单位少之又少。例如影视行业电视台,虽然它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收视率、争广告,但是电视台本身并不是一个企业主体。电视台是行政主体,是不能进市场的。报社亦是如此。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媒体行业当中,有许多的部门,许多的机构,它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但由于生产者本身不进入市场,或者是不能够在市场上自由地运行,从而导致我们的传统的媒体行业整合、兼并、优化都非常的困难。这是我们传统媒体体制上一个最大的弊端。不能是卖包子的店铺永远合并卖包子的店铺,应该是包子、稀饭、油条、焦圈、胡辣汤等各种产品在不断研发融合,一起推广给客户,让客户选择自己喜爱的特色产品。但是互联网行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媒介形态的改变,它更多的是一种生产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需要媒体行业重新进行整合,例如成立新型媒体集团,产品制作内容、人才引进使用,可涵盖报纸、电视、电影等媒体行业,而不是整合同类项集团。新型媒体集团还可以向互联网信息技术方向发展,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提升互联网速度、降低用户网络费用,同时营造全新的互联网购销网络,形成集信息发布、影视娱乐、消费购物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媒体行业亟需打破身份界限、实行现代企业化运作,以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既然是一个集团,就有义务和责任呈现集团化发展,将用户喜爱的更多、更有特色的媒体产品展现给大家。多元化发展,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新闻事件和作品,以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内容是王道、技术是手段,这或许就是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走向。
媒介内容从过去的一次性生产变成再生产内容的创造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转变,更为主要的是,我们长期以来文化由精英主导的取向、由城市白领主导的取向,逐渐被草根化了,在短视频、电影电视剧方面都体现得非常的鲜明。例如文本的众筹,作家在互联网上创作,在创作过程当中,所有的使用者、粉丝,都会给他提意见表达希望,而促使他更多地去调整自己的文本、故事走向、人物命运、情感关系。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发现,他的文本是众筹出来的一个文本,是从过去的一次性生产变成再生产内容的创造。
另外就是多窗口的市场。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我们传统的内容,过去都依赖单一窗口市场,现在变成了一个多窗口市场。它不仅多窗口,且这个多窗口体现在几个方面、多形态上。例如报纸,已经改变过去单一通过纸质媒体传播的形态,逐步向抖音、微信、微博、短视频和APP网络客户端发展,例如上海报业集团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2013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目前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总计拥有20多份报刊,包括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ShanghaiDaily》《新闻晨报》等8份日报、《申江服务导报》《报刊文摘》等10多份周报和《支部生活》《新闻记者》等7份月刊,拥有2家出版社,10家具有新闻登载资质的网站,18个APP应用,50多个微信公众号。
善讲中国故事,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全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任务;针对新闻舆论工作不能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不能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变化,不能适应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总要求。
党管媒体原则不能变,击水中流奋楫者先。“中国的数字化经济是全球拓荒者。”2017年3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曾以此为题,讲述中国互联网产业突飞猛进的变化。在中国,众多的APP就能搞定一切,就连街头的乞丐都通过支付宝接受数字化施舍。今天,我们正在跑步进入“一部智能手机搞定一切”的时代。是乘上互联网的快车开疆拓土,还是在互联网摧枯拉朽式的发展中被边缘化乃至消亡,这是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许多行业都需要思考的发展命题。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主流媒体迎头追赶互联网浪潮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