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

2022-06-09黄丽萍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基本途径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

黄丽萍

摘 要: 新时代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劳动教育可通过课堂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课堂外学思结合,知行转化; “互联网+”紧扣时代特点,宣传劳动精神等这三个基本途径,加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关键词: 劳动教育;基本途径;应用型高校

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劳动者一方面要有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怀,另一方面要有创新的劳动思维。劳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应用型高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就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大学生认识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实现幸福的现实方式,弘扬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一、“以课堂为平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明白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到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劳动不仅创造人,还为我们创造了财富,我们要尊重劳动; 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以利于学生将来的择业、就业和创业。劳动不仅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获得幸福的途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人们通过劳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才能从社会和他人中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使自身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说明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劳动,要在生活中做到尊重劳动、辛勤劳动。人在劳动中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创新。新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应用型高校学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劳动的实践性要求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学生要敢于尝试,在不断的尝试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向大国工匠迈进。

此外,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做到各门课程有思政,各科教师讲育人,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二、以课外为基地,学思结合,知行转化

劳动教育要与课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思结合、知行转化中,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入脑入心。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时代需要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当下学校劳动教育出现了吸引力不足、效果不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与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有关。所以,要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切身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1. 拓展学校勤工助学岗位

学校各部门可以多为学生设置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如行政岗、辅导员助理岗、校园文明监督员岗、图书馆管理员岗等。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勤工助学的典型案例,讲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不仅能够减轻其生活负担,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溝通能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能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劳动才能获得报酬的道理,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勤工助学能够对大学生自身的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2. 把劳动课教育落到实处

每周的劳动课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反思。学生在劳动课中不仅要获得仪式感,更要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如要求学生在劳动课后撰写劳动心得,既要有理论支撑又要有实践体会,以此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大学生劳动实践相结合,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3. 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活动

校团委、学生会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或在特定节假日、课余时间举办公益性的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专题性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提升劳动技能,明确承担的社会责任; 增强劳动兴趣,积极主动地从事劳动实践。

4.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校内创业园和校外实习单位可以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让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设置上要和各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劳动教育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要提高学生自身劳动素质,感知劳动意义,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积极的准备。

三、用“互联网+”模式宣传劳动精神

要积极创新劳模宣传方式方法,讲好新时代劳模故事,以劳模事迹感动学生,以劳模贡献、劳模技术、劳模精神教育学生,将劳动精神融入互联网网络文化空间。如为学生制作微视频,传递劳模精神,展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劳动创新等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事迹等,并通过学校官网、学生管理平台和官方公众号等网络渠道,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引导学生从知名校友、企业家和劳模的事迹中学习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和奋斗动力。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要以构建人全面发展的“五育”教育体系为目标,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强化劳动教育,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教育学生向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看齐,学习他们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 2019-03-19( 01) .

[2]刘经纬,崔箐琳 大学生劳动精神教育论析[J] 长春大学学报.2021 ( 02)38-39

猜你喜欢

基本途径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模式
生态文明视野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论文本细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