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是如何设计改变荷兰的
2022-06-09
伴随着冬奥会的举办,短道速滑题材电视剧《超越》的播出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其中第七集便讲述了主人公郑凯新筹资为队员购买荷兰生产的速滑冰刀的情节。
在队员们听到新冰刀是荷兰产的时候,全部露出了惊讶又惊喜的表情。荷兰产冰刀的“黑科技”加成可见一斑。
那么,荷兰人究竟是掌握了哪些设计秘诀,让冰刀声名远扬,也让荷兰队在速滑领域所向披靡?
这精妙的设计背后又体现着荷兰怎样的工业设计底蕴?
电视剧《超越》截图
冰场上的工业设计
荷兰人在冰刀设计上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1年,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博士生扬·范因根斯克瑙选取“脱位冰刀”设计原理作为他博士论文的主题。此外,来自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航空工程师南多·蒂默则将航空知识应用到了速滑比赛中,设计出用于速滑运动服、运动帽的之字形胶带扰流器。
在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上,国际奥委会允许运动员穿着“脱位刀”冰鞋参赛,之字形胶带扰流器也初次亮相。在那届奥运会上,多项速度滑冰奥运会纪录被刷新,“脱位刀”就此成为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选择,而之字形胶带扰流器如今也已被多国运动员广泛使用。荷兰的工业设计在冰场上证明了自己。
常规冰刀冰鞋(左)和“脱位冰刀”冰鞋的区别
产学结合的核心理念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荷兰在工业设计上源源不断的动力,离不开荷兰理工类大学和众多以设计领域见长的学院的学术实力和创造力。荷兰理工三剑客之一的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在2017年登上了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发布的“全球25所与创新企业合作最紧密大学”排行榜榜首,彰显了以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为代表的荷兰理工类大学的理念一一产学结合,即通过汇集和加强各方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创新能力,使得科研、设计与社会得以连接,从而切实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们也会以小组项目的形式接触到相关领域和公司内的专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荷兰的工业设计产业欣欣向荣。
研发出之字形胶带扰流器的工程师的母校一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始建于1842年,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理工大学,专注于工程技术领域,是欧洲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凭借着高质量的教学及高超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此外,飞利浦创始人杰拉德·飞利浦和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本·范伯尔登便是毕业于这所大学。
在设计领域,灵感和方法的侧重争论不休。荷兰作家博曼斯曾断言:“在思想的境界里,方法如同拐杖;真正的思想者能行走自如。”显然,博曼斯是一位灵感主义者。但是,世界顶尖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建立以來,便一直秉持着系统化方法的教学。1991年,代尔夫特的罗诺伯特与艾克尔斯共同创作了《产品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一书。此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的学生一直在此书的影响下学习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设计领域的设计理念也推陈出新。除了重视产品本身之外,荷兰的工业设计更注重设计与社会、设计与人类生活的结合。除产品工程学外,社会行为学也在产品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们越来越意识到,一味注重灵感或方法都不太行得通。最好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让方法论成为有灵感的设计师的助力。
《产品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荷兰工业设计的美学与哲学
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沉淀数十载的方法论是荷兰工业设计领先的基础,然而荷兰的工业设计不仅“好用”,更简洁“好看”。说到“好看”,就不得不提到现代主义三座大山之一的荷兰“风格派”及在其影响下留下佳作的设计大师们了。
在荷兰的现代设计中,有两个人物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1915年,杜斯伯格正在服为期两年的军役。在一场画展评论的撰稿过程中,杜斯伯格接触了年长自己8岁的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而蒙德里安较早前亦对其画作有所关注。杜斯伯格在蒙德里安的画作中看到了两人绘画理念的不谋而合:对现实的彻底抽象。展览结束后,杜斯伯格立即与蒙德里安及相关艺术家取得联系。1917年,他同这些艺术家一道创刊了《风格派》杂志。
《风格派》杂志,1917年
“红蓝椅”
E6628A88-CF1B-436A-8000-E98356A2C257风格派作为各种艺术学派的一种,不仅关系美学,也努力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联系。风格派的形成除了一战的时代背景外,也跟其核心思想有关,即设计与艺术是一种纯粹自我的精神表达。里特·维尔德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也是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蒙德里安的粉丝和风格派的追随者,里特·维尔德将风格派的美学与哲学从平面拓展到空间设计。他偏爱单纯的线条和颜色,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他还设计了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家具“红蓝椅”(现存于卡西尼博物馆),为家具设计领域提供了广大的借鉴空间。
M.C.埃舍尔作品《互绘约手》
除了“风格派”,荷兰也有很多作品和艺术家因独特的美学表达而无法被“归类”。以“荒谬”、“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而著称的M.C.埃舍尔就是这样一位领先于时代的艺术大师。人们发现,埃舍尔早前作品中的视觉模拟和今天的虚拟三维视像与数字方法是如此相像,而他的各种图像美学也几乎是今天电脑图像视觉的翻版,充满电子时代和中世纪智性的混合气息。因此,有人说,埃舍尔的艺术是真正超越时代、深入自我理性的现代艺术。此外,也有人把他称为三维空间图画的鼻祖。
设计引领社会,设计带动经济
荷兰的工业设计之所以领先全球,是因为设计师们不断紧扣时代的脉搏,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用设计来巧妙地解决问题。驰名国际的荷兰工业设计师皮那特·艾克就是这么一位可持续性设计大师。他从产品设计着手,考虑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并致力于达到生产过程没有任何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不依靠工业生产的批量制作,而是追求手工制作,还原设计的本真,在工业设计产业中独树一帜。
在设计中,他摒弃了高档的材料与设备,转向手边可用的素材,变废为宝,创作出既符合环保理念又颇具人文气息的家具。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回收废弃木材所拼凑出的桌子、椅子和厨柜的Scrapwood系列。皮那特·艾克认为,真正的设计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服从,更是一种态度。从废弃、老旧之物中创造出新的功能、新的美丽,不只是“环保”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让生活美好的力量。
除了作为个体设计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荷兰的工业设计师们更作为桥梁,连接社会与企业,让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也为企业提供价值。毕业于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贝尔罗就是这样一座“桥梁”。他参与设计的喜力The SUB胶囊式生啤机重新定义了“在家中享用啤酒”的概念。贝尔罗将大量的设计运用于啤酒瓶和啤酒机身,让在家中享用生啤变得便捷。對于爱喝啤酒的荷兰人来说,以往需要一箱箱地购买罐装啤酒,现在一台小小的胶囊式生啤机就可以自制生啤,真正实现了设计便利生活。
皮那特·艾克和他的作品
未来展望
历届的荷兰设计周都很“荷兰”。作为欧洲三大设计展之一,它关注于未来,以前卫、创新、实验闻名,每年10月在荷兰南部的埃因霍温市如期举行。在这里,“荷兰设计”并不是一个地区的设计师族群的标签,而是一种态度和精神,反映着荷兰文化和荷兰人的性格。
在荷兰设计周中,内容规模最大、参观人流量最多的展览,当属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的毕业展。由此可见,荷兰高校和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是紧扣时代发展的,体现了其用设计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动机与决心。
结合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的研究内容来看,解决社会问题、优化设计方法、强化以人为本并协调人与科技的关系是目前荷兰工业设计和创新科学的三大主题。
荷兰设计周
解决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医疗、科技的发展,人类在拥有了更长寿命的同时,也对自由移动、互通有无有了更大的需求,并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不断涌现的新科技让人们在慢性疾病面前更有底气,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让我们更好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让我们的生命不仅得以延长,还能让生命更有质量和意义。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少地产生废料和污染,这要求所有工业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坚守“应对气候危机”的责任感。
“设计”设计一一设计方法的优化
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需要系统的方法来指导和支持设计师。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发模型、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指导设计师更好地创造产品和服务。近几十年来,从设计实体产品到设计“体验”,我们看到了转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当设计可以被人工智能来完成,又会带来哪些新的伦理问题?设计师需要找到应对这种快速变化的方法。设计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复杂性:更多的参与者协作,更多的因素被整合,更多的效果被考虑在内,设计师也要做出更多方面的权衡。
以人为本
脱离受众的设计不是成功的设计。工业设计需要了解人,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了解人们的价值观和能力。人们的需求会影响科技的未来走向,而科技的发明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让设计师驾驭设计,让人们生活地更便捷,才能真正有助于健康和人类福祉。以人为本一一从个人到整个社会一一是在几乎所有应用领域负责任地开发和接受未来技术的关键,无论是能源、移动、健康、工作、生活、学习还是娱乐。
荷兰的工业设计从实用角度出发,兼顾美学特性,致力于满足以人为本的需求,解决社会问题并带动经济发展。
在纪录片《Its Dutch Design》中,荷兰设计大师万德斯说,“我希望我们不仅创造出实验性的设计,而且创造出那些真正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设计。”
没错,荷兰凭借高校和研究院夯实的技术实力和不断创新的方法论,结合历史、文化上对工业设计的美学与哲学理解,用“荷式作派”在工业设计领域获得成功。(综合整理报道)(编辑/小文)E6628A88-CF1B-436A-8000-E98356A2C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